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MUJI上海旗艦店是中國大陸地區最大的旗艦店,其中的最大亮點,莫過于迎來了大陸首家MUJI BOOKS,即使在日本,這也是今年3月剛剛登場的新業務,此前在日本有2家,在中國臺灣有1家。
無印良品書店MUJI BOOKS首次進駐中國大陸,攜3萬冊書籍
在3層空間中,書籍不時與其他物品混搭
收銀臺背后的墻壁由書摞成
12月12日中午,趙建新和男友來到淮海路的MUJI上海旗艦店,門口近百米的長隊緩慢移動著,多少打壓他們的士氣,好在天氣不錯,每人還發到了兩粒招牌棉花糖。三刻鐘后,他們終于如愿入內,并依次上了3樓的無印良品書店MUJI BOOKS,沒想到半小時后就匆匆撤出,“人實在太多,我們只好約下次再來。”這位27歲的HR無奈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和一年前開業的成都旗艦店相似,上海旗艦店也選在“雙12”這天揭幕,入駐淮海中路瑞金二路的東方商廈,地面3層,共計3438平方米,是中國大陸地區最大的旗艦店,其中的最大亮點,莫過于迎來了國內首家MUJI BOOKS,即使在日本,這也是今年3月剛剛登場的新業務,此前在日本有2家,在中國臺灣有1家。
場景化的閱讀體驗
童裝區的書籍
食品區的書籍
但如果你指望看到一個大而全的MUJI BOOKS,這里恐怕會讓你失望,因為它的可銷售數量不過3萬冊,遠低于2公里外的老牌獨立書店季風書園,且沒有“本月推薦”、“年度最佳”等標語。圖書分類也不似社科、法律等圖書品類碼放,而是將之與相關物件混搭。第一財經記者詢問了多位讀者的感受,他們均表示:這樣的場景化設計很人性,看書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其實,從你步入一樓起,販賣“生活美學”的MUJI BOOKS就無處不在,甚至被“從物質到靈魂,徹底攻陷文藝青年們。”在入口右側的植物展柜,數十盆綠植與“綠色生活的創意”相鄰,可以隨手取閱英國博物學作家理查德·梅比的《雜草的故事》或是臺灣學者潘富俊的《草木緣情》;在摞得整整齊齊的收納專區,則一定少不了“日本收納教主”近藤典子的《打造一個井井有條的家》、被推崇為“居家收納的最佳圖文書”的《所謂收納這件事》等日式整收之作;而在微波爐、電飯煲等廚房電器旁,年輕人爭相翻看《一人份料理》、《好想為你做便當》等通俗易懂的料理書,取閱率頗高。
進口英文書
進口日文書
等你來到3樓,走過飯香飄散的無印良品餐廳 Café & Meal MUJI,才算真正到了MUJI BOOKS的核心區域。這里以“衣、食、住、行、育、樂”來分類,“育”針對兒童書籍,“樂”的展柜則最大,進口書的比例也更高。跟普通書店相比,這里封面朝外的優先陳列方式,讓人更容易就被吸引,翻頁式的立架也能增強互動性。不過,趙建新覺得,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這樣的擺放形式稍顯擁擠,而且沒有折扣。她的男友插了一句,“真要買的話,還是去線上書店。”
對此,MUJI BOOKS顯然有所應對,除了《知日》等介紹日本文化的書籍、雜志,它首次引入此前只在網絡銷售的“讀庫”《日課》、《日趣》、《日誦》、《日禪》;摘錄書籍金句,提煉觀點,比如在夏爾·丹齊格《為什么讀書》邊標出“圖書館是目的的唯一競爭對手”,在梭羅《瓦爾登湖》一側寫上著名的“三把椅子”等。美中不足的是,記者翻看了多本進口書,發現價標并未完全到位,不少仍沒有人民幣定價。
旅行區的書籍
“地域特色”
“這些書是由日本方和國內的選書公司共同挑選,具體由MUJI BOOKS的員工落實陳列。”MUJI BOOKS擔當王曼如告訴記者,選書公司會告知他們某塊區域該放哪種類型的書,而后由他們選擇相應的書籍完成布置。據她介紹,上海店MUJI BOOKS的全職員工共有5人,基本一、二層各有一人負責,其他在三層,她則輾轉巡視幫助。
第一家MUJI BOOKS 所在的天神大名店邀請了編集工學研究所(Editori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共同運營打理,后者是一家專業的編輯出版與策劃機構。但對于上海店MUJI BOOKS 的選書公司及周轉流程,王曼如并沒有告知。不過她提到,截至當天12點,共賣出300冊書,與想象中相當。“但跟上月開幕的臺灣臺南店MUJI BOOKS相比,他們首日銷量雖只有400冊,卻相當于售出了1/10的存量。”她提示道。
緊鄰MUJI BOOKS的Open MUJI
角落則常常藏著驚喜,背靠墻壁的“同學與書”,陳列了約20名MUJI員工推薦的“難忘的5本書”,從1981年的銷售部區域經理推薦的日本工藝大師赤木明登《造物有靈且美》,到1992年上海Open MUJI擔當心儀的東野圭吾里程碑之作《白夜行》,“80后”讀者都能在這里發現同齡人曾經的偏愛。緊鄰的Open MUJI更充當了閱讀空間的角色,這里的書全都沒有塑封,鼓勵多讀多看。據工作人員介紹,這里將要舉行的三場小型演講、工坊活動已全數滿額。
盡管人氣火爆,但記者在3個收銀臺觀望了一陣,發現真正買書的人并不多,遠遠少于買零食和小物件的,被多收入囊中的多是和MUJI設計理念相關的美學書籍,且為年輕人購買,不少人表示,“其他的看看挺好,但不會真在這里買。”
下午4點,門口的隊伍絲毫沒有縮減之勢,店內也是越來越堵,上扶梯都要限流。趙建新和男友打算離開這家店,他們買了兩本筆記本、一瓶飲料、一包零食和五支筆,意料之中,沒有帶走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