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以麥考林、當當、京東、唯品會等一大批電子商務網站紛紛上市,標志著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終于從誕生時的混亂發展到成熟,同時也標志著電子商務在國內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談到未來電子商務發展和“互聯網+”形式下的發展,我們有必要對電子商務之前發展的經歷和特點進行分析和回顧,以便更好地闡述和解釋未來發展的趨勢。
十年電子商務發展回顧
1、電子商務的誕生和發展基礎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國外電子商務市場就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國內雖也有企業在復制、引進,但也不斷遭遇失敗,這與當時國內互聯網環境和整體消費市場,以及供應鏈水平與用戶習慣等方面息息相關。
電子商務真正在國內的蓬勃發展是在2005年左右,一方面隨著國內互聯網、網民數量及上網速度等不斷發展,最終在社會上形成了相當的規模的基礎用戶群體,這也為電子商務的推廣提供了最為必要的軟硬件基礎。另一方面,隨著線下原有實體經濟,特別是零售行業在線下單一渠道的過剩飽和,商家在傳統線下單一渠道內的行銷成本日益高漲,特別是很多大型連鎖或者在某一區域市場內處于壟斷地位的零售企業,費用科目雜多,供應商苦不堪言,因此在商品的供應商和廠家層面也急需一種新的銷售通路作為線下渠道的有效補充。由于電子商務這種當時新興的模式,不僅銷售不受時間和地點等條件的限制,而且行銷成本比線下單一渠道低,因此雙方一拍即合,電子商務得到了商品供應商等上游渠道方的大力支持。
2、電子商務的模式
電子商務在國內初期,由于沒有成功的案例可仿效,因此,很多企業在電子商務的模式方面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加盟模式,有C2C模式,還有B2B模式。在銷售類型和提供的服務與產品方面,既有生活服務類商品,也有實物類商品。第三句的有型刪掉,電子商戶改成電商。但從目前的發展結果來看B2C模式及有型實物類商品的電子商戶在規模和銷售額方面獨領風騷。
3、市場現狀
電子商戶無論是作為單獨行業也好,還是互聯網發展的細化分支也罷,都承載了相當多的上市企業。而整體的市場又主要集中在某幾個區域,且在主要銷售商品上面存在著嚴重的同質化現象,故而對于現行電子商務市場造成兩方面的主要影響:
1)資源競爭加劇
由于市場空間和優質資源的有限,以及公司融資或者上市后資本的壓力,使得各家企業在有限的空間內仍在拼命的爭奪份額,故而在電子商務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上,行業內都陷入了對于優質資源的爭奪。從前端的網站流量,優質入口到后端的最后一公里,無不彌漫著硝煙和戰火。四處可見資本和價格戰的身影。
2)盈利困難加劇
由于商品同質化和大量資源的搶占,使得電子商務企業在競爭優勢的維系和成本建設上持續性的大量投入,并最終導致企業很難從正常的商品銷售中獲利,很多上市的電子商戶公司虧損的現象并不罕見,甚至出現了上市當日即遭破發的奇觀。
電子商務要做好四項工作
放眼未來,就目前的電子商務行業和特點,電子商務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分得“互聯網+”形勢下的一杯羹,電子商務企業應當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和準備:
1、互聯網
電子商務其生存和發展依托的核心便是互聯網與網站,因此對于電子商務未來的發展而言,互聯網和網站仍是其發展的核心,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流量獲取
流量對于電子商務而言就是血液,電子商務企業如何更低成本、更為精準地獲取網站流量對其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2)網站體驗
主要包括UI、UE以及產品的展示、用戶評論等與用戶在電商網站購物流程相關的體驗過程,對于用戶而言網站體驗屬于對于同樣需求的不同層次,但對電商網站而言用戶體驗好壞往往決定了市場競爭力水平。
(3)人群定位和聚集
前期,電商網站在市場定位和聚焦方面,主要針對網民對于原來線下實體店中實物商品的購買需求,需求劃分較為籠統粗糙,面對商品同質化嚴重,以及就現階段電商市場競爭的階段而言,早已不能跟上步伐。故而為了能夠取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和獲得足夠的競爭優勢,下一階段電商將在市場、用戶和需求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的細分和占領。
(4)大數據
由于之前的銷售積累,在主要的電商網站中普遍積累了大量的用戶行為數據,這些數據對于幫助企業實現客戶關系的管理與維護,定向精準營銷和用戶行為干預等方面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某種意義上,今后電商企業間的競爭就是看哪家企業對于大數據的挖掘和使用得更好。
(5)系統
系統對于電商而言是其一切業務開展的神經,系統建設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且建設周期長,需要長期維護。
雖然各家電商都以建立了各自完備的系統體系,但良莠不齊。對于如何更加高效地提升業務效率,進一步降低運行成本,同時更好地兼容各類發展所需的新業務和新功能,將是未來電商比拼的一個方向。
2、銷售形態
電商無論是作為一種商業形態,還是未來的一種商業模式,對于消費者和市場而言完善其對于商品、服務的銷售與提供形態都具有非常現實和重要的意義。不同于上面我們講到的互聯網和網站,在銷售形態方面硬件和實體發揮的作用和價值是其他資源無可替代的。它包括:上游產品,即電商網站相對于線下實體和其他電商競爭對手在商品方面所具有的優勢,如自有的品牌或者產品,更好的渠道價格,更好的財務條件等;中游管理,即產品的庫存管理、產品計劃、產品的運營和促銷,以及商品倉儲等;下游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時效,正逆向物流的服務速度與水平,產品的妥投率,破損率等。
3、企業比拼
隨著電子商務的成熟,電商無論對于傳統線下商業模式還是電商行業內部,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促使它們進一步規范化和有序化。電商企業間從原來的單純的價格戰比拼,也逐漸向正常的商業模式下企業間的綜合競爭方向發展。很多電商企業,尤其是那些在行業中處于領導者的企業,也都在試圖從對用戶的低價吸引模式中取得突破。在電子商務未來的發展中,企業間價格的比拼將進一步得到弱化,而電商企業的品牌、社會口碑以及其現有用戶的規模、基礎和忠誠度等方面將成為影響企業持續發展和市場持續競爭力發揮的關鍵因素。
4、資本
目前,由于絕大多數電商企業處在發展初期和中期,對于資本方都有很強的依賴,這一點與電商企業起家相對“草根”的特性有關。同時,在同質化嚴重的競爭中,資本優勢也是戰勝競爭對手的關鍵之一。電商企業從誕生到上市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擺脫不了資本方對其的干預和影響。尤其是那些已經歷過多輪風投或者上市的企業,其銷售規模的增長和盈利的大小與資方的利益息息相關,因此,電商未來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也將延續過去對于資方的借力,同時也將在發展上滿足資方對與企業銷售規模和盈利的持續高增長的擴大需求和壓力。
零售業未來發展趨勢
對于零售業在未來的發展趨勢,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其一是認為電商將引領未來的零售業,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實體銷售更有發展潛力。對于這兩種說法,不同的觀點也都有各自支持的依據。誠然,電商尤其是在近幾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增長率持續保持高額的同時,銷售總額連破歷史預期,在國內電子商務用了十年時間走了過去傳統線下實體幾十年才完的路和取得的發展成績。而作為線下實體零售而言,其作為長期且傳統的渠道與方式,無論是在現行的業務體量規模還是用戶群上都有廣博的基礎。故而,對于未來零售行業中電商與線下實體的發展,我們一方面需要從其行業本身的發展規模和規律上來分析,另一方面對其未來的增長模式也要進一步分析和量化。無論是對于線下實體而言還是電商,其未來的發展和增長無外乎來源于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行業自身的發展和增長;第二、對于自身缺點、短板的優化與彌補后的增長。
然而對于零售行業而言,無論是電商還是線下實體都面臨著零售業發展周期和規律所決定的周期性特點,同是也都面對目前市面上產品同質化嚴重、供大于求的嚴峻局面,因此二者的未來都充滿了相同的機會和挑戰。
在第二點對于自身缺點、短板的優化與彌補方面,電商無論是在本質特征上還是用戶使用上都存在著一些天然的短板和弊端無法更為直觀體現、用戶對商品的體驗需求無法有效滿足、購物過程中對于商品獲取的速度,以及購物環境、銷售人員對顧客的服務和不同層次需求難以滿足。
對于線下實體而言,其線下無論是在維持規模所需的費用,還是其日常經營所需的人力、物力和成本都在日益高漲,同時利潤增長和利潤規模卻呈現進一步放緩甚至是萎縮的趨勢,過去零售行業的王者和風光受到了不斷的侵蝕和挑戰。對于既得利益和地位的維護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線下實體零售行業的當務之急。
從上述關于零售行業未來的周期格局、市場供需現狀及電商與線下實體的各自增長的區間和模式,我們可以看到O2O模式無論是對于線下實體零售而言,還是對于線上電子商務而言,都是其彌補和優化自身短板換取發展的最有效的途徑,同時也是宏觀市場經濟對于行業發展和規律影響的必然結果。
O2O對于零售業中的線下實體和電子商務而言,其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獨特價值。
第一、線上用戶獲取與線下硬件產業鏈的完美融合。
第二、可以更好地滿足顧客在商品體驗和選擇方面上的要求。
第三、使得過去單一的線下或者線上用戶在數量上擴大并開始融合。
第四、解決了原來線上與線下實體的天然短板。
第五、在提升效率的同時,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和支持等等。
因此對于未來零售行業及其線上電子商務線下實體的發展而言,O2O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和選擇。
(作者:計鑫 國美O2O負責人 本文選自《信息與電腦》2015年5月刊,由《信息與電腦》雜志獨家發布)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