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勝“蓄勢單飛”,時機不對“然并卵”
來源:飆馬(中國) 作者:飆馬(中國) 時間:2015-11-09
百勝在中國的營收占全球53.1%,利潤占全球44.66%。這也似乎讓百勝有了從美國總部拆分成新上市公司的資本,唯一有疑惑的是眼下是其單飛的最好時機嗎?
自2013年始,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這個關鍵指標不斷下跌,在門店每年增加數百家的情況下,營收不增反降。眼下的中國餐飲市場和肯德基當年入華時已截然不同。
進入中國市場近30年的美國餐飲巨頭百勝餐飲集團,在資本市場的推動下拋出了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將分拆中國事業部成獨立的上市公司。這意味著,此前中國市場以直營為主的肯德基、必勝客與美國總部的關系將由“親生兒子”變成了加盟商。
盤子大了、業務多了,就分拆出來優化資本結構、提高資產的能見度,以吸引到更多有不同需求的投資人,百勝餐飲集團這個“算盤”其實在很多國內外的企業身上都曾見到過。2012年,全球第二大公司卡夫拆分為全球零食業務和北美雜貨業務兩家獨立上市公司。今年,有華潤萬家、Tesco、怡寶、麒麟、雪花啤酒等眾多品牌的華潤創業,宣布將除啤酒業務之外的業務全部從上市公司中剝離出來,為的是要更好地釋放啤酒業務的價值。
先來看看百勝中國的盤子有多大。截至9月5日的三季度,百勝餐飲集團在中國有6867家門店,占全球門店數的16.38%;而營收有48.61億美元,占全球的53.1%;而在運營利潤方面,有6.61億元,占全球的44.66%.所以從體量上而言,百勝中國確實有從美國總部分拆成新的上市公司的資本。
這次分拆,百勝餐飲拋出了一個誘人的蛋糕:中國業務每年營業額約為69億美元,無外債且擁有大量的自由現金流;有潛力從如今的約6900家餐廳在未來拓展至20000家或更大的規模。
不過未來的“大餅”是虛的,我們必須看看百勝中國現在的狀況。筆者仔細翻閱了近三年其業績表現。這三年,百勝中國遭遇了“速生雞”、H7N9流感、“福喜”事件三大風波,直接導致其業績出現了非常的大波動。2013年的營收急跌至68億美元,2014年同比持平為68.21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沒有反彈,反而跌了1.36%至僅48.61億美元。但是要知道,近三年,百勝中國每年新增門店都在700家左右!營收的大盤子沒有做大,說明其單店的業績是在下滑的。而2013年、2014年及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這個關鍵指標同比下跌13%、5%和6%.
在今年10月,百勝餐飲集團預期今年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預期只有低單位數的增長,營業利潤預期與去年持平,同時調低了全年的盈利預期。這直接導致百勝餐飲集團股價盤后出現了17%的暴跌。
在這個背景下再來看此時將百勝中國分拆出來,可以看到有兩面性。其中利好的一面是,此前百勝中國的門店絕大部分是直營店,此次分拆后,百勝中國變成了百勝餐飲集團全球最大的特許加盟商。如果是加盟,這些餐廳不用百勝餐飲集團再白花花地掏錢招人、管人那么累,他們給百勝餐飲集團的業績貢獻只體現在加盟費等少數幾個指標就行,能給百勝餐飲集團帶來更穩定和可預見的收入和現金流。而百勝中國在團隊的獨立性、融資方面的的靈活性更高了。
但是另一面是,現在正是百勝中國的業績低迷時期,而且目前中國經濟景氣度也不高,此時分拆上市,對百勝中國而言未必能在資本市場獲得一個好的估值。另外,現在的餐飲市場和肯德基當年入華時已經截然不同。本土餐飲異軍突起,各種形態的餐飲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而百勝餐飲當年給國內消費者的神秘的美國文化面紗已經慢慢褪去。對于百勝中國而言,未來20000家門店的路很長遠,而現在它首先要面對的是如何留住舊消費者、吸引新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