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小鎮聚合文化、休閑、商業、地產等多種業態,是極為復雜的文旅綜合體。小鎮與城市或景區空間位置關系不同,必然會導致其在主題功能、產品、業態、開發模式等方面有所差異。按照文旅小鎮與城市或景區的空間位置關系不同,將文旅小鎮劃分為城市依托型、景區依托型、線路依托型、景區型四種類型。
城市依托型小鎮一般位于交通便利的大中型城市周邊,客源市場為距離小鎮車程一小時左右的大中型城市人口。城市依托型文旅小鎮開發要點在于借勢中心大型城市的發展。
政企合作
政企合作、聯手建設,政府做好大規劃,聯手大企業培育大產業,充分利用政府和企業雙方或各方的資源優勢,降低和分散風險。
IP賦能
挖掘在地文化傳統,打造原創專屬IP,形成以原創IP為核心的文創產業基地。結合上下游產業打造完整的生態圈,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
生活化場景打造
拋開景區化打造思維,貼合城市居民休閑度假需求,將在地傳統文化以生活化的場景呈現,同時結合文化創意、科技創意打造都市休閑及親子娛樂產品。
產城融合
新鎮的打造將帶動整個片區環境配套,改變區域產業結構,帶動周邊產業發展和項目升級。在人口、經濟、資源和環境相協調的發展中,實現城鎮化的可持續推進。
景區依托型小鎮多鄰近高品質景區( 4A或5A ),目標客群是景區分流客群和在地客群。景區依托型小鎮開發要點在于與景區的觀光游覽模式形成差異互補,為景區的游客提供休閑度假等配套產品。
功能互補
區別于景區的觀光旅游功能定位,小鎮則側重休閑度假產品的打造,兩者功能在區域內形成差異化互補。
文脈相承
小鎮與景區除卻功能上的互補,還需在主題和文化上體現內在的統一和延續,小鎮可在建筑形態、旅游體驗和商業設計上與景區文化呼應,從而借勢景區,實現導流和留客。
招商前置
因景區現有的品牌效應,前期招商運營工作可在業態策劃階段開始。其中,商業街的商鋪招商和第三方酒店管理公司的選擇乃重中之重。
統一管理
商業物業自持,酒店和客棧自營,保證服務整體性。對出租商鋪在位置分布、裝修風格、業態、產品價格等都需要有嚴格的管理限制。小鎮后期可構建獨立封閉的全新景區,獨立收取門票。
線路依托型小鎮多處于知名旅游線路上,目標客群為旅游線路上各大景區游客和在地居民,可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線路依托型小鎮開發在于巧用區位,打造區域旅游集散地。
巧用區位
依托線路區位優勢,配套大旅游,打造成線路上新的景點和集散地,最終帶動區域旅游發展。
品牌吸引
打造特色文化主題品牌吸引物,發揮本土文化優勢,將在地特色的建筑、服飾、民俗活動等作為旅游要素,吸引游客;并做強品牌節慶,擴大線路影響。
統一管理
建成后期,實行統一運作,成立專門的管理公司,必要時售后返租以求控制業態整體品質。
滾動開發
打破傳統的旅游地產開發模式,摒棄“觀光型”旅游,以度假及購物旅游為主,保證小鎮商業的持續運營;以旅游帶動商業、居住物業的開發和去化,在開發經營上實現滾動開發。
景區型小鎮多地處長三角、京津冀或珠三角區域,有龐大消費力的客源市場,有重要的度假客源輸出,目標鎖定經濟區域車程1-3小時人群為核心客群,并輻射全國客群。
功能復合
景區型小鎮多為旅游功能較完善的復合型景區,集“觀光+休閑+度假+會議”功能于一體,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并打造有效留客產品。
渠道完備
利用開發商自身資源進行引流,在景區的營銷中,利用平臺公司優勢,有針對性的開發專項市場。
產權集中
集中景區產權,酒店、餐飲和大部分店鋪等由公司直營,避免景區商鋪過于雷同,商業化氣息太重,直營模式也保證了經營質量,提升游客體驗。
整體開發
項目由富有豐富的景區整體開發經驗的團隊或公司整體開發,整體開發保證了景區的設計統一、風格完整和規劃合理,避免產權糾紛和過度商業化。
文章來源:肆藝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