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料店經營之道:單店時看重穩定 多店時注重品質
來源:互聯網 作者:互聯網 時間:2015-11-13
核心提示:有統計顯示,在京滬廣深寧5座一線城市中,當下最火的餐飲業態火鍋存量總數為1.5萬家,而日韓餐廳總數接近1.2萬家,已呈現和火鍋一較高下的姿態。
日流、韓流的風行讓日式料理和韓式料理在中餐的市場版圖中,謀得了一席之地。
有統計顯示,在京滬廣深寧5座一線城市中,當下最火的餐飲業態火鍋存量總數為1.5萬家,而日韓餐廳總數接近1.2萬家,已呈現和火鍋一較高下的姿態。
然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也養一方餐飲。嘗鮮期過后,客單價普遍居高的日韓式料理如何更接地氣,獲得更為長久的生命力?
來看京城一家日料店的經營之道。
觀察京城日料店,內參君產生了一些疑惑,客單價居高不下,中位數在110元左右,如何讓顧客覺得值?不少日料餐廳采取自主模式,如何控制成本?生冷偏多的日料店是否需要高超技藝的廚師?
帶著這些問題,內參君找到了坐鎮京城將近13年的新派日料品牌晚楓亭總經理賈蟒和廚師長王猛。
在如處女座般的情結中追求細節的呈現,在擺盤的頭腦風暴中考慮成本的控制,盡管其他企業也同晚楓亭一樣優化著這些個“講究”,但最難的地方卻莫過于顧客需求和企業利益的平衡。
A.掌握菜量主動權,自助也能吃得“小而美”
晚楓亭將實行的自助式日料模式稱為“放題”式無限量自助,意思就是讓食客敞開量享用,但餐廳的難點就來了,如何控制住成本?
內參君專門到店內體會過,即使是自助式,在晚楓亭也吃得如其他日料一樣精致,品類也很豐富,這主要仰賴于點餐時的處理方法。
第一次點單叫做走馬觀花式,服務員會讓顧客從全部品類中進行甄選,當然,這種甄選也需要后廚對上菜的分量進行合理控制,這種控制需要根據客人第一輪的綜合菜品數量及用餐人數判斷。
舉例說明:比如兩位客人點一份魚生拼盤,餐廳就會把“一份”自動理解為每種魚生1-2片,留給顧客第二、三次點單的空間,他們并不希望因為一兩個產品就把顧客的胃占滿,拉長線才能釣大魚,總有一款產品顧客會中意。
賈蟒介紹說:“通常第一輪點餐過后顧客就能從中優選出自己喜愛的食物了,一方面客人第二輪點單可以更有針對性,另一方面餐廳對成本把控也能更加精準,否則會出現嚴重的浪費現象。”
B.原材料選擇:單店時看重穩定,多店時注重品質
日料品類的特性,決定了它更加注重原材料的品質。
單店時,無法從原產地集中采購囤貨,又沒有議價能力,可以和某一品類的供應商達成長期合作伙伴的關系,保證食材渠道的穩定。
規模擴大后,可考慮到原產地拿貨,或是定期到市場上詢價,發現更高性價比的食材,保證食材質量穩中有升。
原材料加工決定部分后廚的成本,而廚房員工的手藝等技術力量又會影響原材料加工過程中的損耗度,同時人員的多寡決定原材料加工成本的高低,因此除去部分原材料需要仰仗中央廚房的標準化控制成本,剩余原材料則實行一人多崗制。
A.一道菜品配備一種特定餐盤
“日料的講究程度,在器皿的數量上就非常明顯。如果是中餐,4個人需要餐盤20個左右,而在晚楓亭用餐,餐盤數極有可能達到50個。以238元自助餐為例,一餐下來大概一個人的餐具使用量能達到60-70種左右。”賈蟒說。
因此器皿的精致在于專菜專盤專用,比如晚楓亭自助的最高價位需要用到的100多道菜品的餐盤都不同。當然講究的器皿也對菜量的把控起到了作用,除了生魚盤之外,為了避免浪費很少會用到“大塊頭”的餐具。
都需要購買哪些器皿?首先定好菜單,然后考慮每道菜裝在何種樣式的盤子中最合適,第一次選購時除了從顏色、形狀、材質等多方面考慮,還要保證一種盤子能盛放多種菜品,配備最低數量的餐具。
B.菜品比盤子還要“小”
選擇什么樣的器皿裝盤,更多考量的是廚師的功底。晚楓亭王猛廚師長介紹說:“日餐和中餐不同,講究大餐具,但里面的量一定要少,通常菜品只能占盤子的三分之一。”
“菜品的最高境界是擺盤之后就是一幅藝術品,擺在我們面前一是感受到了一種心靈上的震撼,二是不忍心下筷子去破壞。其擺盤雖然講究,但主要傾向簡單化。”王猛說。
首先注意顏色搭配。
比如有些食物顏色較為暗淡,可以將一些檸檬皮切成細絲點綴在菜上讓其鮮亮起來。“日餐不需很花哨,可能只需要這一點點精致的點綴就能凸顯菜品。”王猛說。
“器皿的顏色也講究搭配,比如海參、鮑魚、蝦三種組合搭配在一起時,鮑魚和蝦可以放在黑盤子中,但是海參顏色較深,需要白盤子凸顯。最后可以在黑盤子上再搭配一個白盤子來進行器皿的組合呈現。”
其次明確客人所用餐桌形狀。
談話中,王猛還提到了一個比較特別的擺盤技巧:“如果是長桌,客人通常都是兩邊對坐,因此在碼放生魚時就可改變斜放呈現的方式,用一個小柵欄在盤子中間支起一個高點,下面墊點兒蘿卜,然后雙面斜著碼放,讓生魚同時面對兩邊的客人。若是圓桌,則可以單面呈現。”
擺盤標準即是:在滿足客人用餐方便的同時,再整體突出它的美感。晚楓亭后廚的每個廚師都必須要知道相應餐位數是什么形狀的桌子,看到點單后,他們就會根據桌子形狀決定擺盤方式。
最后擺盤的小裝飾講究用心。
除了裝盤講究,日餐的裝飾都需要廚師親自制作,比如炸制小面傘等,另外擺放裝飾還有個規矩:所占面積不能大于旁邊的主菜,但高點要比主菜高。
日料雖然沒有中餐繁瑣,但工序較為復雜,需要配備專業廚師。晚楓亭每個門店都配備了25名廚師,專門負責加工的人員就至少需要3名。
除去部分簡單化的產品需要在中央廚房進行加工制作,其他需要即時入口的產品,比如生蠔,百分之八十都要在門店制作,其純手工操作也會考驗廚師切生魚的刀法或握壽司的手法等,也因此提高了顧客的體驗感。
一個好的日料廚師是需要時間歷練的,后廚廚師培養需要周期,因此并非不需要廚師,而是需要的專業人員數量跟不上店面擴張速度,這也成了日料餐廳的一大難點。
王猛介紹:“一個好的廚師價位一定不菲,但因為有他們在,我的出品質量也一定是有保障的,高價位的一人多崗至少還是比一個檔口安排專人負責的成本要低。”
來自:餐飲老板內參(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