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三亞旅游業如同坐過山車。3月2日下午,三亞市海棠區委發布消息,海棠區一線18家酒店(除仁恒皇冠假日酒店外)全部解除封控,恢復正常營業,但解封還沒超過半天,海棠區所有涉旅企業再次因疫情停止營業。盡管如此,攜程的數據顯示,在“解封”消息發布后,三亞在平臺的即時搜索量上升超30%。三亞旅游,依然火熱。
插圖 | 攝影 ?陶貳珂;插圖僅供欣賞 版權 | 圖片版權歸空間秘探ME-TIME SPACE所有 01 “三亞現在沒有淡季,都是旺季” 疫情以來,由于出境游的限制,作為國內少有的熱帶濱海旅游城市,三亞成為疫后旅游復蘇潮中的人氣目的地。根據仲量聯行統計數據,整體來看,各區域酒旅市場回暖速度排序為:三亞 > 西部城市 > 長三角主要城市 > 四大一線城市。攜程數據則顯示,僅2021年上半年,三亞目的地訪問熱度值同比上年增長超100%。 就在剛剛過去的春節,三亞旅游市場持續火熱,三亞市旅游推廣局結合大數據平臺與旅游統計顯示,今年春節期間三亞進港客流量高達22.6萬,同比去年春節期間(2021年2月10日至16日)上漲35.2%。全市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09.77萬人次,同比增長34.28%。 同程旅行發布的《2022年春節假期旅行消費數據報告》顯示,三亞成為了熱門酒店預訂第一名的城市,平均入住率達到86.08%,同比上升約24個百分點,其中,亞龍灣、海棠灣酒店的平均入住率達92%,三亞灣酒店的平均入住率達86%。同時,酒店均價也較節前一周漲幅在50%至130%。 即使春節過后,三亞旅游也在持續火爆。來自哈爾濱的牛先生為了避開人群,特意選擇節后出行,沒想到,三亞還是熱度不減“不僅居住的萬寧威斯汀酒店別墅房型連續一周滿房,三亞免稅店、三亞和萬寧的餐飲店也都排起了長隊。”飛豬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后三亞旅游市場量價齊升,海棠灣、亞龍灣、三亞灣、大東海等商圈的高星級酒店更為火爆,多家高星度假酒店持續滿房。 三亞蜈支洲島旅游區副總裁楊曉海表示,“三亞現在沒有淡季,都是旺季。”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三亞旅游正在熱情燃燒。 插圖 | 攝影 ?陶貳珂;插圖僅供欣賞 版權 | 圖片版權歸空間秘探ME-TIME SPACE所有 02 從小漁村到“東方夏威夷” 1986年春節,一位國家領導來三亞考察,面對這里原始而優美的海景,發出一句感嘆:“不是夏威夷,勝似夏威夷!”回顧三亞的發展歷程,用35年時間,從小漁村到如今日益繁榮的“東方夏威夷”,“三把火”不可忽視。 “第一把火”,是1987年到2002年。在老三亞人看來,在此之前,三亞的城市建設,是圍繞三亞港發展起來的,有人從外地來三亞,用了“五個一來總結”:一個港口,一條解放路,一條紅旗街,路上有一電影院,一個菜市場——“完全就是個小漁村”。 1987年,三亞確定了建設成國際性的熱帶濱海旅游城市的定位,同年,三亞被設立為地級城市。這一年,來三亞的旅游人數約為100萬。在“第一把火”時期,三亞旅游采用了“靠海吃海”的發展邏輯,陸續開發了東海、三亞灣、鹿回頭、天涯海角等濱海景點,而1996年在亞龍灣舉辦的“中國度假旅游主題年”開幕式,更是讓三亞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 這一時期,亞龍灣聲名鵲起,成為彼時的“天下第一灣”。凱萊、喜來登、萬豪、希爾頓等酒店先后進駐,形成三亞最早一批國際高端品牌酒店集群。 “第二把火”,是2003年到2019年。經過多年經營,三亞的旅游收入已經占到該市GDP約3/4,“走向國際”成為三亞的新目標。 2003年,三亞從全球眾多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第53屆世界小姐總決賽的舉辦城市,這也是該賽事首次在中國舉行。比賽轟動一時,三亞借此提高國際知名度、打開國際旅游市場,并在此后6次舉辦此項比賽,被稱為“世界小姐之家”。此外,沃爾沃環球帆船賽、世界比基尼小姐大賽等活動,讓三亞逐漸成為“向世界出口陽光和空氣的城市”,“國際化”輪廓初現。 而繼亞龍灣的成功之后,海棠灣旅游度假區的設想也被提出。2005年,三亞市政府提出開發建設東邊岸線海棠灣旅游度假區的設想,并于兩年后得到海南省政府批準。如今,僅海棠灣就聚集了亞特蘭蒂斯、洲際、威斯汀、喜來登、希爾頓等20多家高端品牌酒店,當地的旅游飯店平均開房率達到了71.81%。更新的酒店、更好的品牌、更全的設施,海棠灣酒店集群幾乎成為當下三亞度假的首選。 也是這一時期,一批國際品牌酒店也開始涌入三亞。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有力推動了國際酒店品牌在三亞的布局。亞洲旅宿大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此后僅7年時間,三亞國際品牌酒店數量就增加了41家,相當于前一階段4倍的速度在增長。 三亞“第二把火”的成果,也頗為斐然。數據顯示,2007年,三亞接待境外游客量達到52.2萬人次的高峰,2019年,三亞全市接待過夜游客人數2396.3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為633.19億元,較10年前相比增長了271%,以旅游為主體的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0.7%。 “第三把火”,是如今的后疫情時代。三亞迎來了一系列時代機遇與政策支持。一方面是高凈值客群回流,帶動了國內度假市場的火熱,三亞作為濱海城市,成為少有的優越目的地。另一方面,“海南自貿港建設”政策發布,起飛的免稅業務,帶動了游客到三亞逛免稅店購物的熱潮。 諸多利好之下,加之近年來小紅書、抖音等年輕社交媒體的宣傳推動,三亞的“第三把火”,尤為旺盛。 插圖 | 攝影 ?陶貳珂;插圖僅供欣賞 版權 | 圖片版權歸空間秘探ME-TIME SPACE所有 03 三亞頭頂的 達摩克利斯之劍 2017年,Soneva 奢華度假村集團在上海舉行了客戶見面會,創始人Sonu Shivdasani接受采訪時指出,中國市場是他現在無法忽視的部分,Soneva大約有20%的客戶來自中國。但他并不考慮在中國開設酒店:“我的重點還不在這里。中國的海灘就只有海南,但是海南沒什么吸引力,就像是三星級酒店。” Sonu Shivdasani的話固然不留情面,但也露出了懸在三亞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決定三亞火多久的,既有外因,也有內因。 從外因來看,被稱為“東方夏威夷”的三亞,在疫情前對游客的吸引力已在逐年下降。根據海南省統計局公布了2020年海南省接待游客總人數顯示,三亞接待過夜游客1714.4萬人次,是2019年的70%左右。當地旅游從業者指出,“2020年上島人數減少可能是因為疫情,但我感覺到從2018年、2019年開始,上島人數就沒那么多了。” 而三亞市統計局2020年公布的《2019年三亞市經濟運行及2020年形勢預判分析》中就提到,三大灣區僅有海棠灣酒店集群保持上行態勢,營業額同比增長22.9%,亞龍灣和三亞灣酒店集群則分別同比下降11.5%、11.3%。 在疫情前,三亞已受到了來自東南亞海島的沖擊。盡管如今在國內,三亞并沒有競爭對手,可未來一旦出境游恢復,如何留住當前的高質量客人,成為三亞繼續火下去的關鍵。 從內因來看,三亞仍未找到自己的“海島特色”與文化IP。不同于馬爾代夫、美國夏威夷、泰國普吉島、印尼巴厘島等知名旅游海島,延續西方度假的“陽光沙灘加酒店”模式,三亞需要在追求國際化與滿足本土化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業內人士指出,三亞一線旅游景點幾乎都在海岸線上,向海上延伸、向腹地發展的旅游產品仍然很弱。盡管有呀諾達、千古情等文旅景區的引入,但給人留下的印象,依然只有陽光沙灘和酒店。馬爾代夫有一島一酒店的度假文化,夏威夷有Aloha精神,巴厘島也有神秘的宗教文化……三亞卻仍缺少一個足夠鮮明的標簽,來進一步吸引旅行者的探訪。 此外,雖然相比疫情前,三亞旅游業的接待品質已有較大改善,且開始注重品質與口碑,但不少亂象依然暴露了當地旅游管理的短板,比如近兩年成為“網紅目的地”的后海村背后,充滿亂象:沙灘上垃圾堆積,壓根兒不會沖浪的野教練橫行,想要來割一波韭菜的人變著法兒騙錢。 “內”與“外”的困境,懸于三亞旅游業頭頂,為三亞的持續火熱,打上了一個問號。 插圖 | 攝影 ?陶貳珂;插圖僅供欣賞 版權 | 圖片版權歸空間秘探ME-TIME SPACE所有 04 “三張王牌”, 正在尋找“第四把火” 三亞的未來,需尋找“第四把火”,如今已出現的一系列特別之處,或許能夠成為三亞的“三張王牌”,助力三亞更為火熱。 / 大免稅市場 2020年7月1日,離島免稅新政實施,伴隨而來的,中出服、海旅投、中免的免稅店接連開業,帶動旅客到三亞免稅店購物,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消費實現逆勢猛增。 去年國慶假期期間,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頗為火爆,海口海關統計,10月1日至7日,海口海關共監管離島免稅購物金額14.7億元,購物件數200萬件,購物人數18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66.9%、136%和61.6%。 免稅產業與三亞的旅游,也達成了深度的捆綁,讓更多旅游項目資源涌入新熱土。比如中免就花了36.9億元,計劃建設三亞國際免稅城一期2號地項目,集免稅商業與高端酒店為一體的旅游零售綜合體項目。未來,會有更多的旅宿配套,隨著免稅經濟消費人群的需求而不斷升維,新物種的誕生也并非不可能。 / 新世代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內循環經濟的推進,以及一批高凈值年輕客群的回流,一批屬于新世代的生活方式,如沖浪、露營、房車游等,正在三亞興起,并吸引更多年輕人到來。 去年五一期間,不用自己攜帶裝備就可以直接體驗露營的“大熱荒野”露營地,成為三亞的熱門旅游目的地,從推出的半年時間里,借助小紅書等營銷渠道的推動,大熱荒野三亞的項目幾乎沒有休息。 而在三亞后海村,沖浪這一全新的生活方式,也帶動了這一小眾目的地的搜索量暴增。我們在《搜索量暴增400%的后海村,是不是下一個麗江?》一文中曾提及,除了沖浪,后海村是與辣妹、蹦迪、嬉皮士連在一起的,而這些詞匯,則組成躁動又浪跡天涯的青春意向,成為大批想要拋開城市煩惱的年輕人的烏托邦。 盡管有人指出,“網紅化”與商業化同樣給這一目的地帶來沖擊,原本的沖浪文化也被蹦野迪、酒精組成的“浪文化”所逐步侵蝕。但一種新事物,總是在不斷試錯與混亂中前進與糾偏,并成為城市的一個重要標簽。 / 多海灣并進 隨著海洋旅游時代的來臨,三亞的海灣,顯然有更多想象力。如今前往三亞的旅行者,開始有意識地“選灣”——三亞灣開發最早,酒店偏老,因而住得也便宜;大東海和亞龍灣海水清澈,沙灘細膩,適合度假;海棠灣更年輕,酒店業更新,吸引了更多年輕人…… 除此之外,更靠西北方向的崖州灣、紅塘灣仍在開發中,一些旅游產業,也在尋找周邊“小眾灣”,如海南嘉佩樂選擇了靠近海棠灣的土福灣,雖不屬于三亞轄區范圍,但共享了整個海棠灣的規劃、開發及建設。 三亞的灣區開發與打造,仍未到達極致,多灣區并進,協發展的未來,更值得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