購物中心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管理后,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將是今非昔比,所配置的業態業種租戶也處在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變化中,而消費者的偏好需求與時尚潮流也在變化,這些因素將驅動購物中心或被動或主動地進行調整。
一、購物中心品牌調整的前提
購物中心調整提升前必須考量的內容:
購物中心調整實施過程中的基本策略:
二、購物中心經營周期重點調整策略
按照一般規律,一個購物中心經營周期分為培育期、成長期和成熟期。
第一階段:培育期的商業管理
經驗表明,一個新的購物中心從開業到冷場,大約只有一周時間。購物中心開業一周以后,基本上都會面臨著一個甚至長達1至2年的相對冷場的艱難時期。穩場,就是使購物中心平穩發展,不至于出現大量的租戶退租、抗租、掉鋪的現象;不至于出現客流銳減、管理不善、品牌被毀的局面。所以,穩場是商業管理在開業以后的最主要工作,也是最艱苦的工作。
培育期的工作方針:以消費者導入為核心,以消除影響顧客消費行為的負面因素為標準,以提高顧客消費概率為目標,盡可能縮短培育期的時間。
培育期的主要工作是“吸客”,即吸引“陌生”客流;成長期是“穩客”,即穩住“回頭”客流;成熟期是“留客”,即培養固定的“忠實”客流。
一般情況下,一個可出租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的購物中心或者數10萬平方米的大型城市綜合體,平時每天的客流要達到3-4萬人左右,周末要達到7-8萬人左右,才可能支撐租戶的經營期待。所以,客流是一個購物中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因素。商業管理公司的任務,就是盡可能擴大客流量。這個時期的工作重心,就是要想方設法提高區域內的消費概率。
第二階段:成長期的商業管理
租戶調整的基本原則:這個時期的租戶調整,就是招商工作中講到的“二次招商”和“持續招商”。招商工作貫穿商業管理工作的全過程,租戶的調整也會貫穿始終。
租戶的調整,是基于這些原因:
1、競爭環境的變化。舊有的競爭對手在不斷地調整競爭策略,采取新的競爭措施,引進更有競爭優勢的品牌;同時,新的購物中心可能出現,競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誰能把握主動,就能立于不敗之地;
2、消費者的需求的不斷變化。隨著客群的增加,需求的多元化矛盾就會更加突出,如不及時調整品種與品牌,就不能滿足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
3、租戶經營的變化。有些租戶經過冷場期的考驗,證明其經營能力、管理能力和經營業績數據等不足以支持其繼續經營;有的租戶雖有實力,但其經營的品牌對購物中心的客流貢獻很小,對主流客群的吸納力很弱;有的租戶不服從統一管理,有經常違規現象等等。而這些數據的來源正是通過日常經營數據的累積、對比和分析得來。
主動調整應遵循如下三個基本原則:
第三階段:成熟期的商業管理
成熟期是指購物中心的品牌擴張和提升的時期,也即商業物業的增值期。 經歷了穩場期的磨合和成長期的打造,其基本客源已經比較穩定,大多數商戶經營進入了良性狀態,它們的租金繳納能力穩步提高,購物中心在區域內乃至所在城市和業界已經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品牌,商業物業項目進入良性發展階段。 但是,這個時期距離投資方(物業持有人)的投資回報預期還很遠,根據投資方的租金預期,必須適時提高租金水平,而商戶要繳納更多的租金,就必須需要更多的客源,需要更多的客源,就需要購物中心吸納更廣泛范圍的顧客,要吸納更大范圍的顧客,就必須提升其自身的品牌影響力。
該時期商業管理的工作方針是:以提高購物中心的品牌為核心,以提高消費者的忠誠度為標準 ,以物業的增值為目標,圍繞培養顧客忠誠度,做好顧客的增值服務,進一步提高購物中心的品質,完成租金調整任務。
成熟期的關注重點:
三、上海龍之夢業態布局的調整
開業之初,上海龍之夢選擇以自主經營為主,計劃引進國際一線品牌,但并不成功,位置空缺,一些小品牌也支撐不住紛紛撤離。于2006起,龍之夢開始進行大調整,最初由龍之夢自營的百貨、超市、書城等八大業態,如今基本上被品牌主力店與專賣店和所替代。
2006年3月龍之夢放棄自營龍盛超市,引進家樂福;2006年5月地下一二層的“龍興百貨”變成了永樂電器賣場;地下一二層鋪面的化妝品、黃金珠寶區域被置換成時尚服飾品牌專賣店。家樂福、永樂為龍之夢及專賣店的進駐,有效提高人氣。
C&A、H&M、MANGO品牌專賣店替換龍之夢百貨區域和專賣店區域,其他各個層面的百貨區域基本全部由品牌專賣店取代。
龍之夢原有的業態以持有經營的龍之夢百貨、龍旺美食、龍盛超市、龍強書城等八大業態,如今已全部被取代,購物中心內的品牌調整比例已超過50%,長寧區中山公園商圈在2008年前只能是一個區域性商圈,無法引進國際一線大牌入駐,龍之夢的“模擬招商法”也注定失敗。
(1)起步期調整
【2003年:投資30億】自營龍之夢購物中心總投資將近30億左右,面積達32萬平方米,由民營企業投資建設并管理經營。
【2005年12月18日:開業,0租金】龍之夢開業,采用零租金的捆綁式招商,其中超市、百貨、書店以及美食4大業態為開發商自主經營。
起步期:投資近30億元、完全自主經營百貨、超市、書城等八大業態。由民營企業長峰地產集團投資建設并管理經營,因其優越的地理交通優勢,家樂福、沃爾瑪等外資巨頭均主動要求進入,但卻均被拒之門外。
(2)困境期調整
【2006年3月:開業面積不足一半】經營不善,開始轉型,經過3個月的慘淡經營,龍之夢宣告購物中心品牌開始調整。簽約家樂福,放棄自營龍盛超市,引進零售家樂福。
【2006年9月:加快業態調整步伐】百貨業比例縮小,餐飲、娛樂、服務業比例大幅增加。2006年10月,引進主題玩具城,開店率達到80%,永樂電器進駐龍之夢。
困境期:缺乏運作經驗、經營遇冷、招商面臨困境、開業率不足一半。長峰地產集團缺乏商業運作經驗和資源,自營的百貨、超市運營管理較差,無法起到主力店的作用,在優越的地理條件下未能解決招商問題,導致經營狀況慘淡。龍之夢開始著手業態調整。
(3)轉型期調整
【2007年:龍之夢國際大廈開始投入運營】“龍之夢大廈”憑借區域交通體系,吸引不少企業入駐。2007年3月,租金實現翻番,日均客流量量超過8萬人,隨著寫字樓企業的不斷入駐,辦公人群的增加,以及通過品牌調整,實現租金翻番。2007年12月,嘉德商用收購中山公園龍之夢50%股權,并取得該上海項目的經營管理權。
【2008年:與時代華納簽約】引進5星級電影院,并增加購物中心的休閑娛樂設施。2008年12月,龍之夢萬麗大酒店開業投入運營。2008年12月,龍之夢購物中心實現銷售營業額19.3億元,比上年16.4億元銷售額增長11.76%。
【2009年:步入相對平穩期】嘉德商用掌握龍之夢經營管理權,專業的商業運營管理公司對龍之夢進行進一步的品牌檔次調整、主力店更替、以及更為鮮明的功能區域劃分。
轉型期:引進專業管理團隊,轉型休閑MALL,項目開始盈利。凱德商用接手管理龍之夢,迅速進行業態調整,將餐飲、休閑娛樂等服務性業態提升到40%,同時改善部分硬件設施和購物環境,逐步擺脫自2005年開業以來人氣始終不旺的現象。
(4)穩定期調整
【2010年:平穩發展期】品牌檔次繼續調整、主力店更替。
穩定期:城市綜合體復合功能展現,實現租金翻番,龍之夢發展步入穩定發展期。隨著龍之夢辦公、酒店的投入運營,項目整體檔次得到進一步提升。龍之夢商業、辦公、酒店三大功能相輔相成,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一站式生活中心,龍之夢開始步入穩定地發展道路。
本文來源于微信號“商業地產學院”,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