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水馬龍的城市當中,登上一方屋頂俯瞰遠眺,對追求新奇的人們無疑是一種別樣體驗。在建筑設計中,屋頂被看做是樓宇前后左右之外的第五個立面,開發者若有效利用屋頂空間,可使其與前四個立面有機結合,彰顯項目獨一無二的個性特色。
由南至北,近年來筆者發現,北方新項目中,關于屋頂場景的規劃逐漸頻繁起來。如北京即將亮相的首鋼園六工匯購物廣場、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核心商業北辰薈購物中心、大興上德中心,以及2018年啟幕的龍湖房山天街等,都不約而同對屋頂空間進行了精心打造。那么,這些項目的屋頂場景有何創意玩法?他們又是如何突破北方氣候限制的?屋頂商業在打造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以下,我們逐一揭曉。
屋頂空間的價值發掘
若沿時間線追溯,現今人們普遍認為,真正意義上最早的屋頂花園是由古巴比倫文明所創造的空中花園,這種立體造園的手法被稱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時至今日,屋頂經濟的概念廣泛蔓延至商業領域,購物中心通過接駁影院、農場、泳池、球場、公園等多元體驗業態,不僅打破了傳統商業的空間限制,擺脫了盒子式商業的封閉感和沉悶感,更豐富了項目的體驗屬性,成為磁吸客流、破解同質化的獨特立面。
在國外,出于對土地面積、氣候條件、生態環境等的考量,其對屋頂經濟的開發更趨成熟。例如,法國最大的城市購物中心之一La Part-Dieu將屋頂花園、餐廳中心與電影院連接起來,享用美食之余亦可欣賞到富維耶圣母院和金屬塔的全景。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打造的東京都·宮下公園,則在開放式戶外廣場中嫁接商業設施與樓頂公園,從屋頂花園到零售服務,以最溫暖的方式貫穿到人們的生活方式中。
作為舶來品,國內第一個大型屋頂花園出現在廣州,20世紀70年代,廣州東方賓館在第十層屋頂上建造了我國第一個具有古典特色的屋頂花園,這個面積約900㎡的花園內還布置了水池、湖石等園林小品,成為我國大型屋頂花園的“先行者”。
近年來,國內亦出現了不少具有屋頂規劃的創意性商業項目,如上海靜安大悅城打造了國內首個屋頂懸臂式摩天輪,并強化上海第一愛情地標之名片,由此帶動男性/情侶消費;上海·綠地繽紛城將一條步道式的景觀公園融入建筑空間之中,使屋頂被解構成三維切面,成為商業空間承載公共生態功能的典型案例。
可以看到,此前被一度閑置的屋頂空間,正在新一代規劃者手中大放異彩。除以上項目外,上海長風大悅城的屋頂凌空跑道、武漢恒隆廣場的空中花園、上海維驚璟廣場的屋頂兒童樂園等收獲了不小的話題聲量。2014年,九龍倉集團在內地打造的首個IFS項目——成都IFS開業,借助攀爬熊貓的大型IP藝術裝置,項目很快打響知名度,并一舉成為全國知名的地標性商業項目。
當然,成都IFS對屋頂的運用不局限于藝術作品的安放,運營團隊還會定期在屋頂組織“擺攤兒”,演變為年輕人喜愛的創意市集;帳篷草坪、月亮秋千、軟包沙發等美陳打卡裝置,亦使屋頂成為顧客愿意來此休憩、社交、游逛的小型地帶,柔性動線的形成則有利于增加項目“向上”的吸引力。與此同時,成都IFS通過設定屋頂熊貓之間的“故事”,如屋頂的熊貓被地面上另一只熊貓單膝跪地45°仰望求婚,創造多種營銷噱頭,增加購物中心的趣味性、話題性等,從而賦予購物中心情感與活力,進一步帶動商場的客流量。
成都IFS項目的迅速走紅,也讓屋頂空間的價值被再度放大聚焦。此前,購物中心屋頂的利用多集中于南方,而眼下,北方新興商業項目對屋頂空間也格外關注起來。購物中心高效利用城市寸土寸金的空間資源時,也在進一步滿足消費者需求,把屋頂空間打造成潮流聚集地。
場景化時代,北方屋頂玩出新花樣
場景化時代,屋頂商業已然成為城市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囿于氣候環境條件限制,先前北方少有規劃屋頂的商業,眼下隨著屋頂花園趨勢的鋪展,北方也開始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購物中心的屋頂空間,打造符合自身條件和需求的屋頂經濟。
北辰薈:玻璃穹頂之下,感受星空暮色
北辰薈購物中心是由北辰集團打造的,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核心商業,位于奧林匹克中心區,預計2023年開業。據悉,憑借獨有的森林景觀帶和客流集聚優勢,項目將打造約5000㎡的云上花園和京北首個屋頂酒吧街區。
其中,云上花園擁有兩個星空穹頂,可盡情感受午后夕陽與絢爛星空交錯相映的浪漫場景。30余種植物灌木為顧客提供了放松氛圍,同時支持植被多樣性;黑珍珠、米其林等高品質美食業態的進駐,使這個京北最大的室外社交空間,可以充分滿足區域人群聚會、洽談、享受等多樣消費需求,延長年輕人的娛樂時間,進一步引領京北夜經濟。
上德中心:加碼生態元素,打造京南城市樂園
不同于傳統地產項目,上德中心的打造者是從事服裝產業的本土集團——北京格雷時尚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對大興獨有的情懷使命,上德中心在反哺南城商業之外,亦希望打造一個居民愿意來逛的城市樂園。項目格外注重生態元素與公共空間的結合,將呈現雙屋頂花園、約2300㎡的下沉花園廣場、凸凸泉廣場等城市休閑景觀。
雙屋頂花園設置了花園景觀、IP打卡觀景臺、無動力兒童主題樂園。與國內青年藝術家秦瑋鴻合作,觀景臺處將安放為項目量身打造的原創IP ENJOY藝術雕塑,吸引年輕客群前來屋頂拍照打卡和消費。無動力兒童主題樂園“青鳶樂園”則是ENJOY的衍生主題,將為親子客群提供一個免費的娛樂空間。此外,各餐廳還將附帶專屬的戶外餐飲平臺,提升公眾對屋頂花園的使用度,并預留出適合舉辦公眾活動的表演場地。
龍湖房山天街:從“城市農場”到“向陽花海”
北京房山天街是龍湖集團2018年啟幕的商業項目。作為首都重點發展的新區之一,房山主力客群以年輕家庭、二人世界及大學生一代為主,人口結構較為年輕。針對如此客群特點,房山天街利用屋頂推出不同主題的“共享天臺計劃”。
例如,結合品質家庭的客群定位,房山天街聯合房山區園林綠化局,落地了共享天臺計劃的1.0版本“城市農場”,邀請年輕客群和親子客群在天臺播種“小農場”,盡享澆水、施肥,豐收采摘等環節。共享天臺2.0 則打造了一片超1000㎡的”向日葵花海”,并邀請防疫醫護人員、軍屬、留守兒童免費打卡,為都市生活創造更有溫度的空間服務;今年5月,龍湖北京房山天街還開啟了“春日油菜花海”主題,更加契合疫情期間消費者對美好與大自然的渴望。
六工匯:讓樹木植被“生長”進辦公區
由首鋼基金和鐵獅門聯手打造的六工匯,是一個擁有國際甲級辦公樓、全新零售餐飲體驗和充滿藝術、文化多功能區域的綜合體項目。首鋼園在冬奧會中的場館設施提供,也讓六工匯項目迅速出圈。
在空間及場景搭建上,六工匯擁有1.2的低容積率和47.2%的高綠化空間的綠色生態空間優勢,同時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公共空間,以大量戶外空間和屋頂花園的設計,通過院落與街區的融合,使空間組合更靈動且充滿活力,屋頂花園則讓樹木植被“生長”進辦公區,便于人們在工作之余親近自然,可為消費者提供運動、健身、休憩、呼吸的戶外場所,并成為國內唯一一個擁有專業跑道的運動環保園區。
屋頂商業的難點與痛點,如何破局?
屋頂作為購物中心的“第五空間”,面積幾乎與整個商業的占地面積相當,且視野開闊,采光充足,涵蓋商業服務、度假旅游、文化藝術三大作用,還可融入旅游和藝術結合于一體的文化街區,由此成為吸引運營者眼球的又一價值空間。
上德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乃至北方商業市場都少有屋頂空間,屋頂空間能夠突破常規業態的層高限制,打破盒子式購物中心的封閉感和沉悶感,必定會成為項目的名片之一。此外,在功能設計上,屋頂空間可以很好的連結寫字樓,方便辦公人群以多種方式進入商業項目,也能夠為消費者帶來別樣的購物體驗,在短時間內吸引人們到屋頂觀光,增添游玩、打卡、休憩的場所,起到快速引流的效果。
房山天街的運營團隊則告訴觀Sir,除了買賣交易,房山天街還想真正溫暖這座城市,幫助顧客找到都市中的田園情懷, 因此房山天街才在2021年3月正式上線“共享天臺計劃”。今后,房山天街還將逐步更新優化,深度鏈接天臺、會員、商戶,將屋面閑置空間轉化為能直接為經營服務的有效空間。
不過,屋頂商業看著香,真正實施起來卻要注意很多問題。
首先,屋頂空間一定是在建筑規劃階段提前布局的,往往不能后置彌補和規劃。若沒有在最初提前與物業或開發商規劃設計好,后期防水、排水、供電等問題層出不窮。商業項目需要控制屋頂負荷能力,盡可能減輕屋頂空間重力對屋面和建筑結構的壓力,否則容易出現屋頂開裂的情況,需格外注意屋頂承重和水滲漏問題。
其次,前期設計要合理規劃動線和功能區域,最大程度的利用好屋頂空間。后續運營期還要不斷提高和更新防水和排水技術,注意設備維護、植物配置的優化、養護方式等,做好日常的養護。為了保證顧客對屋頂空間的新鮮感,還需注意在后期運營中及時更新主題活動,保持良好的空間氛圍。
此外,北方的天氣環境不如南方優越,在植被養護方面要選取適宜的時間節點和介入措施。房山天街項目團隊對此闡釋道,在氣溫回暖的3月以及7月播種油菜花、向日葵的種子,適當的時間播種,促進種子的發芽和出苗,再對溫度及濕度進行干預,播種后對土地進行覆膜,起到增溫保濕的作用,讓土壤中的養分分解轉化更快,同步增施基肥,更有利于油菜花的生長,提高成活率。
除此之外,商業項目還要考慮項目是否符合國家、地方相應的法規政策要求,場地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實現因地制宜,進而保證商業項目屋頂場景的順利落地。
從目前情況來看,南方對于屋頂商業的利用仍然多于北方,由于北方的冬季漫長寒冷,屋頂商業難以經營,88%的屋頂商業分布于南方。此外,有關數據顯示,80%的購物中心屋頂面積處于閑置;19%的購物中心屋頂用于屋頂停車場和屋頂綠化及太陽能發電;僅1%的購物中心利用屋頂空間進行商業經營。
可見,目前國內商業對于屋頂空間的利用還具有很大潛力,通過不斷創新思路和改進建設方法,我們期待屋頂經濟迸發無限創意可能。
文章來源:商業地產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