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與超市及其他業態最主要的差異特性不外乎便利及其所帶來的購物體驗,隨著技及物流的大幅進步,在某些人口高密度的地區,便利店的意義已大于一家單純的商店。在成功導入多項加值服務后,便利店逐漸變成城市網絡中一個重要的節點,一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方,使顧客在這個節點滿足貨品需求外,也能取得整合生活的各項服務,得以更加便利地豐富生活。
目前便利店市場逐漸朝向做全新的復合型便利店的方向邁進,因應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便利店開始結合大量的服務以扮演好電商“最后一哩路”的角色,有別于一般超市,便利店的實體門店在全渠道上反客為主,成為電商倚賴的對象。未來,便利店將扮演一個多元的角色,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迅速調整盈利模式。
以臺灣的便利店市場為例,前些年消費者已養成極度依賴透過便利店取得網購品的取貨及付款服務,在近期因應需求的增加,便利店更趁勝推出整合店內復合式機器的退貨條形碼生成功能,需要退貨網購品的顧客僅須前往便利店,在復合式機器中輸入網絡商家提供的一串條形碼,復合式機器會自動打印出一張單據,顧客再將該單據及貨品交給店員就大功告成,店員會徹底地將貨品封條并將單據貼上。這樣的便利店整合服務省去過去消費者退貨必須耗費許多時間與快遞溝通的情形。
即使便利店有眾多合作方式可選擇,但不少企業面臨投資報酬率低落的窘境,如何打破這樣的局面成為企業在執行策略前必須思考的。以福州的便利店市場為例,不少企業面臨加值服務乏人問津,導致營運成本過高,且并未帶來相應的獲利成長。根據這樣的窘境,企業可以在導入服務前,進行實驗以探測當地市場需求。例如該地有大量的外地上班族,那么對于網購電器的需求肯定會增加,但是該在多少的店內導入取貨這樣的服務呢?企業必須先以實驗進行評估,在特定店鋪中增設該加值服務,再對應到投入于該項目的人力、物流、銷材成本,并衡量其他外部效應,對比控制組的店鋪加以分析該區位的消費者概況及偏好,評估該項投資是否能顯著帶來顯著的來客數提升,亦或是增加既有顧客的客單價,以衡量該服務能帶來的實質獲利成長。
目前市場上的便利店皆致力于提供各式物品及服務讓顧客能夠快速且方便地取得所需,但如何在品牌眾多的市場作出差異化是各家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除了與一般的電子商務合作,其他類型的服務也能強化便利店的不可或缺性,例如洗衣服務、維修送件服務等等,該類型的服務幾乎不可能被電子商務所取代,因此能吸引顧客上門,便利店業者可進一步思考如何與店內其他品項結合銷售、促銷,可進一步把便利性轉化成實質獲利。
?。撋叹W專欄作者 李展宏/文 注:作者為APT亞太地區副總裁)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