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5年6月,黃太吉宣布打造外賣航母平臺,成為其2012年7月誕生以來一個重大戰略發布,被外界解讀為“黃太吉轉型”和彰顯“野心”的標志。六個月過去,黃太吉外賣平臺運轉得怎么樣?動作到此為止了嗎?
從2012年互聯網思維照進餐飲業,出現所謂的“互聯網餐飲”開始,黃太吉這個品牌就成為互聯網餐飲的領軍人物,甚至是代名詞。
3年,可以視為一個事物的重要發展階段,也可以當成一個觀察期和總結期。今年,就是黃太吉的第三年。
2015年6月,黃太吉宣布打造外賣航母平臺,成為其2012年7月誕生以來一個重大戰略發布,被外界解讀為“黃太吉轉型”和彰顯“野心”的標志。
六個月過去,黃太吉外賣平臺運轉得怎么樣?動作到此為止了嗎?
“安于現狀”不是黃太吉的風格,創新到“停不下來”才是黃太吉的追求。
2015年12月中旬,網上出現了一個視頻——《黃太吉外賣戰略絕密視頻》,這又預示什么?黃太吉要放什么招?
看完后,是不是沒感覺到新鮮在哪?和其6月份宣布的打造外賣航母平臺沒什么區別啊?!
沒get到黃太吉想表達的最新精神不賴你,視頻沒說明白。內參君看完視頻帶著疑問找到了赫暢同學,下面由內參君幫你解讀這個年終視頻的深意。
一、背后有一個大事件,視頻里沒提!
1、與百度外賣合作:百度的“黃單”百度送
12月,黃太吉與百度外賣聯手,為百度外賣開辟專屬通道,即通過百度外賣平臺獲取的訂單,可以由百度外賣員于黃太吉外賣工廠店取餐后自行配送。以往,無論從哪個外賣平臺獲取的訂單,均為黃太吉外賣自己配送。
2、與外賣平臺合作,各方有何好處?
這種合作形式的出現,是黃太吉外賣的配送能力不行了?還是黃太吉外賣點單率提高導致的?都不是。
此次動議主要由黃太吉提出,因為他們發現這樣做對產業鏈上的各方都能有好處,可以促進行業升級。
a.百度外賣類平臺得到的好處——送餐效率提升,在生產端擴大利潤空間,達到“餐不等送餐員,送餐員不等餐”、“一單多配”的效果,百度外賣送餐員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跑更多單、賺更多錢。
▲百度外賣取餐專用通道
這是為什么呢?這里多解釋幾句。百度雖然在大數據分析方面具有極強優勢,但在外賣數據模式積累上不如黃太吉“精”。因為,百度外賣目前的模式有一個無需回避的缺點,就是送餐效率會受制于不同餐飲品牌的出餐效率,這讓其數據效能無法最大化。
黃太吉工廠店的運作模式,可以讓百度外賣送餐員實現“一單多配”,改變同一用戶在百度外賣點三個品牌,需要下三個單,外賣員要去不同品牌店鋪取三次餐的狀況。
b.黃太吉得到的好處——流量增加,對第三方餐飲品牌更具吸引力。
c.商家得到的好處——無需占用自有產能,提升外賣運營性價比。
d.消費者得到的好處——提升用戶體驗,想吃得豐富卻無需多次下單和漫長等待。當黃太吉集納品牌越來越豐富,消費者用戶體驗紅利越高。
e.外賣界的“淘天京”平臺或有出現可能——
赫暢喜歡舉例子,這回他以淘寶、天貓、京東為例,解釋為何淘寶之后有了天貓和京東:
早年在淘寶上賣東西的人,多是在線下有鋪子的,這是不是特別像今天在百度外賣上的餐飲老板?
后來,淘寶上越來越多專業賣家,不開店了,它的整個采購、發貨鏈條圍繞淘寶生態做,淘寶發現這樣的供給效率更好,后來就有了天貓。
天貓做大后,京東發現你還是有問題,你的物流效果不夠好,京東就去做自己的物流,京東也立住了。
“商品型電商的成本結構或者模式創新的改造效果,正在作用于O2O領域。我們和百度外賣的關系,有點像韓都衣舍跟天貓的關系。百度外賣平臺已經這么大,竟然沒有人給他們做專門的供給,這難道不是巨大的市場空白嗎?這就是黃太吉今天想做的事情。”
二、黃太吉的野心又“腫”了:不只想當航母,還想做航站樓
1、“航母思維”有局限,“T3思維”更有助業務深化
今年6月,黃太吉發布了外賣航母平臺戰略,那時他們的想法是平臺資源只對上游開放,不對下游開放,用赫暢自己的話描述是“首都機場T3航站樓只有國航可以起降”。但是,“與我們合作的品牌只靠黃太吉的流量和配送力量,會受限于黃太吉的發展速度,平臺價值和商戶價值都會受限。”
“外賣行業,實際上可以看成是機場、航空公司、乘客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國航、攜程、波音、北京T3航站樓之間是共生和共贏的關系。”
2、黃太吉做機場和航站樓,其他是合作方的事
黃太吉負責建機場,把工廠店變成航站樓,各家外賣都能來這“設點”運營。黃太吉就圍繞一件事做——乘客吞吐。安檢、值機柜臺、行李托運、貨物流轉我們來做,但是飛機機型、航空公司、票價都歸不同合作方設置。
不同類型的產品可以看做是飛機的艙位設置,無論是經濟艙、頭等艙搭配,還是一飛機都是頭等艙或經濟艙,它是波音和空客的事情。黃太吉根據波音、空客的需求,提供跑道。“比如我們和黃記煌的合作,雙方各有一個原則:我們要求對方不能把菜單上的東西賣給我,要針對外賣單做,黃記煌的原則是黃太吉配合其標準去做設備研發。”
關于此次戰略思路,赫暢還有一個比喻:“我們如果是電廠,百度更像是電力公司。”
三、3個關于外賣業的思考,讓赫暢決定黃太吉必須更開放
BAT紛紛燒錢外賣,餐飲品牌能有啥好處?外賣業風生水起,用戶體驗有變好嗎?1600億元,外賣業是增量市場還是存量市場?基于這三個問題,赫暢認為黃太吉的開放平臺思維更具價值。
“O2O這個事情,越開放越有價值。黃太吉愿意開放,往上跟行業開放、產業開放,大家都愿意拿好產品出來,往下跟互聯網公司進行流量和運力的開放。”
赫暢認為,黃太吉外賣平臺模式的深化,更像東北人“腌酸菜”的過程:一是需要技術,二是需要時機,三是酸菜有很多吃法,可以搭配很多東西。
四、從視頻中4個細節,品品“進擊的黃太吉”
1、赫暢朋友圈:百度、中歐等都有其“勢力滲透”
在4分44秒的《黃太吉外賣戰略絕密視頻》中,可以看到分享投資基金合伙人白文濤、中歐商學院教授李善友、百度副總裁李明遠、餐飲行業戰略專家余奕宏等人的身影,均對黃太吉外賣模式給予肯定。
2、其他外賣品牌員工有被黃太吉吸引
視頻開篇,借一個跳槽到黃太吉外賣的送餐員之口,凸顯黃太吉外賣的送餐速度。在現有黃太吉“騎士”中,有一些是跳槽過來的。在對送餐員們的稱呼上,黃太吉也在體現自己的調性。
3、CIA中心和APP的出現讓用戶體驗更優
今年10月黃太吉CIA中心投入運轉,負責黃太吉外賣信息和流程管理,11月黃太吉外賣APP上線,服務于一站式點餐體驗。兩個新手段的上線,合力為用戶提供“期望值管理”,如訂單隊列管理、超時賠付管理。“外賣用戶的憤怒,有時候是來自信息不對等,有了這些數據和工具,能利于用戶和服務提供方做出判斷。”
4、從員工頭銜變化,看其“江湖氣”轉變
視頻中除赫暢外,還有兩位黃太吉聯合創始人出鏡。在以往對外語境中,黃太吉創始團隊的稱呼是“當家人”,按大當家、二當家、三當家頭銜“招呼”,而視頻中已改為現行創業公司通用的“聯合創始人”表述。“江湖文化”被認為是有助黃太吉起家的企業文化,在不斷前進中,這種文化正在向現代企業制度靠攏。
“一個品牌最難做到和最重要的事兒,是跟用戶一起成長,沒有老去。喜歡“黃太吉”的人,在這三年中可能從員工變為經理,我們希望他也能看到黃太吉的進步。快餐行業正在迎來最好的發展契機,服務業一定會被互聯網改變,希望黃太吉能成為年輕人生活符號之一。”赫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