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浙江鄉村振興的模式案例及啟示

來源:城市怎么辦       作者:城市怎么辦       時間:2022-03-25


2003年,浙江省啟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行動,拉開了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序幕。“千萬工程”造就萬千“美麗鄉村”,浙江涌現了一批有思路、帶動效應強的案例經驗,逐漸形成了鄉村振興的十種發展模式,為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提供了“浙江經驗”。


浙江鄉村振興模式及典型案例

空間集聚模式

杭州市桐廬縣:桐廬以“特色產業帶”為單位編制縣級規劃,改變了傳統的縣鄉村三級規劃體系的固化模式,設立古風民俗帶、生態養生帶、產業風情帶、詩畫山水帶、運動休閑帶這5條特色產業帶。

綠色崛起模式

湖州市余村:2005-2019年來大念“山水經”,關停礦山、關閉工廠、修復環境、發展鄉村旅游,已成為國家4A級景區。

產村融合模式

溫州市曹村鎮:曹村鎮艾米田園綜合體發展有限公司以生態水稻為核心,致力于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國家級生態農業科技特色田園綜合體。每逢節假日,曹村鎮“水陸空”三棲旅游日均客流量達到5000余人次。

品牌引領模式

衢州市:衢州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三衢味”成了浙江省振興鄉村產業的標志品牌。柯城柑橘、江山獼猴桃、開化清水魚……這些產業通過“三衢味”的聚合作用,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農產品溢價銷售。

數字賦能模式

麗水市遂昌縣:2013年成立首家縣域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借助“趕街”網上平臺,為小農戶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遂昌縣2019年僅土豬肉銷售額便達到43.53萬元,戶均增收4000余元。

文化深耕模式

寧波市葛家村:2019年開春,寧海縣葛家村啟動“藝術家駐村”行動,探索了一條與農民融合設計鄉村的藝術振興之路。據統計,葛家村村民創作了300多件藝術品,但投入僅60多萬元,這個村子2019年前11個月接待了3萬多名游客,民宿收入同比增長了3倍。

要素激活模式

紹興市:2018年,紹興在全國率先探索出一條閑置農房激活利用的新路子,成為該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抓手。目前,該市累計引進2965個開發建設項目,激活15839幢閑置農房,帶動農民就業20594人。

能人帶動模式

樂清市下山頭村:樂清市下山頭村2015年創新“村企共建”模式,通過村黨支部與鄉賢企業結對共建,走向村集體經濟、村民收入和企業利潤“三豐收”,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2015年的10萬元增加到2019年的206萬元。

片區聯動模式

杭州下姜村:近年來,淳安縣下姜村,聯合周邊31個行政村,施行組織共強、規劃共繪、平臺共建、資源共享、產業共興和品牌共塑,共同打造鄉村振興聯合體。2019年,大下姜32個村實現村集體經濟總收入2076.9萬元,有31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過20萬元。

四治融合模式

舟山市東鎮:岱山縣東沙鎮成立網格理事會,組建村級調解員隊伍,開發“平安通”App客戶端,實現村級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推動“四治融合”。

十大模式的發展路徑

序號

鄉村振興模式

代表區域

路徑關鍵詞

1

空間集聚

杭州市桐廬縣

美麗休閑

2

綠色崛起

湖州市余村

生態旅游

3

產村融合

溫州市曹村鎮

多元產業

4

品牌引領

衢州市

特色農產品

5

數字賦能

麗水市遂昌縣

互聯網+

6

文化深耕

寧波市葛家村

文化創意

7

要素激活

紹興市

閑置農房

8

能人帶動

樂清市下山頭村

社會投資

9

片區聯動

杭州市下姜村

聯動發展

10

四治融合

舟山市東沙鎮

村莊治理

浙江鄉村振興模式的啟示

1、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當地優勢要素,打造優勢產業,實現鄉村振興的精準破題

從浙江省鄉村振興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每個區域的優勢要素不同,比如桐廬是美麗環境,余村是生態資源,衢州是特色農產品,紹興市閑置農房,而寧波葛家村是文化。鄉村發展的資源要素主要有:生態資源、土地資源、特色產業、閑置農房、民俗文化、社會環境、交通要素、水資源等。不同類型的鄉村資源在發展要素的帶動下會產生不同類型的發展模式,在規劃建設中,不能盲目跟風,要思考如何充分轉化提升特色資源要素的價值,實現綠色、特色發展。

2、產業發展,做好產業謀劃布局,構建一二三全產業體系,夯實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

結合當地特色資源、群眾意愿和政府相關政策等,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突破口,突出特色化、差異化,培育龍頭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在規劃中要注重三產融合,圍繞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突出拓展延伸產業鏈,促進農旅結合、互聯網+、一二三產業融合,構建鏈式聯動的產業經濟,充分激發各類資源要素的價值轉化。

3、區域協同,加強示范引領、片區聯動、品牌共建,打造整體優勢,實現鄉村振興的區域共富

能夠依靠自身特色資源實現鄉村振興的鄉村不多,大部分村莊資質平平,難以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特色。在鄉村規劃中要按照“示范引領、區域一體”的原則,突出跨村聯合、連片提升,創新體制機制,開展平臺共建、資源共享、產業共興、品牌共塑,打造區域共贏的發展路徑。變“單打獨斗”為“集約共建”、變“各自為政為“優勢互補”,推動“一村富”走向“村村富”,“一處美”變成“一片美”。

4、強化保障,人才振興、科技賦能、四治融合、政策支撐,全方位激活鄉村振興的發展動能

鄉村振興要破解人才瓶頸,加強人才建設,培養造就和開發鄉村土專家、鄉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人、新型農民,發揮主體作用;鼓勵和引導科技人才、技能人才、經營管理人才下鄉投資、創業,激發創新活力;培育新鄉賢和鄉村領路人,建強基層組織。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鄉村振興要強化科技支撐,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統籌推進數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要完善提升鄉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綜合治理模式,強保障、優服務、善治理,構建幸福鄉村的微治理體系。此外,建立精準有效的土地、資金、人才等政策體系是政府推動鄉村振興的直接動力源。

文章來源:城市怎么辦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