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迎來“第二春” 是時候回歸零售本質了
來源:互聯網 作者:互聯網 時間:2015-08-21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酷熱即將褪去的夏歷七月,零售業接二連三的O+O事件:先是步步高與當當網的牛刀小試,接下來的是京東入股永輝的不期而至,壓軸大戲則很自然地由阿里和蘇寧兩個網上網下執牛耳者出演。
三個合作由小到大躍然出世,像三級跳,讓零售業兩個O的疲態與沉重一掃而空,引來行業內外的街頭巷議和對未來格局的無限遐想。
永輝能不能幫助京東到家快速落地?蘇寧能不能發揮物流與門店資源優勢幫助阿里改善體驗?答案是肯定的,前提是兩個不同文化背景的團隊能否立足于一個共同點進行合作,那就是為消費者提供最大的價值。
在誕生阿里蘇的紫金峰會即將結束時,蘇寧孫為民意味深長地說,實體零售的春天來了。曾經是水火不容的競爭對手用幾十億、上百億的投資來背書實體零售的價值。
昨天,網絡零售沖刺搬的增長速度讓虛胖體質的實體零售氣喘吁吁,但在馬拉松式的零售競跑中,網絡零售已無力保持高速,即使中途不斷補充著營養劑甚至興奮劑,如燒錢補貼、跨境采購之類。今天,網絡零售投資實體零售傳遞出積極的訊息,實體零售曾遭置疑的價值被資本“回歸”了,但實體零售并沒有足夠的資本可以讓自己停下來緩口氣,虛胖的軀體必須通過不懈的鍛煉進行改善。和網絡零售相似,實體零售的泡沫依然存在,只是來的早,吹得小,網絡零售興起之時,也是實體零售轉型之際,O+O是轉型的繼續,更是提升的機會。
對廣大實體零售商來說,雖然很難像這幾家同行那樣與網絡平臺深度合作,但這眼花繚亂的一系列事件又一次說明:第一,網絡零售追求顧客體驗卻難得,實體零售滿足網絡消費卻裹足,O+O成為零售業共同的歸宿。第二,用“試衣間”代言顧客體驗顯然簡單粗暴了,“物美價廉”依然是顧客體驗的核心價值,零售業的基準并沒有因為渠道的變遷而被動搖。
零售業經過不斷的洗禮,無論網上網下,都在走向理性和冷靜。是回歸零售本質,把商品經營放在中心位置的時候了。O+O是未來的方向,但只靠資本不能確保目標的實現,零售業的苦活累活還需要大家一步一個腳印去落實,去執行。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天氣轉涼,快到準備御寒衣物的時候了。
(本文選自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旗下《連鎖》期刊,作者裴亮)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