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人們在議論馬云如何成功造富之余,可能也會透過中國新首富看今后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傳統產業受到互聯網的極大挑戰,而批發市場、專業市場等商業模式也受到電子商務的威脅,“一鋪養三代”的理念面對淘寶、天貓似乎也沒有了底氣!
近幾年,在中大布料市場的臨街鋪面上興起了輕紡城,樂從臨街家具鋪面上興起了羅浮宮,廣州也有吉盛偉邦等大型賣場,流花商圈服裝市場也是一座比一座更豪華……但街鋪就地升級為大型賣場只是硬件的升級,電子商務所帶來的則更多是軟件的升級甚至是營商模式的轉型。
以流花商圈為例,最初是所謂“三現”交易模式(現金、現貨、現場),內地人來廣州火車站“打貨”成為一時風氣,以致周邊的酒店和各種樓宇紛紛改造為服裝專業市場。至今,占地面積約1.5平方公里的流花商圈集結了專業服裝市場34家,經營面積達150萬平方米,商戶3萬多家,年銷售額突破400億元,年交易量占全國1/3。
但時至今日,流花商圈面臨著自身盲目擴張的惡性競爭和來自電子商務新型商業模式的雙重沖擊。尤其是在全球化時代,內地與沿海、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內銷與出口的界線越來越模糊,生產線和銷售市場都在內遷,以流花商圈為代表的傳統商業模式必須轉變自己才能適者生存。
根據來自市場第一線的信息,可以判斷的轉型升級方向,一是線上與線下的結合。從馬云與王健林、雷軍與董明珠的打賭來看,電子商務與傳統商業模式更可能的發展方向是互補、融合,而不是簡單的替代。因此,如何把線上、線下兩個市場結合好正是要考驗傳統企業的主要因素,對電子商務“不懂技術、不懂行”要么是被消滅,要么是主動學習。
二是專業市場要全面調整。流花商圈提出走“品牌孵化基地”的路子是對的,但不容易。從目前來看,炒貨、抄板、散批等傳統低層次運作模式要面臨被淘汰的命運,“老鼠街、格子鋪”的市場格局正在被購物中心、品牌旗艦店等新業態所取代。
三是商業地產面臨新變局。目前流花商圈還大多維持著“銷售地產、轉租攤位”的經營模式,接下來,則要考慮如何改建成線上銷售的線下平臺和時尚發布中心的平臺。一方面,廣東要打造“中國時尚策源地”的地位,作為中國第一服裝生產大省應該引導服裝時尚潮流;另一方面,以流花商圈業內的地位,形成“廣州價格”是擴大在全國及國際市場地位的重要支撐點。而品牌塑造、研發、代理、銷售等也是“廣州價格”的很重要的內容,因此,向服裝業營銷總部、研發總部、時尚發布平臺等方向走可能是流花商圈的必然選擇。
阿里在美國受到投資者的熱捧,既是對中國市場的看好,也是對電子商務新業態的看好,更是對龐大的電子商務與龐大的現實市場結合的看好。傳統商業模式遭受最后一擊,能否走出創新之路決定其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