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跨入折扣店,總有一種激情被勾起——好不容易可以低價用大牌貨了,不買一打簡直對不起自己,而超支常常是最后的結局。不過,你們有沒想過,這些從標價上看至少便宜一半的東西,有些根本就沒在正價店賣過呢?
輕奢老大被告了,原因是——
奧萊里的貨沒在正價店賣過
最近有個消息被熱炒,說是一位叫Tressa Gattinella的消費者對輕奢老大Michael Kors的折扣店定價表示疑問。
她說自己在加州Michael Kors奧特萊斯折扣店Kors看到一條白色“Side Anklez”牛仔褲正在打折,這條褲子的標簽顯示廠商建議零售價為120美元,現價為99.99美元,很會玩噱頭的折扣店當然還有進一步驚喜——最終價為79.99美元。Tressa Gattinella說她被這個定價深深誘惑。
當然,僅僅如此并沒什么問題。事實是,這條褲子從沒以“120美元”的價格銷售過,更確切地說,Michael Kors的正價店根本找不到這條褲子。它一開始就是為折扣店而生,所謂的原價也變得毫無意義了。
美國QUARTZ網站報道稱,Michael Kors近期已同意支付488萬美元和解這次訴訟。但公司否認從事不法行為。不過他們也同意修改標簽方式,將奧特萊斯商品標簽的“廠商建議零售價”改為“價值”。
確實,以我們對奧特萊斯的最初理解,這個業態就是以“消化庫存”而存在的,幫助大牌們減輕過季產品的壓力,回籠資金,而折扣店的形式又可以在一定范圍內保護正價店的形象——如果非要打折賣的話。
以前賣庫存,現在是做新生意
折扣店有專供線,這是公開的秘密
“我們店里的商品非常豐富,有些甚至在正價店也找不到,因為就是專門為折扣店備貨的。”這是幾年前,在紐約最知名的奧特萊斯Woodbury的Coach店中,營業員親口對錢報記者所說。眾所周知,Coach這個名字已經基本上和“折扣”兩個字聯系在一起,2008年為了抵御金融危機,Coach推出折扣店的形式并通過下調包款價格來應對,銷量是大漲了,但后遺癥也一并落下——多少人非打折不買。據了解在高峰期,Coach北美的店中,6成是折扣店,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雖然已意識到問題的Coach開始調整,比如關店,減少折扣,提升定位等方式,但轉變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
果不其然,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近期公布了奢侈品對折扣店依存度的調查,Coach排第二,僅次于輕奢老大Michael Kors,后者這個比例高達22.7%,意味著品牌有超過1/5的銷售是在折扣店完成的。第三名第四名分別是Versace和Tory Burch,Burberry和Hugo Boss的排名也比較靠前。
這是因為庫存實在太多了嗎?當然不全是。而是不少品牌意識到奧特萊斯事實上也是一個銷售的好去處——可以吸引那些買不起正價,而折扣品正好可以承受的顧客,他們往往和正價顧客不重合。所以為折扣店特別備貨也是一種方式,因為僅靠正價店的庫存,賣起來絕對不順暢——因為斷碼是普遍現象。
記得去年底,就有好幾個大品牌進駐杭州的奧特萊斯店。“我看過折扣店的貨品大多是幾季前的產品,但也有一小部分我也不認得,可能是特殊貨品吧。”某品牌一位營業員私下表示。“其實,不少品牌都有專供奧特萊斯的產品,也不是什么秘密了。”錢報智庫專家、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說。
折扣店是個挺好的銷售渠道,唯一對品牌的影響其實是對價值的稀釋,“對消費者來說,只要性價比合適,不必糾結這些貨品是不是曾經出現在‘正價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