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六大規律引爆百貨營銷的效果
來源:互聯網 作者:互聯網 時間:2015-05-25
困境之下,百貨營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市場上,各種“花式玩法”層出不窮、魚龍混雜。從效果來看,有的叫好又叫座,有的卻中看不中吃。
同是營銷,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百貨營銷有無基本規律可循?怎樣才能發揮百貨營銷的引爆效果?
湖北國貿集團董事長韓靖忠先生結合企業多年的營銷實踐,提出了百貨營銷的六大基本規律和原則,具有較強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指導意義。老笑認為,這些接地氣的總結提煉,是在“實戰中學習戰爭”,也是真正讓百貨營銷產生事半功倍效果的箴言、警句。這本是韓靖忠先生在企業內部的一個講話,老笑感覺到有較高的分享價值,因此取得韓總授權,與讀者共享。
一、不要以為營銷僅僅為提高銷售額
消費者需求應該是我們一切營銷工作的出發點。但長期以來,我們許多公司、賣場始終還在誤區中徘徊,做營銷總是先定銷售計劃,毛利指標,再開展活動,但這樣做的效果往往不盡人意。
當前,我們的消費群體、消費需求、消費渠道、消費習慣、消費頻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形勢下的營銷,一定要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要時刻關注關心消費者在想什么、要什么,要思考并善于抓住社會的熱點、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消費者的興趣愛好和焦點、興奮點,從這些角度出發,才能真正的抓住消費者需求,做好營銷工作。
《小蘋果》這首歌是電影《老男人》的插曲,電影拍攝結束投資已超4000多萬,專家評估票房僅為7000多萬元,是失敗作品。為了炒作這部電影,劇組經過認真分析,為了迎合觀眾心理和娛樂需求,找到韓國“鳥叔”騎馬舞音樂團隊,量身打造《小蘋果》這首插曲,節奏明快,載歌載舞,朗朗上口,歌曲一經推出,火遍全國,《老男人》電影票房也高達二、三億,這就是一個從消費者需求出發做好營銷的典型案例,因為他們抓住了大眾的興趣愛好和心理需求。
“八項規定”出臺以來,高端消費、公款消費幾乎絕跡,人民日報再三提倡極簡生活方式,這是大勢所趨。如今,很多公務員有錢也不敢消費,生怕變成“出頭鳥”;民營企業也不會在此形勢下大肆消費。現在的消費者,特別是80、90后群體,要的是潮流時尚,要的是與眾不同。這些都是消費趨勢,千萬不能小看這些變化,我們的營銷工作必須調整思路,一切從消費者出發。
結論:營銷必須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
二、不要以為抓營銷就是打價格戰
現在一談到營銷,很多人就想到打價格戰,但營銷絕對不只是打價格戰這么簡單粗暴。如果只是降價就能做好銷售,還要這么多企劃營銷人員干什么?單純的價格戰打得企業無利可圖,不具有可持續性。頻繁的打折,讓消費者產生了審美疲勞,效果越來越差,是一種飲鴆止渴的行為,也是黔驢技窮的表現。營銷當然需要讓利,但如今打折讓利隨處可見、無處不在,怎么吸引顧客關注?還要進行很好的提煉、包裝,融入吸引、打動顧客的元素,才有可能獲得額外的關注。
營銷首先要學會打文化牌、情感牌,這樣才能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增強客戶黏性和情感認同。比如春節營銷突出“家文化”、“團圓文化”,母親節渲染親情主題、感恩主題,兒童節大打親子牌、萌寵牌,更容易引起心理共鳴,贏得顧客認同,這樣的營銷效果,肯定遠勝于打折、買減、買送等單純的促銷。
結論:營銷要文化、情感先行。
三、不要以為你感到好,消費者就會買單。
做營銷活動很辛苦,往往勞師動眾,費時耗力,投入不少,但很多時候,收獲與付出并不成正比,“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現象屢見不鮮。其實,顧客才不會管你是否“白加黑”、“五加二”,你再辛苦,關顧客什么事?沒有令人心動的理由,沒有人會為你的辛苦買單。
在營銷中,我們要學會講故事,做話題,抓好“粉絲經濟”。要善于創造顧客關注、感興趣的熱點,積極引導消費需求。
在這方面,魅族手機與小米手機的競爭可以給我們思考。魅族和小米同做手機,但效果天差地別。魅族品牌發展初期,其主要產品是MP3播放器,當時影響力非同一般,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傳統營銷模式迅速落伍,魅族并沒有在這場營銷革命中跟上步伐,工程師思維主導的公司模式讓營銷變得邊緣化。而雷軍的小米,利用免費的米聊、MIUI等產品聚集了大量的人氣,用饑餓營銷的方式創造了無數話題,贏得了大批的粉絲支持,想不火都難。魅族手機無論是營銷和還是渠道,實質上是傳統模式,而小米輕裝上陣,借MIUI強大的影響力,成為粉絲經濟新領導人。
我們的營銷也要突出故事性、話題性、參與感,互動感,這樣才能引發分享,贏得口碑,達到事半功倍的傳播效果。這一點,電商企業做得非常好,張近東說要把營銷活動事件化,也是強調營銷活動的故事性、話題性。“講故事”、“做游戲”是體驗營銷的重要內涵,但要避免在字眼上耍花招、玩噱頭,更不能用華麗、新奇的詞藻忽悠顧客,要抓住流行熱點、社會焦點、網絡話題下真功夫,真心實意、實實在在才是我們的本色。
宣傳推廣上要有創意創新,“Duang”、“水晶鞋”等流行熱詞不是不能用,但要搶先用,用得巧妙,不能生搬硬套,人云亦云,都濫大街了你再去用,就是拾人牙慧,就會讓顧客反感、反胃。
結論:營銷要會講故事
四、不要以為過去成功的案例,現在還可以套用。
我們的三峽曉峰景區營銷,過去甘當“配菜”,與三峽大壩、神農架等知名景區捆綁,客源滾滾而來,活得很滋潤,營銷很成功。但現在情況變了,三峽大壩免費,神農架推自己的景區組合,“配菜”當不下去了,怎么辦?他們根據交通的新變局,大打“高鐵牌”,深挖高鐵沿線市場;抓住自駕游、家庭游興起的大趨勢,量身訂制個性化旅游產品,打動多層次游客的心,強化與旅游電商的合作,發力智慧旅游分銷,依然保持高速增長。他們取得可喜的成績,既得益于與時俱進的創新意識、拓展意識,更受益于他們對各種信息數據的準確把握與分析。
對于百貨零售企業而言,數據的分析利用更為重要。因為市場在不斷地變化,消費者、消費方式、消費習慣也發生了改變,沒有數據支撐,就難以準確把握顧客需求變化,營銷創新的針對性也可能偏離正軌。我們很多門店都布局了數據采集分析系統,采集了大量的顧客行為分析數據,ERP系統也能產生很多的消費數據,一定要加強對數據的分析、利用,走精準營銷之路。
結論:營銷要用大數據分析。
五、不要以為營銷就是企劃部門的事。
這里強調的是整合資源。百貨企業都有不少資源,如廠商資源、社會資源、企業資源、銀行資源、聯盟商家資源等,要學充分挖掘、綜合利用。
比如我們的電商平臺國貿團,自己手頭的資源并不多,依靠自己尋找、挖掘,也做得風生水起。最近的小龍蝦團購非常火,轟動全城,就是他們自己聯系養殖基地,委托餐廳加工,前段時間做進口水果,包括智利車厘子、越南火龍果等等,也是他們自己尋找合作伙伴。如果僅僅局限于自有資源,恐怕很難打開局面。
百貨店做營銷,也要多渠道挖掘、整合各方資源,借勢借力、抱團營銷。開門營銷、合作營銷已成趨勢。百貨店不能什么都自己出,自己做,自己的資源畢竟有限,有很多東西也并非我們所擅長,合作營銷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對廠商、聯盟商家來說,也可以展示、宣傳、擴銷,這也是優化供應鏈的一項內容。
結論:營銷要整合資源。
六、不要以為別人的成功案例拿來就得心應手。
南橘北枳,我們以往成功的經驗、別人成功的案例,現在再拿來用,不一定能成功。
營銷一定要結合當時當地的特點。比如我們的主力店宜昌國貿大廈,過去有很多經典的營銷案例,不少企業模仿,但做成功的很少,為什么?因為我們是中高檔定位,我們的客群多為成功人士,而那些模仿者多為中低檔流行店,有很多不同,一味地照抄是刻舟求劍,自然難以產生良好效果。
我們的國貿新天地商場就反其道而行之,結合自身定位策劃新店營銷活動,不追求高大上,但求親民接地氣;在宣傳上,他們也不是電視、報紙、車載、網站立體轟炸,而是緊緊依托當地實情和店情,廣泛開展進社區、進車站、進廣場等一系列有個性、有特點的營銷宣傳,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客流、銷售都大有起色,非常難得。與有的企業一時火爆過后就消沉相比,持續性的增長更加重要。
當然,不是說營銷就不能借鑒和參考同行有益的做法,但一定要結合當地實際、門店實際,針對目標客群的需求,做出自己的特點、特色,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企制宜才能產生良好效果。
結論:要因店制宜開展營銷
(來源:聯商特約評論員 老笑)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