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高度開放的互聯網時代,消費方式更加多元化。地面門店客流下滑是世界性難題,買東西不再是非實體店不可,消費者需要的是一個走出門的理由。零售品牌“一家獨大、坐等客人”的心態已經發生巨變,不只顧自己跑馬圈地,思其長遠,他們會極力尋求能夠互相借力的合作伙伴。這正是這兩年“跨界混搭”被玩的愈發風生水起的原因。
跨界混搭,我們最常說的跨界是行業之間的跨界,通過和不同于自身的行業,在基于消費者喜好的前提下,以一種創新的方式尋求利益共同點,來達到互利共贏的效果。如蒙牛和滴滴打車、優衣庫和星巴克、咖啡陪你和招商銀行等,這些業界大咖們在混搭中嗨得不得了。消費者因為優衣庫進入混搭店,卻順便捎帶了杯星巴克出來,這是他們想要達到的效果?;齑畹?ldquo;混”的是彼此的VIP客人,“搭”的是各自的品牌價值。
為什么要跨界混搭?
跑馬圈地賺錢的年代,誰愿意在馬上多放一個甚至幾個人呢?然而零售業今非昔比,隨著市場愈發擁擠,面對銷售下滑或者增幅放緩和成本上漲的雙重壓力,品牌消費群體日益確定,但外在環境侵蝕嚴重導致分流嚴重。大家都在考慮新的出路和良策,來尋找新的增長點并降低成本。
混搭,并不如字面意一樣是臨時性、毫無規則的即興行為,跨界混搭別是大牌出手,講究的是運籌帷幄和審時度勢,運用的合縱連橫與資源平衡,所以一旦合作,就是長久的共生關系。這種共生關系,無論是專性共生還是兼性共生,歸根到底是一種互利共生。
如萬達萬科在各占山頭二十余載無太多交集的大佬,都開始聯姻尋求深度合作,滴滴和快的、58和趕集,互撕多年,也最終牽手在一起。說到底,無非是兩種可能:能使雙方擺脫共同面臨的某種危機,實現更大的利益。調性相近的企業和品牌都有相互導流協作的機會,那跨界混搭合作的態度就更豁達爽朗吧。
“跨界混搭”就一定會雙贏么?
這是一個“+”的時代,國家戰略都是互聯網+,只要和+概念扯上關系,你就不是落伍的,但只要“跨界混搭”就一定有雙贏的效果么?事實并不如此。
混搭要思考要結合的這兩個事物是否能互相融合的同時還能優勢互補,如果不能,再美麗的概念也只是個傳說。因為,無論是企業間的組合,還是兩種業態的共同開發,+的是優勢,容的是方法,補的是短板。只會+,不懂容,又不能補,只會強強不強,面臨這種局面,決策者們應該考慮這三個問題。
1、客流共享是否等于銷售額倍增?
2、業態可以+,但成本是否可以—?
3、混搭后創造了哪些新的附加價值?
與你混搭的品牌企業是否能給你帶來更多的銷售,他們的消費群體對于銷售額的貢獻力度有多大?同時,渠道成本是否降低或者分擔。大咖們玩混搭最重視的是創造了那些新的價值,畢竟大多數消費者忠誠度是并不太高的,沒有新鮮的玩意兒也就難得將客流地變成留客地。
混搭對于商場的啟示!跨界混搭必然是基于兩者實力相當,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的,如果商場自身沒有資源或價值,那么再火熱的跨界混搭也只是別人的行業熱詞而已。商場購物中心相對說是一個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場所,它為消費者提供的是一站式的吃喝玩樂購物場景,加之自身就是一個客流集中的地方,線下廣告位和線上渠道資源也相當誘人。因此商場在尋求跨界合作方面也具備先天優勢。
天津百貨商場為應對市場變化,就跨界引入瑜伽、民族舞、綜合繪畫、巧手紙工等文娛課程,創新會員活動,使消費者感受全新互動體驗。另外這家商場近期引入的婚嫁文化巡展等系列跨界活動,也頗受歡迎。還有一民營百貨為慶十周年答謝日,更是在服裝區引入菜攤搞促銷,據悉當日客流同比去年特惠日還是增長10%。
而線上資源開拓也是購物中心近年來密切關注的,包括商場APP、微信微博。線上的混搭合作面就更廣泛了,金融?汽車?社區?電商?農產品?誰說不可以呢!西安民生百貨就玩起了商場積分手機兌換彩票、天津大悅城APP里玩瘋搶節,單日銷售額破億,引爆全城。當商場線上平臺用戶量增加,用戶活躍度提升,黏性增強,對整個商場的運營,刺激消費都是有巨大意義的,在跨界混搭方面也會顯現出極強大的潛力。
(來源:法制今報)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