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商業蘊含著“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觸動,在性感中蘊含著智商、情商與匠心。
今天,“日新月異”已經無法宣泄當下國人對新技術快速迭代的愕然,“瞬息萬變”是更具沖擊力的表達。在動輒“互聯網沖擊”、“互聯網+”和O2O 朝圣式的吶喊中細細品評日本商業,用以國內實體商業的借鑒,似乎很不合時宜。這不亞于在私人飛機和汽車時代,還大談馬車精進的窘況。
但畢竟國內商業地產從技術到思維的互聯網化還需要時日,在技術大大縮短國內商業地產生態進化周期的時候,我們不妨在大踏步前進的同時,一起用另一個角度觀察一下日本商業,來看看連接時代如何打造有價值和生命的實體商業。
百貨還是購物中心都是交易的平臺,商業因促進交易而獲益,動線規劃、業態布局或是品牌組合,都是為更好促進交易而采用的手段,商業的本質是為交易和服務付費……
若是以專業分析行業,一則干澀, 二則行業經驗與專業技能差異日趨縮短的當下,若還固執的以“專家”自居,滔滔不絕也難免老調。在筆者想寫一寫日本商業的時候,想到了“性感”一詞。提及“性感”,不免使人聯想到異性,特別是妖嬈的女性。然而“性感”并非林志玲或蒼井空的專有名詞,其中也實實蘊含著“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觸動,日本商業即是這樣的性感,這樣的性感中蘊含著智商、情商與匠心。
商業設計哲學
無智商的性感空洞無味,建筑設計與場所設計方面日本商業都表現出高智商的水平。品味日本商業設計, 如同與一位高智商美女交流,不但談資縱橫捭闔,而且值得深度探尋。“建筑是逛街的對象,對建筑感興趣的人, 應該也會關心戰后的建筑。我想需要一個像侍酒師般的人,擁有豐富的評論和知識,告訴大家‘這棟建筑的這里很棒’。只喝一口就能發出許多贊美,過去的建筑評論都沒有這樣的感覺。”這是大阪市立大學教授橋爪紳也為《有故事的昭和現代建筑》做的書評。
的確,商業是通過建筑與人對話的,有過商業開發經驗的人都知道, 地段之外硬件問題往往是影響招商結果最重要的因素。互聯網技術正在將原本不透明的商業信息變得越來越透明,品牌對硬件的要求也不再是行業的秘密。所以商業設計的好壞,將不再是可容與否,而是適用與否。
哲學是設計的底層范式,日本的安藤忠雄、伊東豐雄、磯崎新、黒川紀章、原研哉許多建筑大師,無一不首先是一位哲學大師。安藤忠雄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他設計的商業不但會經過因地制宜的思考,更會將未來融入的人群考慮在設計的環節中。
原研哉先生主張用設計和文字表達思想,其與眾不同在于強調事物的原始狀態,堅持事物的應用場景化設計, 相比天馬行空的創意家,原研哉先生的設計更有人性光輝。在設計松屋百貨的時候,原研哉先生提出了“無何有”,“無何有”就是什么也沒有,這種空無的狀態被填充之后卻可以傳達完整的信息,呈現融合之美。所以一反商業設計中以品牌為主的場所設計,原研哉先生設計簡潔的松屋百貨與品牌一起傳達高品質的生活氣息。
以人為尺度的細節
“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者不存在的尺度。”這是普羅塔戈拉最著名的哲學觀點。同樣商業不會因為建設起來就有理由存在,而是應需而生,因為滿足需求而被需要,得以持續發展。這就好似一個高智商的性感美女,她深深理解“審美疲勞”的現實,不斷追求自我成長和完善,在愛人面前不斷展示更好一面,而贏得持續的熱愛。
具有坡度可以自動補貨的貨架、商業街間考慮太陽高照與陰雨天氣設計的連廊、以場所為背景,與貨品一同提供給顧客參考的解決方案都于默默中傳達著對顧客的尊重與體貼。很多到日本考察過的開發企業,回國后效仿了兒童手推車、急救藥箱、手機加油站、寵物看管等服務設施,然而以內心感受出發,從細節上以顧客需求為視角的關注卻還遠遠不夠。
比如在下雨天,國內商業往往會為了避免弄濕地板準備裝濕雨具的塑料袋,冰冷且不環保。日本商場則會從顧客需求的角度出發,分別準備擦拭雨具與身體的毛巾,貼心又可再利用。衛生間的設計中更是將濃墨重彩應用到裝修和裝飾的考究上,卻是對顧客不同狀態和場景下需求的關注。
日本商業則在這些細節上充分的表現出對人的尊重與關注。商場中會考慮父親單獨照顧嬰兒時所需的特殊看護室,為父親提供更換尿布和喂哺助理。更會從安全和性別需求的角度,于衛生間中安排父母帶異性子女共用的設計。女士衛生間更是設立有衛生巾自動售賣機。
而在日本購物中常發生的場景, 有經歷的人會對這個場景非常熟悉。在商場品牌店面反復挑選和試穿了幾身衣服,期間售貨員會耐心、細致的關照每次更衣,并從旁介紹每款顏色與樣式和她個人的建議,最終可能遺憾沒有適合的選擇,這時店員會深深鞠躬對顧客表達:“非常抱歉!您在這里沒有挑選到適合您的東西,歡迎下次再來。”甚至在顧客表達喜歡這個品牌時,店員會推薦區域內同品牌店鋪,并會拿地址與圖冊給顧客參考。
這即是日本商業的尺度,這個尺度唯一的標準是——人,對人的尊重與關注。顧客是誰?在什么情況下可能的需求有哪些?需要什么,他需要什么樣的場所,作為消費者不便利在什么地方,所有尺度都是對人的尊重。
匠心是生命力的源泉
縱然從細節或從哲學底蘊深厚的設計入手,日本商業的高智商與高情商都是不爭的事實。但當電商沖擊購買、分流交易的時候,日本商業又是如何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呢?
相比國內商業的后繼發展,由于地域狹小和資源匱乏,日本商業從來都是高競爭下的生存之道。土地私有化,即使森集團、三井集團都需要尊重開發涉及的每一位小業主的意愿,當開發無法達成預期協同時都需要極其耐心地講解藍圖和說服業主,他們知道唯有不斷創新才可生存,而匠心正是保持日本商業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日本商業的匠心來自于職人文化,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人們不惜金錢和時間的成本,只接受自己認可的工作,堅持自己的意志。一旦接受了工作,會拋卻利益心,將技術發揚到底,一心完成工作。2014 年11 月開業的Grand Tree 是一個最貼切的匠心案例。開業13 天,客流突破100 萬,而這個購物中心僅有3.7 萬平方米。作為擁有7-Eleven、伊藤洋華堂、SOGO、西武百貨等公司的7&i 集團董事長鈴木先生,反復對參與Grand Tree 的員工傳達“最重要的是把Grand Tree 建成大家樂意來玩兒的地方”。
項目建成、開業也確實通過創新做到了這點:在購物中心規劃階段,在其他賣場反復試驗的切塊蔬菜迎得了區域家庭主婦的歡迎;屋頂的花園則從建設初期就通過請區域孩子參與種植、養護的辦法養成了家庭到達的習慣;通過新技術,零售品牌做到了7&i 集團下同品牌貨品的交互選購與服務。
李敖的長女李文曾寫過一本書叫《其實,性感是一門哲學》,書中寫道: “性感是女人一生都要選修的‘專業課’”在李文眼中,性感就是高貴加神秘的混合,是藝術和哲學,里面需要一些想象,只能意會而不能言論。無疑,日本商業的性感只可意會不能言傳,體會甚于考察。這性感蘊含的并非脂粉覆蓋下膚淺的刺激,而是在情商、智商雙高的同時,又不斷以匠心創造新價值的持久顏值。
來自:索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