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部接駁
1)人流動線
集中型商業人行入口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利用外部主導客流形成內部主動線的導入型主入口;二是利用百貨主力店等業態形成的功能性主入口。
這兩類出入口都比較強調面向周邊主干道的城市形象延展面和城市主要客流導入的方向感。
2)車行出入口
車行出入口根據項目區域周邊道路狀況有不同的設置方法;
當商業周邊道路等級有明顯差異化的時候,一般會把面向主干道的展示面更多留給人行出入口和商業展示面,車行出入口會從相對次要的城市道路導入;
當商業周邊道路等級差別不大,不同朝向面的商業價值較為均等時,車行出入口一般會選擇在商業價值較弱的區域實現,比如可以結合后勤和疏散來組合布置,與步行出入口也會控制一定的抗干擾距離。
3)外部接駁的五大組成
與外部道路鏈接;
停車場進出動線;
行人動線系統;
貨車動線系統;
與公共交通聯系。
A、“主干道”
商業動線中的主干道,非城市快速干道,而是能為項目帶來大量人流和車流、擁有良好商業展示面的道路;
商業涉及到客流、貨流、車流,還涉及到酒店,辦公,商業等不同業態的人流。商業內部交通動線的順暢也至關重要,通常采用單向環線,避免雙向車流,從而使各股流線能夠在一個高效的環線中疏導;
車庫出入口設于交通量較少的非主道路上(內部道路);
行人下車落客點,與商業之間的可達性(步行距離、地上地下、導視指引);
貨車行使路線應不影響汽車、行人動線,還必須考慮卸貨平臺、貨梯的設置。
B、公共交通出入口
公共交通樞紐對于商業的價值不可忽視,當項目周邊存在可利用的公共交通資源,一定要在設計中考慮如何建立有效的鏈接,充分利用由此帶來的大量客流。
如在公共交通樞紐附近建立步行出入口;地下空間建立與地鐵站的對接通道,同時依靠便捷的垂直交通把交通客流引導至商業層面;
考慮如何與項目周邊的商業體形成對接聯動都是在商業設計中值得深究的考量點。
2. 入口組織
包括入口廣場、入口門廳、入口前室、入口標識五大項。
1)入口廣場
2)入口門廳
A 入口寬度、入口走廊寬度、入口與垂直動線距離;
B 創造復合型的人流推動結構;
C 建議:
中大型綜合商業主入口的門廳寬度不小于6米;
主要出入口門廳附近走廊寬度建議12‐15米;
從門廳達到最近的自動扶梯或垂直電梯距離建議不超過30米。
3)入口前室(大堂)
A. 入口大堂,對消費者而言,重要的空間動線指標;
B. 消費者進入商業空間的過渡、緩沖空間;
C. 商品商店位置標示板及購物指南集中放置處;
D. 人性化的設施,如冷暖交換空間、傘套機。
4)入口標識
購物中心重要的空間形象指標,應設置具有沖擊力、明顯易辨的視覺形象,采用多元地手段例如燈光、LED、LOGO、景觀小品等,誘發消費者進入的念頭。
本文來源于重慶商業地產網,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