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有仇,叫你開酒樓。餐飲是個復雜的長鏈條行業,從原材料挑選到價格把控、原材料進貨監控、庫房物流、產品驗收生產、產品銷售、門店服務售后等不是一個部門可以搞定的。互聯網餐飲需要線下資源,實體餐飲需要線上工具,兩者只有相加才能徹底改變現有的餐飲格局,如果不能實現雙方的系統性融合,就可能會出現1+1<2的尷尬局面。
風起云涌的O2O大勢下,餐飲業作為生活服務市場絕對的主力軍被互聯網人不斷推向高潮。與此同時,這些人也被貼上了各種不靠譜、吹牛逼和我行我素的標簽。但不可否認互聯網人的攪局下,那些沒有主打特色,不能獨具一格的傳統餐飲門店正處在被時代大潮淹沒的危機下。換句話來說,如果十年前開家餐廳靠的是經驗和熱忱,現在開餐廳需要的則是營銷和資本。
不難發現,傳統餐飲人往往堅守著產品和品質,步步深耕;互聯網餐飲則是把品牌樹起來,拿到資本的錢一步步燒用戶習慣,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和行事風格的碰撞帶來了餐飲行業格局的重組。”傳統餐飲和互聯網餐飲有不同的客戶群體,有些客戶是懶人和屌絲的生活習慣,有些追求生活品質,客戶會慢慢區分自己屬于哪個群體。但互聯網人的確在改變餐飲,未來兩者也是相加的趨勢。”湯城小廚創始人黃俊宇對品途網表示。
堅守產品底線 做互聯網+熱潮下的“明白人”
互聯網企業前兩年看起來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氣勢,看似不起眼的煎餅開一兩家店卻紅遍大江南北;看似內功不足的吹大牛,一兩年也能估值10億8億,這讓不少傳統餐飲人再也按捺不住。
黃俊宇坦言,互聯網餐飲的確成為不少年輕人就餐的趨勢,但中國人吃飯,好吃和溝通平臺很重要。從2007年成立,到目前全北京擁有17家直營店,湯城小廚的護城河也正是基于其堅守的產品口味和穩扎穩打的商圈寫字樓布局。
事實上,餐飲業無論互聯網+,O2O或者傳統餐飲,最終都將回歸產品本身,營銷只是吸引消費者眼球的有效方式,消費者最后的直觀體驗仍在于產品。“互聯網餐飲忠誠的客戶來源于口碑傳播,這比互聯網傳播得來的用戶更實在。”黃俊宇稱。
不過,湯城小廚并不排斥互聯網的營銷玩法。在堅守產品底線外,湯城小廚也在不斷更新品牌理念,尋求變革。目前湯城小廚既有線上外賣也會有一些產品的線上銷售。盡管走的相對緩慢,但在黃俊宇看來,互聯網更像是支持產品發展的工具,如果把它變成比產品重要就有點本末倒置了。餐廳能營造好的環境,讓顧客喜歡待在這里;互聯網則會帶給餐廳分銷渠道,讓更多人了解認識企業。“我們會分外賣堂食兩條線,目前湯城小廚外賣營業額在往門店營業額的10%走。”
居安思危 傳統餐飲如何搞轉型?
俗話說,和你有仇,叫你開酒樓。餐飲是個復雜的長鏈條行業,從原材料挑選到價格把控、原材料進貨監控、庫房物流、產品驗收生產、產品銷售、門店服務售后等不是一個部門可以搞定的。因此,互聯網人想要完全深入餐飲并不是件容易事。
但相較于大多數傳統餐飲人,黃俊宇似乎更有居安思危意識。”互聯網的營銷做得太棒了,傳統行業需要四五年建設的東西,他們可能幾個月就做到了。互聯網人唯一缺的是產品,但當他們擁有了產品基因,傳統行業就會面臨危險。“
那么傳統餐飲該如何與互聯網擁抱融合呢?首先,傳統行業的產品需要不斷創新。不少餐飲企業因為產品創新不夠,品牌維護度不夠,在創新之余把自己創死了。因此,企業在產品創新上不能看到浮躁的東西就被迷惑,而是要專注在自己的領域做到極致,讓別人沒有辦法復制,讓消費者對產品產生極度的信任;
其次,研究好自己的客戶群,做好品牌形象的更新維護。如今,80后都35歲了,90后、00后拼命的冒出來,如果餐廳還在維系以前的菜式和調調自然難以長久。
再次,積極擁抱互聯網,進一步與互聯網、粉絲、新媒體做好對接,學習適合餐廳定位的營銷方式,學會用更多的資源把真正忠實的客戶留下來。
傳統餐飲VS互聯網餐飲:線上線下融合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
言互聯網餐飲將顛覆傳統餐飲可能有點自我感覺良好,但互聯網大潮會一直存在。互聯網餐飲需要線下資源,實體餐飲需要線上工具,兩者只有相加才能徹底改變現有的餐飲格局,如果不能實現雙方的系統性融合,就可能會出現1+1<2的尷尬局面。
黃俊宇指出,傳統餐飲人早已經意識到互聯網的重要性,也開始學習互聯網,但兩者的融合并不似想象般融洽。
首先,傳統餐飲人是沒有互聯網基因的,要接入互聯網基因需要請大批互聯網人。但實際情況是,很少互聯網人愿意到傳統企業。用黃俊宇的話來說,選擇IT公司對他們的發展更好,選一個餐廳做大了也還是一個餐廳。
其次,雙方思考的維度不同。互聯網人思考的東西和傳統餐飲人是有碰撞的,互聯網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先開發先造勢先做消費者習慣,傳統行業則恰恰相反,他們希望做口碑營銷吸引顧客而不是互聯網營銷。因此,這個碰撞如果能找到一個平衡點對企業發展是促進的,如果找不到平衡點兩者就很難磨合。
(品途網 作者:王亞奇)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