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業4.0提出以來,關于零售業未來發展的研討也提上了議事日程,全球企業紛紛探索互聯網時代的新零售模式,線上企業開始線下開店,線下企業開始線上轉型,企業不斷拓展新的產業領域。面對洶涌而來的互聯網時代,當前零售企業的探索存在什么問題?應該怎樣看待即將到來的零售產業變局?新華科技就這些問題采訪了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
未來的零售企業銷售沒有的產品
當前全球零售業進入調整期,沃爾瑪、百思買等實體企業增長乏力;亞馬遜等電商企業則進入了快速增長期。羅清啟認為,這一產業變局的本質是互聯網時代用戶對零售產業的解構和重新建構。全球零售企業都在探索新模式,從目前的產業實踐來看,這種探索大都局限在線上線下體系的融合上,這種融合雖然實現了零售店態的對接,但仍然不能適應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未來零售業的本質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關系比交易重要,關系成為零售企業的核心資產,真正運營用戶關系而不是交易產品的企業將受到市場青睞。
“以前包括產品在內的各種資源是驅動企業發展的動力,而今后數據將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這里的數據不是過去的交易數據,而是未來的需求數據。”羅清啟說,“換句話說,此前的零售是銷售現有產品,而未來的零售是銷售沒有的產品,這些產品是企業與用戶共同創造的個性化產品,我們現在看到電商企業的崛起實體企業增長乏力,本質上還是從線下到線上交易的轉移,并沒有創造出新的增量需求,如果實現不了這一點就不是零售4.0。”
布局智能硬件是為了角逐大數據
零售企業開始“變形”,不再固守原先的零售產業,而是不斷進入一些新興產業,如智能家居、智能手機等,如何看待這種跨界拓展?羅清啟認為應該用面向未來的眼光看待零售業態,當前以實體店和電商為支撐的業態必將面臨變革,他們當前還是以交易為主要功能,對用戶來講,還是“去購物”,未來應該是“在購物”,也就是說用戶參與產品的設計和制造,所以,零售企業應該為用戶提供一個開放的平臺,單純的實體店或電商是無法支撐的,而與用戶粘度最高的智能手機和智能家居成為首選。
羅清啟表示,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未來企業什么都可以沒有,但一定不能沒有大數據。零售企業看似是在布局各種“端”口,其本質是為了更好地布局大數據入口。也就是說,智能家居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一個交互窗口,它能夠保證企業與用戶持續交互,擁有大數據入口的企業才擁有角逐未來生活數據運營商的資格,換句話說,零售企業拓展智能家居不是單純為了銷售,而是為了強化與用戶的關系。
當前零售企業形態3到5年將消失
有專家指出,工業4.0的本質是產品定制,制造企業要直接對接用戶需求,業內一度預言工業4.0將會“消滅”零售企業。對此,羅清啟表示,零售企業不會消失,相反零售企業會在4.0變革中變得更加強大。未來的零售企業不是現在的“公司”形態,而是“社區”形態。從組織形態的角度來看,“公司”本質上還是一個場所概念,而“社區”是一個開放空間概念。也就是說先有“村落”才會有“集市”,更加寬廣的社區將參與價值創造的顧客和合作伙伴全部涵蓋進來,這些攸關方變成了企業本身不可或缺的部分和競爭優勢的強大驅動力。事實上,盡管產品、服務甚至是公司都很容易被模仿,但是一個忠誠的、與企業息息相關的社區卻非常非常難以復制。
從某種意義上說,未來3到5年內當前零售企業形態將無法生存,必然蛻變為開放的“社區”。雖然目前場所還是極為重要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新經濟來往將轉移到這個“空間”概念里,有了社區才有交易,沒有交互就難有交易。換句話說,企業只要有了與用戶保持高粘性關系的組織社區,未來無論企業是做金融、電商還是智能家居,都會“水到渠成”。
全球零售4.0的序幕已被拉開
在電商崛起的同時,連鎖企業也在快速打造互聯網+時代的生態圈,如何看待零售企業的未來戰略布局?羅清啟認為目前的零售業態已經很難用單純的“零售企業”來定義了,因為“零售企業”已經多元化了,越來越成為一個社區。所謂的零售時代變革必須是重組一種商業生態,這個生態“五臟六腑”俱全,各個板塊相互協調,形成一個開放的循環體系,它的運營邏輯大體是這樣的:以零售主體為主體,通過包括各種智能終端的社區來黏住用戶,通過大數據來主導用戶的需求,通過互聯網金融來實現盈利。
(新華科技)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