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臨后對實體商業沖擊不小,但也誕生出不少機遇。由于無法遠途旅游,消費者迫切想在城市里尋找可以休閑放松的角落,并且更青睞于可呼吸的自然式風光,一時之間“微度假”的理念盛行。購物中心試圖讓消費者在商業空間里感受到舒適、放松、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這種定位下,強調商業與自然有機結合,注重體驗、場景化、開放式的公園式商業能夠弱化購物中心的封閉感和商業氛圍,實現消費者在城市生活里自由呼吸的美好心愿。
本文小編整理了10個典型的公園式商業案例,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日本澀谷宮下公園
宮下公園位于東京都澀谷地區,該項目以購物中心+屋頂公園為特色的新型多功能綜合體著稱。公園面積為1.27公頃,項目全長330米,包括三層商業設施、屋頂公園、酒店建筑的綜合立體空間。在商業空間部分為南北街區,南街區以室內百貨商場為主,通道兩側是店鋪;北街區通道是半開放空間,配有可以休憩的桌椅,通道一側是店鋪。宮下公園聚集了大約90家店鋪,其中日本首店占七家。
宮下公園的大部分商店都在打造這種“戶外商城”的模式。餐廳多數采用大型推拉門,將用餐環境延伸至戶外。消費者在用餐時可以看到滿眼的樹木、呼吸新鮮空氣。由于戶外植物帶來的降溫,也能夠減少空調的使用,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
該項目還包括了酒店,將酒店建設于城市公園之中,也是日本建筑規劃的首次嘗試,實現住、商、自然環境融為一體,還增強了東京的公共土地利用。酒店的設計上也是將房間窗戶設計的很大,充分展現窗外的綠意,酒店里還擁有名為 The Chain Museum 的小型博物館。這對于喜好自然和藝術的消費者來說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在宮下公園的宣傳中多次提及“MIXXXX&MEEEET!”,這種融合、多元化,也正是公園、商業、酒店、藝術混合的精神所在。
宮下公園打造的公園式商業,不僅從建筑設計、景觀設計上入手,還在業態設置上,場景打造上加入一億點細節。在屋頂設立了付費使用的運動區,包含滑板場、攀巖區和沙場,樓下店鋪也引進了多個運動的品牌店鋪。著名的潮流店鋪KITH與各個品牌聯名運動鞋、服裝、滑板等。這些既契合了消費者來公園運動、放松的需求。
宮下公園的很多店鋪都十分時尚、潮流也在吸引著年輕人的注意。例如屋頂公園中的星巴克,此次星巴克與潮流教父藤原浩聯名,成為不少年輕人打卡的新去處。藤原浩用海外加油站的概念設計了星巴克,簡單粗獷的白盒子和綠色LOGO的星巴克坐落于公園之中,融為一體。
公園式商業不單單僅限于綠植和商業的簡單融合,可以看到宮下公園的拱形設計、店鋪安排、交通動線,都將公園式商業的功能性擺在第一,其次是公園式商業的開放性、舒適性的特點最大化。
THE現代首爾百貨
THE現代首爾百貨是現代百貨開設的第16家百貨,位于首爾市永登浦區汝矣島108號, 5/9號線汝矣島站3、4號出口,汝矣島是政治、金融中心。該項目營業面積8.91萬平方米,在首都地區規模僅次于最大的現代百貨板橋店。商場共分為地下6層至地上6層(其中B3-B6是停車場)。
THE現代首爾百貨整體的規劃設計呈現出簡約冷淡的ins風,白色系的風格,寬敞的空間,以綠色植物作為跳色,讓商場整體呈現出一種輕盈、優雅、寧靜的風格,消費者一進入就立刻遠離了都市的喧囂,開始感受城市慢生活。
在百貨入口處,有約12米高的大型人工瀑布跨越了三各樓層,該瀑布花園由兩個島嶼構成,島嶼上栽種了綠植,消費者一進百貨,就被綠色瞬間洗禮。
位于五層的Sounds Forest(聲音森林),占地面積有1000平,是韓國最大的室內庭院,是以首爾汝矣島公園為原型,按照1∶70的比例進行復刻。其中種植的都是真實樹木和草坪,頂部有20多米的玻璃天花板讓室內充滿了自然光,并且會輔以大自然的仿真聲效,如叢林鳥叫聲,全方位的讓消費者產生置身于森林的沉浸感。
這里的背景音樂是依據室外天氣和環境進行變化的,這樣與現實生活的關聯,也鏈接了消費者的情感。Sounds Forest再搭配12米高的大型人工瀑布,讓整個百貨空間充滿清涼感,也實現了森林的濕潤感,讓消費者能夠放松身心,感受度假的氛圍。
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
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34萬㎡的航母級商業體,將生態植物園搬進購物中心,打造一個城市里的自然綠洲“覓境·森林”,在充滿自然氣息的場景中,給消費者一個遠離城市喧囂、釋放身心的環境,在城市中央感受大自然的寧靜。
在商場的屋頂還打造了400米的星空跑道,延伸至建筑以外的挑空設計、專業的跑道材質為跑步愛好者打造了一片樂園。南翔銀翔城MEGA還將 “超級月亮”按照美國NASA數據進行原樣制作,帶進了商場中,6米直徑的月球與真實的月球表面幾乎一致,為天文愛好者提供了社交、藝術欣賞的空間。除此之外在購物中心的房頂專門打造了一個屋頂花園,給家庭提供了新奇而放松的親子游樂場景,吸引大批家庭前往打卡游玩。
南翔印象城MEGA定位“一日微度假圣地”,以“巨無霸”容量為載體,集合多元化業態、引進新鮮的消費場景,建立與消費者深層次的情感連接,帶給消費者全新生活方式,開啟個性體驗新時代。
臺中PARK2草悟廣場
2022年1月,臺灣臺中PARK2草悟廣場正式開業,開業后便火速成為臺中地區新文化的聚集地。項目所在的草悟道是臺中知名觀光景點地和重要綠軸,連接了自然科學博物館、市民廣場、臺灣美術館等景點,占地面積6600㎡,是一個下沉的商業建筑。
項目定位為“大人系的公園”。開放式的空間里,融入了多種綠植和特色店鋪,綠植選擇了少見的旱生植物,如非洲寶瓶樹、橄欖樹、酒瓶蘭等等。在業態選擇上,擁有特色餐飲與植物復合販售的店鋪,其中包括旱生植物和雨林植物。除此之外在業態方面還有餐酒吧、咖啡、網紅品牌,滿足年輕人的新消費需求。
重慶光環購物公園
重慶光環購物公園由香港置地集團開發,總體量42萬㎡,商場建筑面積17萬㎡,室內外城市綠色公園7萬㎡。商場的最大亮點是縱跨7層,高達42米的室內植物園——沐光森林。該植物園擁有3大主題場景及其在內的12處打卡景點,還有約300種熱帶雨林植物。在場景上充分滿足了消費者對在雨林探險的好奇想象;在景觀呈現上,無論是高度、縱深還是多場景都讓消費者觀賞時的視覺層次十分豐富。
重慶光環購物公園在室外的景觀設計上也做到了與周圍商業和城市的完美融合。主題街區有多變的綠色景觀,在面向城市道路的一側,通過景觀退臺的設計,設計了梯田式的造型,從而讓建筑減弱壓迫感,從外至內讓消費者感受到放松、舒適,一改過往購物中心高聳冰冷的線條化設計。
成都REGULAR源野
成都REGULAR 是一個現象級的小體量公園商業。項目位于成都高新區大源中央公園的西北角地下,面積約6500㎡,只有20個店鋪。REGULAR在景觀設計、動線設計上與公園呼應,實現地上地下景觀和消費場景的一致化,甚至在招商上也多選擇與之調性相符的品牌,如以昆蟲、植物標本為元素進行藝術創作的荒石公園。
在REGULAR,公園商業以地上地下分割出兩種世界,地上是原生態的自然景觀,地下走的是工業風、混凝土的粗糲感,時尚的都市人文景觀;地上是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地下是品咖啡,玩音樂、藝術的年輕人。但景觀的設計又讓兩個世界在進行溝通和對話,并不違和。這樣的公園商業,打破了我們對公園與商業空間的界限,也突破了兩類消費客群的固有消費認知。
日本南町田Grandberry Park
南町田Grandberry Park距離東京市中心30分鐘車程,場地包括車站,商業園區和公園,項目建立之時就定位于為游客及周邊居民提供全新概念的社區友好型都市生活中心。項目結合了購物商場、SNOOPY博物館、公園綠地、電影院、兒童樂園的復合式場所,所有場地空間的設計規劃,皆以自然、運動、協調為核心去延伸。
車站、商業空間、公園三個區塊通過大型階梯、綠色屋頂和景觀連接起來,形成了三個子區域。在中央商業園區的零售店鋪之間,穿插有七個開放式廣場,商業的立面設計采用和大自然相匹配,更親和的色調和材質,使訪客在整個購物環境中都能獲得親近自然環境的體驗。
東京竹芝 WATERS takeshiba
東京竹芝 WATERS takeshiba總建筑面積約10萬㎡,包括百貨「atre竹芝」、「mesm Tokyo」飯店、「JR東日本四季劇場(春)(秋)」及草坪與看臺等公共空間。項目引入注重互動設計的迷你博物館「Dialogue Museum」、游戲俱樂部「Digital Park LUXY」、兒童室內樂園「CULAFUL」、社交俱樂部「SHAKOBA」等主力業態;同時引入了目前全日本唯一一座可以遠眺海景的高級海吧「BANK30」 ,是內設包廂餐廳、高級影音設備的社交空間。
泰國曼谷Mega Bangna
曼谷Mega Bangna被譽為“山谷里的購物中心”。項目商業面積為5.8萬㎡, Foodwalk區位于項目東側,因自然地形可以將其比喻為“山谷”,為營造一個與自然山谷相似的氛圍,露天購物中心的布局圍繞著一個中心庭院,包括一個有露天劇場的凹下去的廣場,作為顧客聚集和舉辦各種活動的主要社交場所。
Mega Food Walk位于曼谷Mega Bangna延伸的半戶外擴展區,項目包含一個美麗的景觀庭院,一個休閑圓形劇場和一個通往餐飲商業空間的體驗式步道。
此處的體驗式步道如同山谷森林中的小徑一般起伏變化不同,周圍綠植繁茂,還有蕨類和苔蘚,水汽充盈,還有交匯的石板路,特殊的冷卻系統讓消費者體感舒適,生長的植物也別具一格。兒童可以使用操作桿給植物澆水,此處的景觀設計讓自然與人產生交互。
從底部下沉的廣場開始,布局在建筑中部傾斜的綠色區域,緩緩地上升與已有的大型廣場在第一層平穩地連接起來。此外,將自然環境轉變為獨特的購物體驗,是通過空間組織和各種建筑元素結合在一起,建立了一系列最小傾斜比例為1:15的人行道,從上到下平緩地下降,以創造類似的“登山”體驗。這不僅有效地提高了低層的可銷售區域,而且也在四個樓層之間以螺旋的形式無限循環,而各個層面的行人通道網絡均連接到現有的走廊。
墨西哥Parque Toreo
Parque Toreo(帕克托雷奧公園)項目位于墨西哥州的納卡爾班,占地5萬㎡,與主要道路Periferico Norte、Av.里約熱內盧San Joaquin和Av.Parque de Chapultepec相連通。項目被定位為“一個偉大的公園”,一個綜合統一不同用途的城市空間。包括一個購物中心、一家酒店和三座辦公大樓。在購物中心里,顧客可以在噴泉、樹木和開放空間之間游走,豐富的植被和高大的樹木覆蓋著整個商場,與零售空間產生了一種平衡與和諧共生的氛圍。
結 語
后疫情時代,消費者對于“健康”、“自然”的商業空間“好感度”和“期望度”持續攀升,于是才擁有了更多趣味性、文化性、開放性、生態性等眾多屬性的“公園式+”,其與商業、更多功能性業態融合、互動,滲透到城市中造就出嶄新的“公園+商業”綜合體,成為城市商業的又一“新寵”。
近年來,無論是TOP級地產商還是“善變”的消費者,對于“公園+”的綜合體模式日漸重視,究其原因:
“公園+”城市商業綜合體的發展,有助于推動打造消費新場景、提升消費新供給、培育消費新熱點、引領消費新升級。
“公園式”場景能延長人們在建筑區域內駐留的時間,同時與游逛的動線融合,模糊室內外的場景界限,構筑出一個場場互動、場街互補的商業有機體。
消費者對于“健康空間”的需求更為迫切,傳統消費場景遠不能適應當下消費者的需求,商業也從“公園里的商業”到“商業里的公園”逐步轉換。
大面積綠化和富有娛樂性休閑性設計是“公園式”的自帶屬性,通過空間連通與消費者的社交價值鏈。
綜上,公園與商業是城市美好生活的兩個標配。如何打造具有吸引力、健康的公園式商業空間,僅將流行的運動、自然主題“移植”到商業空間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切實鏈接消費者體驗感和生活場景。
文章來源:其美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