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大型超市遭遇生存生死劫?!6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門店數量在過去三年持續減少,大型超市行業目前無疑正經歷著轉型調整的關鍵時期。
大型超市遭遇生存生死劫?!6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門店數量在過去三年持續減少,大型超市行業目前無疑正經歷著轉型調整的關鍵時期。今日盈石集團發布專項報告,圖解大型超市生存困境,深度解析行業發展障礙。
關店裁員陰霾不散 大型超市拓展放緩
國家統計局2014年統計年鑒顯示,全國大型超市門店總數僅在2013年就減少了2567家,平均一個月就要減少214家。而在2014年12月,沃爾瑪宣布將關閉公司位于中國北部城市大連的分公司,并在中國區裁員250人。關店、裁員陰霾不散,盈石集團研究中心觀察六大超市品牌發現,包括沃爾瑪、華潤萬家、家樂福、樂天瑪特、麥德龍、卜蜂蓮花在內的大型超市在2015年也維持著保守的拓展策略。2015年上半年,六大超市新開門店的數量為16家,僅去年同期的60%。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5月31日,這六大超市的中國門店總數超過1100家,同比增長僅2.2%,增速下降了6.6個百分點。其中,經歷關店、裁員風波的沃爾瑪在中國門店數量上依然排名第一,其門店總數超過350家。
內憂外患 超市發展面臨四座大山
盈石集團研究中心認為,內憂外患造成了超市業的困局。首先,消費者對日用品的訴求重點逐漸往購物的便利性過渡,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成為日用品消費的重要領域。
其次,人力成本、門店租金的連年上漲持續增加大型超市的經營壓力,進一步壓縮線下大型連鎖超市的利潤空間。
此外,部分位于核心商圈的大型超市租約逐步到期,難以負擔租上漲的壓力,而大型連鎖超市通過快速開店來占據市場份額的傳統拓展策略也無法繼續維持。
最后,不少超市品牌開設了網絡銷售及移動銷售平臺,開展多渠道銷售經營。但如何根據目標市場的消費需求去鋪設渠道,完成線上線下的渠道整合,是品牌發展的另一大挑戰。
業態細分時代 便利化精細化成主打
在這個大背景下,國內超市行業不得不重新審視拓展策略,超市進入業態細分時代。各連鎖品牌超市積極嘗試新型業態和經營手段,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法寶一:精品超市
傳統的大賣場以價格便宜、多品類的日用品為賣點,難以滿足消費者習慣的變化帶來的多元化需求。隨著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尤其是在居民收入較高的大型城市,消費者更加注重選擇上的多樣性。因此,部分超市品牌以精細為路線,積極拓展精品超市。如華潤萬家自2010年開始在全國加快Ole’精品超市的布局,以每年新開6-7家門店的拓展速度成為國內精品超市的領頭羊。按照華潤萬家的計劃,2016年底Ole’全國門店總數將達到50家。此外,國外精品超市品牌不甘人后,如MaxValu、city super也先后登錄中國。
法寶二:生鮮超市
為了避開來自傳統賣場和電子商務的白熱化競爭,一些超市品牌將生鮮超市作為主打并積極拓展,深度嫁接社區消費。根據盈石集團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5年前五個月,主打生鮮超市的永輝超市今年開店數量約為13家,超過盈石集團研究中心統計的六大超市新開門店的總和。如果說傳統賣場的經營難題在于來自業內競、電商沖擊,那么進入門檻較高的生鮮超市的挑戰更多地在于在經營成本及競爭優勢之間保持利潤增長,包括如何降低生鮮產品貨源、冷鏈配送、庫存損耗等一系列經營壓力。
法寶三:“便利”
雖然大賣場的開店速度明顯放慢,但是研究發現很多品牌超市企業紛紛發展細分業態,譬如新開業的便利店和社區超市的數量在穩步上升。一方面原因在于,便利店和社區超市的選址空間遠比動輒上萬平方米的大賣場要大得多;另一方面,便利店和社區超市在地理上最貼近消費者,能夠以“便利”吸引居民快速購買日用品,甚至每天多次到店購買。如家樂福開出“Easy家樂福”便利店、步步高開出”匯米巴“便利店;人人樂計劃今年開設20家社區超市,占開店總數的80%,目前已經開設了5家。其他進軍便利店的超市還包括麥德龍、大潤發、卜蜂蓮花等。
法寶四:移動支付
除了便利店和社區店在地理位置上為消費者提供便利外,這些超市品牌也在消費體驗上提供更多便利。超市品牌紛紛宣布接入移動支付平臺,如深圳沃爾瑪近日與支付寶達成戰略合作,包括山姆會員店在內的深圳25家門店率先支持支付寶付款;而家樂福則選擇與微信支付合作,在廣州、深圳的13家門店首批接入微信支付平臺。盈石集團研究中心認為,這些移動支付平臺可以利用其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為超市品牌進行經營分析,幫助超市品牌更加有效地實現精確營銷。對于支付平臺而言,通過優惠促銷手段占據更多的終端,進而達到擴大市場份額的目的。
哪路神仙過得了海 消費者說了算
盈石集團研究中心總經理張平表示,面對電商企業的競爭,以及更多企業開始涉足超市、便利店等多方面的考驗,傳統大型超市品牌在新一輪的市場部署仍需謹慎。由于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城市,消費習慣也不盡相同,大型超市傳統“大而全”的開店策略將持續面臨挑戰。如何根據不同區域的消費習慣最大程度滿足消費需求、增加消費者的粘性,進而獲得品牌長期穩定的增長,將是這些超市品牌未來最大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