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批宅地將于5月底集中掛牌,有一家央企直接調撥了1300億現金集中在上海。
上海在2020年一整年的賣地金額也不過2400億。去年排行榜第20位的富力,也不過才賣了1400億。
于是,上海的土拍,已成權貴地產公司的獨有戰場。
然后是4月21日的浙江金華,賣了六塊地,萬科金地保利分食了五塊。
4月25日的長春,成交了38塊,中鐵自己吃了13塊,超過了三分之一。
4月26日的廣州拍地,依然是如同國央企開發商在進行內部競標,華潤更是憑一己之力將白云金沙洲地王的樓面價拉升至4萬2,震驚了一城的人。
中城聯盟是房地產行業最大的組織,每一年末的中城聯盟年會,都會成為地產行業大佬們縱談明年和未來行情的集中時刻。
在去年的一次會議上,有地產業內資深大佬說了一個很嚇人的數據:
10年后,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數量將不足3000家。
如今來看,這個數據還是太樂觀了。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出兩個政策:
一個就是去年9月的重點房企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三道紅線;另一個則是今年2月的一年三次的土地集中出讓制度。
如今無論怎么看,這都像是一個組合拳。
過往以來,這個國家的大多數房企,基本全靠高杠桿加持。你去翻一翻地產銷售額排行榜,前50名有哪一個不是靠高杠桿擴張生存的。
現在好了,直接用負債紅線,將高杠桿卡死,也就基本卡死了大多數房企的資金來源。
在泰禾和福晟之后,最近的新聞是藍光要賣給融創,又說要賣給萬科,后來澄清是項目合作,最新的消息又是引入財務投資。
這太簡單了,萬科和融創其實賣給誰并無差別;因為他們喜歡的,都只是你手里的優質土儲。
早些年的收購,大家還比較傻,會整體收購,但是現在都學聰明了。
世茂接了福晟后,只開發自己想開發的項目,看不上的就不管了,任憑爛尾。
萬科、融創和世茂并無什么區別。
泰禾、福晟、藍光也并無什么區別。
他們都是加足了杠桿,不過兩三年沖刺到1000億、2000億的規模。
在資金端收緊之后,立刻江河日下,形式產生逆轉。
據說,藍光這次的坎,是在三道紅線后,還不上了200億的債。再想想中海為了在西安拍一塊地,準備的165億的保證金。
真是一把心酸淚啊。
去年排名34,總銷售額1221億的藍光都如此了,不用想也能知道,地產開發商隱藏的雷到底有多少?
在用三道紅線卡死高杠桿之后,就是土地出讓兩集中:集中發布出讓公告、集中組織出讓活動,一年三次。
這給足了財主調動資源的機會。
西安就是最好的典型,一邊是央企20份的保證金,一邊是一家一份的保證金。上海五月底拍地,現在就已經準備好了1300億的資金。
開發商迅速分化,正在進入養蠱時代。
也許就是明天,你所熟知的開發商忽然被人買了,一點都不用好奇。
有人愿意買還是好的,更多的則是在手里的土地消化完之后,默默的消失。
最終,在激烈的吞并之后,市場上只能剩下幾十家非權既貴的地產托拉斯。
你可以把這看作為地產開發企業的國有化。通過養蠱,將整個地產鏈條的上游集約化。
地產行業已經進入到了失律時代。
開發商越來越慌張和迷茫。這大概分為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對于快周轉模式的青睞。快周轉是資金的快周轉,而不是工程的快周轉。
在一個時刻人們驚覺,要想活下去,必須得像碧桂園一樣。 快周轉高于一切,營銷高于一切。
那正是碧桂園工地連塌處在風口浪尖的時刻。但是依然擋不住碧恒融營銷口的人成為獵頭們手里最紅的香餑餑。
但是慢慢的,形勢開始變了,因為貝殼新房崛起了。
貝殼新房迅速崛起,讓地產營銷對貝殼產生了病態一般的依賴。地產營銷進入到了第二個階段。
2017年6月,貝殼開始進駐鄭州,并且將鄭州作為了貝殼新房的第一個試點城市。到了今天,貝殼線下門店在鄭州市場的占有率已經超過了80%。
所有人都知道,過于依賴貝殼,就像毒癮發作,一旦沾上再想戒掉,只能是刮骨療毒。
人們經常說,阿里起家時的成功,得益于一個龐大的地推團隊,后來這個團隊被稱為阿里鐵軍。
后來美團正是復制了阿里鐵軍的模式,打贏了長達數年的千團大戰。
貝殼鐵軍,絲毫不亞于阿里和美團。
當售樓處安靜到如亙古洪荒之時,你才能知道這個時候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然后,貝殼來了,通過自己的貝殼鐵軍,瞬間將死寂的售樓處拉回到春暖花開的時節。
這個時候,有誰能不愛貝殼?又有哪一個營銷總能拒絕貝殼?
單個城市經紀人數萬,具備著強大的左右客戶流向能力的貝殼,就是市場上最大的客源活水。這無論對于哪一個項目,或者哪一個營銷總,都是不能抗拒的。
左暉說過,未來通過渠道的銷售占比,將占到整個成交額的50%。
并且極大的概率是,這50%的成交額,其中的80%會在一家渠道手里。
2020年新房的成交總額在16萬億,我們假設數據恒定,也就是說在將來,這里面有1/3還多都是貝殼賣的,那就是6萬億。
最終貝殼將整個地產鏈條的下游抓在了手里,成為渠道之王。
這就是地產下游的養蠱模式,通過養蠱將整個地產鏈條的下游集約化。
事實正是這樣,地產的上游開發將越來越集中在權貴開發商手中。
地產下游的營銷,也將越來越集中到少數渠道手中。
地產的上游和下游,全部進入到養蠱模式。養蠱的終局,就是地產上下游集體的托拉斯化。
并且在將來,可大概率的趨勢是,它們將全部被國有化。
中國的樓市,已經狂飆了很多年,也失控了很多年。
它們曾經振興了經濟,也拖累的經濟。
曾經樓市調控完全是一個惡性循環,房價上漲→大力調控→房產供應萎縮→房價繼續上漲。
但是這一切都會成為過去式,樓市終將被馴服!
文章來源:米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