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小城市的發展,存在一個普遍的誤區,那就是一味的強調發展壯大規模,其實對大多數小城市來說,先天條件的限制決定了其擴張的空間是有限的,與其追求不切實際的發展目標,尋求在現有的基礎之上,扮演好自己在周邊地區發展的角色,提升內部的發展質量才是大多數小城市要尋找的發展方向。
首先,小城市定位的基礎是什么?
01PAST
要確定城市的發展定位,了解城市的發展環境和具備的發展條件是第一步,其中最重要的是四個方面:
1、所在區位
無論任何城市,了解自己所在區位的發展環境都是最重要的。區位環境不僅僅只包括城市所處的經濟板塊,交通環境,以及與區域中心城市的距離等等這些顯性條件,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分析和判斷自己與周邊城市的發展關系,自己在區域所處的競爭地位,以及區域未來的發展走勢等等。
當然,城市與城市發展的區域環境是不同的,差距也比較大,例如東部沿海城市區域發展環境相對較好,城市定位的方向就是找到如何更好融入區域整體發展的方法,而對內陸的許多小城來說,因為區域發展環境相對不佳,那就更多需要從城市內部來尋找突破口,但不管如何,認清城市所在區域的發展環境都是第一步。
2、產業基礎
許多城市盲目的制定產業招商政策,而不去了解自身產業發展的基礎是什么,往往被現實情況面前撞得頭破血流。
其實與其招高不可攀的高大上的產業,還不如致力于升級現有的產業,有的產業雖然看上去傳統、落后,那主要是生產方式和生產技術的落后,只要在技術改造還有商業模式上進行投入和創新,照樣有發展前途。例如浙江的小商品行業,在這個強調創意消費的時代,依然具有生機勃勃的發展前景。
另外,了解自身產業發展的基礎,不僅僅是指現有的產業,還包括如何從傳統產業中衍生出新的產業發展機會,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廣東的四會,在民間傳統玉器雕刻手藝的基礎上,通過玉器加工業的導入,現在已經成為全國最主要的玉器加工基地,對許多傳統行業來說,他們也面臨這樣的產業轉型機會。
廣東四會玉器市場
3、覆蓋人口
對城市的發展來說,人口顯然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但卻往往是一個被城市規劃者選擇性視而不見的指標。我曾經在西部一個少數民族首府城市見到一個城市規劃,全市現狀包括農村人口僅有50萬人,但未來規劃的城市人口發展目標卻有100萬,我不管你是30年后,還是50年后,這樣的目標符合實際嗎?這當然只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相似的例子卻不少。
合理評估城市人口的發展規模,我覺得這必須要上升到一個科學的評估標準,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隨意的提出一個口號,因為只有在人口的基礎上,對城市的發展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4、資源特色
很多城市苦于沒有發展資源,我更愿意把這歸結為不會合理地利用資源。就像早期許多礦產資源型城市,資源開發完了,城市立馬也陷入發展困境,歸根到底,是對資源開發沒有合理的規劃和科學的利用,沒有提前做好轉型布局。
再說近些年貴州的許多城市旅游產業發展的紅紅火火,真的僅僅是資源差距所導致的結果嗎?就以土地資源來說,這應該是許多小城市相比大城市的優勢吧,但有的城市急功近利,開發房地產,僅僅獲得短期的收益,而有的城市,卻通過合理的規劃利用、慢慢經營,為城市打下了可持續的發展基礎,我最近到過的騰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騰沖高黎貢山
尋找小城市定位的兩個重要方面
02PAST
前面說了這么多,其實,總體上我認為小城市的發展定位,不需要制定多么宏大的發展目標,對大多數小城市來說,只要能盤活內部經濟,提高發展質量,腳踏實地的走下去就夠了。所以,我認為小城市的發展定位,主要是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如何更好的整合內部發展資源
小城市歸根結底,是要為周邊地區服務,是處在城鄉融合發展的第一線,更好的服務周邊地區的發展才是第一要務。
如何服務好周邊地區,農業我覺得是一個首先需要重視的問題。近些年來,許多地方的農產品都有了包裝,有了品牌,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好的趨勢,能促進農業的發展,但我覺得還不夠,農業的技術投入,加工鏈的延伸,不僅能培育本地品牌,提高本地供應產品的能力,為本地創造收入。同時,這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能促進就業,還能解放農村人口,為城鎮化創造條件。
中旗戰略專注于特色小鎮、鄉村振興、田園綜合體的策劃,是國內最早的“特色小鎮”咨詢服務機構之一。目前已有成功案例22個,均得到當地政府和開發商的肯定。策劃的項目有:新疆戈壁小鎮、清遠大龍湖生態度假小鎮、湖州棲賢小鎮等。中旗戰略策劃團隊由陳仁科領銜,是目前國內最具實操性的專業團隊。
第二是尋求與外部的對接點
具有發展活力的城市,往往在對外交流方面也更加活躍,流動創造價值,這是普遍的經濟學原理。
城市如何與外部對接,找到自己的角色,也是城市發展定位方面的一個重要問題。當然如何與外部對接,這是一個需要根據城市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問題,有的城市交通運輸條件比較便利,就可以打造區域性的物流集散中心,有的城市旅游資源較好,就可以打造度假旅游型城市,而有的城市在區域中心城市的延伸發展帶上,就可以打造產業下游配套基地等等…
小城市發展定位的一個突出問題
03PAST
最后,我想說中國小城市發展定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那就是中國小城市發展的模式太過于單一,除了少數突出的城市,大部分城市都是一個發展模式,包括城市建筑,城市的功能,城市的產業等等,其實這也顯示了中國城市的發展缺乏創新。
而反觀國外的小城市,在發展模式上可以說是非常多元化的,例如法國的戛納,以文化、藝術產業等發展為主,而瑞士的達沃斯,是國際著名的高端論壇和旅游目的地,他們都是僅有數萬人口的小城市。
戛納電影節海報
除了這些國際著名城市外,更多的小城市以傳統產業立足,如荷蘭和德國一些生產啤酒和奶酪的小城鎮,當然也包括以科技和產業發展領先而著稱的小城市。總之,可以看到,國外小城市的發展非常多元,他們的競爭力和知名度并不比大城市差。
其實,隨著國內經濟環境的持續升級,以及經濟生態的更加多元化,國內許多小城市也有條件和有機會承接更多新興產業。
我認為,小城市的發展,一方面要善于尋找機會,敢于創新,敢于突破,另一方面,國家在產業規劃、資源投放等方面,向更多的小城市傾斜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