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購物中心發展越來越注重創新打造年輕、時尚、個性化的購物體驗。本文主要截取主力店變化的四大方向以及體驗類主力店在購物中心地位逐漸強化兩大類作詳細解說。
一、主力店變化的四大類型
變化一:經營模式由大而全向小而精過渡
以前的主力店,往往都是百貨類、綜合性、全品類的大體量商戶,而現在市場上的主力店的經營模式需要由大而全向小而精過渡。當前市場上活躍的優質主力店,更多地趨向于買手店、專業店、精品化,同時面積上也更為靈活。比如太古的HarveyNichols百貨、LaneCrawford買手制主題店、朗豪坊BeautyAvenue等等,均實現了與購物中心的良好相生互動,備受業界看好。
變化二:功能由品類補充向品類提升轉變
主力店的功能由品類補充向品類提升轉變。主力店不再簡單地是影院、超市等功能性品類的補充,而是更多地向著品類提升發展,主題化、體驗性是提升的兩大方向。不論是DubaiMallSEGARepublic室內主題公園、曼谷DiscoveryLOFT生活超市還是新城市廣場的史努比樂園,都是這一變化潮流中的佼佼者。
變化三:業態組合由商品集合向生活方式集合轉變
主力店的業態組合由商品集合向生活方式集合轉變。傳統的主力店屬于商品集合,以一站式滿足顧客的商品需求為主。而現在的主力店,逐漸由商品集合向著生活方式集合轉變。如HI百貨,主打“全球生活方式集合”理念,以“Artforlife、Designforlife、Liveyourlife”為核心價值,結合互動體驗,深度關注與消費者的情感聯系。名噪一時的方所,更是涵蓋了書店、美學生活館、咖啡店、藝廊與設計服裝。這種將商品與美學體驗相結合的生活概念館,更能契合當代中產階層消費行為的變化趨勢。
變化四:功效由單純聚客向提升客戶價值轉變
主力店功效由單純聚客向強化項目定位、增強客戶體驗與提升客戶價值轉變。不僅僅局限于影院、KTV等一般性娛樂業態,而更多地發展出海洋館、小劇場、概念館等目的地業態,成為購物中心的亮點目的地。如泰國的Discovery杜莎夫人蠟像館和泰國Paragon海洋館。
而主力店變化最突出的體現在于零售類主力店在購物中心的功能越來越弱,而體驗型例如,餐飲、影院等在購物中心的地位越來越強。
二、體驗類主力店:在購物中心中地位強化
(1)餐飲業態打破購物中心的黃金比例
購物、餐飲、娛樂“52:18:30”這一購物中心業態經營“黃金比例”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購物、餐飲、休閑“1:1:1”的消費模式,其中,不少購物中心的餐飲比例,正在由35%的占比,提升至40%,乃至60%。
廣東購物中心普遍上調餐飲業態、上海名人購物中心餐飲業態占比40%、日月光中心餐飲占比上調至45%、沈陽天地餐飲娛樂業態占比更是超過85%、深圳coco park負一層星空廣場周圍基本給輕食、餐飲店所霸占著。
而中國商業地產領軍企業萬達廣場,作為萬達首個打入華南的項目,廣州白云萬達引入餐飲品牌20多個,涵蓋各種菜系。其中,即將在昆明開業的西山萬達廣場亦在餐飲業態上給出了極高的關注度。
餐飲業態在聚集人氣,對抗電商以及減少同質化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也正是這些優勢,讓餐飲成為購物中心的注重的對象。
(2)影院是購物中心永久保持時尚性的關鍵點
電影院是購物中心中最聚人氣、提高留客時間、最有效拉動關聯消費及同向人群的業態。電影院還具有提高留客時間的作用。一般情況下,人們去超市是半小時至1個小時,去百貨店是1-2個小時,如果購物中心有電影院的話,本身電影的放映時間大約是1.5—2個小時的時間,再加上等待、餐飲、購物的時間,這樣會使顧客在購物中心里面呆得時間更長。顧客在購物中心里留的時間越長,也就意味著顧客在購物中心里花錢的機會越多,有效地拉動了其他關聯業態和同向人群業態的消費。
據統計,2014年前五個月全國新開影院422家,截至目前2014年(1.1-5.15)大地院線共新開影院55家,銀幕數277塊,座位數34920個,前4個月大地院線票房總收入達到7.2億元,位居前四個月電影院線總票房榜單第二名,冠軍萬達院線的前四個月票房總收入就達到12.4億元。這些數據都在說明電影院的消費日益增加,成為購物中心吸客手段。
走進電影院的主流觀眾永遠是不斷推出的年青時尚的受眾人群,這為購物中心的整體消費帶來了眾多的主力年青消費人群。同時,電影院具有極好的心情調節作用,增加了顧客的合理消費行為和愉快的心理體驗。這些特性都說明一個問題,影院已經成為購物中心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
(3)兒童業態成為購物中心重要組成部分
2013年開始,全國已有近百家購物中心先后擴大兒童品牌招商,并對兒童區進行改裝升級。隨著中國購物中心的調整,日漸興起的兒童業態正成為購物中心重要組成部分,有的甚至成為核心部分。
數據統計顯示,我國14歲以下兒童接近3億,生活在城市的兒童超過1億,兒童消費支出已占整個家庭收入的25%。另據數據顯示,2005-2009年,中國兒童消費市場規模由740億元增加至1653億元。2013年,國內兒童消費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4000億元。兒童業態帶來高利潤的同時,也成為購物中心拉動家庭型消費及關聯商品銷售的重要因素。目前兒童零售約占整個兒童業態的20%,兒童體驗和教育市場規模占80%。
本文來源于微信號“商業地產學院”,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