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疫情的突然襲擊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而對首當其沖的旅游業來說無疑是史無前例的一記重創。在疫情之后,我們都在思考如何讓線下旅游業“快速回血”。
對于傳統旅游業來說“客量”和“客停留時間”是景區營收的重要收入來源,首先有大量的客源融入,其次拉長客源的停留時間,才能帶動景區的吃、住、玩等消費。
在疫情調整的這段時間,在景區旅游相對低迷的大背景下,一些頭部旅游景區、博物館、城市休閑項目等旅游業態已經開始尋找新的發展方向:他們開始發展自己的景區IP通過品牌IP授權、創造IP衍生品為景區注入新的活力。
一、主題公園IP孵化
國內旅游的最大弊端就是過于依賴景區門票收入,例如索道業務和游客運營業務。
索道業務和門票收入成為旅游景區的命脈收入,盈利結構單一。一旦遇到疫情、自然災害等不確定因素,旅游量將大大減少,并且受到重挫。受國民旅游需求的升級調整,國內樂園IP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打造獨特沉浸式體驗項目,正在成為一種熱門模式。
其實,“主題公園+IP”是當下文旅消費升級的結果。對于文旅消費,人們的期待不再停留于過去簡單的游覽和門票消費,好的內容和極致的線下體驗逐漸成為人們文旅消費的核心。要支撐起文旅行業的長線運營,業內頭部文旅品牌已經意識到優質IP的重要性,也在近兩年紛紛投入實踐。
目前全球比較知名的IP主題樂園包括迪士尼樂園,環球影業主題公園,自主開發樂園IP逐漸成為商業度假新趨勢。在這個市場上,迪士尼、環球影城等國外強手;方特、華僑城、宋城演藝等國內強手,彼此間上演著或大或小的碰撞,IP的強弱往往是比拼對決的關鍵。
這種情境下,主題公園IP作為核心競爭力的地位愈加凸顯,深掘中國本土文化提煉開發原創IP,用IP支撐多元收入,或是未來國內IP樂園發展新方向。
二、沉浸式IP運營
劇本殺、國風、實景劇場沉浸式文旅方式正成為年輕人的消費“新寵”,城市休閑娛樂場景如密室逃脫,沉浸式體驗正逐漸成為現在年輕人的消費方式。
據美團大數據顯示,沉浸式文旅體驗已發展成為各個年齡段人群特別是年輕人能接受、愿參與的時尚休閑娛樂項目。約有75%的相關消費來自20歲到35歲的年輕人,他們對體驗感、故事性、游戲性、藝術感、夜游等元素非常感興趣。
目光再看向終端企業,“劇本殺IP+文旅”的沉浸式體驗融合對地方文旅增添了更多發展的可能。2021年3月武漢最大沉浸式劇本殺《暗礁——長江專場》在“知音號”游輪火爆上演,民國風主題故事劇本,5幕驚心動魄的互動話劇會貫串整場劇本殺,劇中人物由2真人演繹,玩家的任務環環相扣,劇情也隨著玩家的深度介入發生驚天大逆轉。
知音號”四層各具特色的船體空間和復古艙房,讓消費者不再只是圍桌而坐,而是跟隨任務線進入游輪的個個區域,沉浸感會更強。
對于年輕人來說,景區既要擁有歷史文化的厚重感,也要有參與體驗感強、挑戰性高的玩樂項目。結合現在年輕人越來越喜歡體驗新的、參與感強的東西,沉浸式體驗將成為重要的文旅業態之一。
三、地方博物館IP電商
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和天貓聯合發布的《博物館文創產品市場數據報告》顯示:全球的博物館正出現“集體上網潮”。
從最早在博物館電商IP發力的故宮淘寶,到最近大火的敦煌都通過超級IP的塑造運營不斷變現。它們將產品設計版權授權給天貓商家,合作推出馬克杯、項鏈、手機殼等產品。
而在國內,淘寶店開店時間最早的故宮博物院,每年的經費中有54%由國家撥款,剩余46%則要自力更生。因此,故宮博物院也早早地通過市場化運營實現商業化變現,在IP開發上有更大的動力。而如今故宮博物館依靠故宮口紅、“冷宮”冰箱貼、“奉旨旅行”行李牌等產品不斷創作故宮IP故宮爆款文創。
四、小結
綜合來看,其實不論是博物館、景區還是其他旅游目的地。單純依靠線下空間的綜合運營,那么營收就會高度依賴門票和游客設施項目,面對突發情況抗風險能力就會相對較弱。
反觀國內旅游業態,距離迪士尼環球城還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說長隆的故事性不足,孫悟空有故事內容但是又沒有商業化發展空間。
而如果把景區打造成IP,那么就可以延展到電商、影視、地產等其他相關領域。營收方式就會更加多元化。適時把握住IP創新方向為旅游景區營銷傳播助力,也許就能抓住機遇成就旅游景區的輝煌。
文章來源:大地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