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龍湖如何做到高去化率?
從項目立項開始即加強對產品定位的研究,實施針對性很強的銷售手段;
在客戶認購前即啟動對客戶實力的查詢,設置針對虛假簽約事項的高壓線制度,在考核側嚴禁虛假簽約事項的出現;
嚴格執行精細化的過程管理,實施每一套房子的追溯機制,基于OA管理系統推進雙向管控、老盤新作等營銷全景計劃。
2012~2014年,龍湖綜合去化率分別為48%、55%及55%。
(龍湖綜合去化率為全口徑去化率,即分母為所有能售貨值。行業亦有公司將分母設為推貨多少,綜合去化率統計口徑偏激進。)
2、最會算賬的董事長吳亞軍怎么樣控制成本
不拿地王;
用最便宜的錢;
剛需、改善等產品線都有具體成本標準;
針對建安成本、財務成本等實施重獎重罰;
引進業內相關領域的高端人才,將行業內成本控制的典范作為對標;
根據品質產品和剛需產品確定不同的目標成本限額,參照同一區域內同等級項目進行外部對比,嚴格控制可售比、贈送率等指標;
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前提下,優化配置標準等建筑設計,降低工程結構含量等相關建安成本。
(備注:龍湖2002年開始即實施系統化的過程管控,同時通過動態成本回顧等手段,重點關注風險項目,例如在全龍湖強制推行總價包干,規定如果施工圖紙已經完成審委會審核,則總成本的變動率不能超過2%,以此來控制開發總成本。國內、國外兩個融資市場相互制衡,嚴格控制財務成本。)
3、龍湖會做小戶型嗎?
剛需時代抓機會。過去幾年,龍湖已經重視小戶型產品,并實現全產品線的覆蓋。
未來,龍湖的強項改善型產品將會越來越重要。
4、龍湖如何提升潛在客群營銷效率?
龍湖實施多元化、精細化營銷戰略,在多元化的銷售策略的引領下,采取高密度的線上宣傳等廣告手段,結合線下派單等多種銷售渠道。
龍湖總部與各項目龍湖均設有客戶研究部門,將營銷及售后服務分為七個子階段,對客戶實施全周期的客戶維護,同時聘請第三方調研機構進行客戶分析,保證對潛在客戶群較高的營銷效率。
龍湖新客來訪貢獻率達到50%~60%,成交貢獻度達到30%~40%;同時重視老客戶的營銷,實施“友+”計劃,積極拓展基于老客戶的潛在客戶群。
5、龍湖將來有什么隱患嗎?
龍湖土地儲備總量充足,結構持續優化。截至2015年中,總土地儲備為3352萬平方米,權益建筑面積占總建筑面積的比例為92.7%。
來看一組數據:2013年底龍湖土儲總量3949萬平方米,2014年底3492萬平方米,2015年中又降至3352萬平方米。投資策略和邏輯是,降低數量提升質量,拒絕“廉價低質”土地囤積,加大一線及核心二線城市核心區域布局。
希望提升去化和補充快周轉項目,將土儲規模由當前可滿足5-7年發展,逐步下壓至滿足5年。出發點正是減少風險,穩健狀態中不斷做強。
根據規劃,未來可能會適時加大合作開發的力度。按照龍湖去年454萬平方米的去化量計算,靜態估算可以滿足5-7年的發展需求。
良好的項目儲備情況使龍湖具備較強的持續發展后勁,但也給龍湖帶來了一定的資金支出壓力。
6、吳亞軍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舉個例子:所有項目必須獲得所有委員 2/3 以上的贊成票方可通過,董事長具有一票否決權但無一票通過權。
龍湖雖然是民營企業,但不是一言堂,堅持扁平化的組織體系。
在日常工作中,吳亞軍和首席執行官邵明曉也各有分工:
吳主要負責戰略、投融資、風險、選任人才、重點項目關注和企業文化等板塊;
而邵明曉的主要職責是,主持未來3至10年公司的發展與規劃,批準重大運營流程等。
7、龍湖的“去存貨、控成本、擴合作”沒整明白,到底啥意思?
首先,基于存貨賬齡管理體系,根據存貨賬齡的差異制定更具針對性的銷售策略,供銷體系將更加體系化、制度化。
其次,隨著龍湖近城區、控規模策略的推進,高層產品在總產品中的占比將逐年上升,未來將繼續通過刷新剛需產品建筑配置標準、提升項目可售比以及總包合同管控等三大路徑,控制高密度產品的成本,對沖地價、資金成本上升以及售價下行的影響,提升龍湖的利潤安全邊界。
然后,通過擴大合作與合資,提升龍湖整體的財務安全邊界,2013年之前龍湖開發的項目僅6%有對外合作,隨著團隊更加豐滿和成熟以及IT系統的快速發展,未來將擴大對外合作的規模。
合作模式可以避免土地市場的直接競爭,將土地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大型項目的合資可以減少資金占壓,降低資金風險。
8、龍湖的資產質量到底怎么樣?
資產構成方面,2012年以來龍湖流動資產占總資產比重逐年下降,但始終保持在75%以上,其中存貨占比保持在 56%以上,大部分為在開發的項目,現房類存貨比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