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開始,沉浸式體驗逐漸走入中國大眾文化娛樂消費領域中,根據《幻境·2020中國沉浸產業發展白皮書》統計,2019年全球沉浸產業總產值達51.9億美元,包含12大細分行業及258種沉浸式業態,涵蓋戲劇演藝、實景娛樂、主題樂園、培訓教育、餐飲等領域,國內沉浸式體驗項目數量目前已達到1100余項,成為全球沉浸產業最為發達的市場之一。隨著沉浸產業的發展,目前沉浸式體驗大多建立在信息通信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多媒體、智能裝備等基礎之上,為消費者打造個性化的多感官體驗,甚至能夠使消費者在體驗過程中獲得個體感、存在感和價值感。
在近十年的發展中,沉浸式作為一個全新的概念深刻影響了當代戲劇實踐和戲劇觀念,沉浸式戲劇在劇場設計、故事情節、角色表演等方面都實現了多樣化的探索,不同劇目之間形成風格各異的戲劇特色,而這些探索和嘗試都在致力于加深戲劇中的沉浸式體驗。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體驗的需求也日漸增加,體驗經濟時代的來臨意味著消費者對于體驗的設計和創造有著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沉浸式戲劇正是通過獨特的體驗給觀眾帶來全新的戲劇效果,豐富了消費者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
沉浸式話劇《今時今日安仁》
一、體驗經濟視角下的沉浸式戲劇
(一)體驗經濟推動沉浸式戲劇
美國學者約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爾摩在《體驗經濟》一書中指出,人類經濟的發展分為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與體驗經濟四個階段,體驗是人類歷史上的第四種經濟提供物。在體驗經濟階段,隨著產品、商品、服務開始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體驗會成為高價值承載物。他們還指出,經濟價值的遞進發展 從提取商品到制造商品,到提供服務,再到展示體驗,越來越貼近顧客的需求。
沉浸式戲劇創作在托夫勒的理論中被稱為“體驗制造者”,他在1970年完成的著作《未來的沖擊》中指出,體驗在未來社會中將發揮重要作用,他認為體驗工業勢必成為超級工業主義的重要一環,主要產品不只是制造品或一般性的服務,而是預先設計的“體驗",他預言當人們物質生活開始富裕,消費者將和過去收集實物一樣開始熱衷于收集體驗,而藝術就是其中的重要領域。
(二)以體驗矩陣建構體驗設計
Bernd Schmitt針對體驗經濟的特點設計了體驗矩陣(見下圖),該矩陣的縱軸為戰略體驗模塊,即將體驗劃分為五種類型, 包括感官體驗、知覺體驗、思想體驗、行為體驗和關聯體驗。橫軸為體驗媒介(expro),即營造體驗的工具,如環境、人員、產品、傳播、科技手段等。任何一種體驗類型都可以通過任何一種或多種體驗媒介進行傳播,同時特定的媒介對于某種類型的體驗來說會產生更強的體驗效果,例如產品和環境主要致力于感官體驗,而人員和傳播方式則是建立情感體驗的關鍵。
體驗矩陣
此外,在體驗類型和體驗媒介的相互作用之上,形成四個戰略問題的層面:
1、強度
即體驗效果的強化或弱化,通過調整單獨的矩陣元素使體驗效果達到強 化或弱化,如通過舞臺燈光、音樂的設計烘托演出效果;
2、幅度
即體驗媒介種類的豐富或簡化,涉及體驗媒介的管理問題,如為了使觀眾更有演出背景的代入感, 將舞臺、道具、角色等多種體驗媒介共同致力于豐富這種體驗;
3、深度
即體驗類型的擴展或收縮,涉及體驗類型的管理問題,如在演出中加入需要觀眾互動參與的情節,能夠在感官體驗之余增加觀眾的行為體驗和思想體驗等多種類型的體驗;
4、聯接
即體驗類型和體驗媒介的結合或分散,涉及體驗類型和體驗媒介之間的相互關系問題,通常情況下體驗的設計不能只注重增加體驗的類型,還要考慮到不同體驗之間的聯系,如在演出中增加思想體驗和關聯體驗時要注重與劇場氛圍和觀眾情感的融合,避免生硬突兀使整體體驗不融洽。
沉浸式戲劇《新世界》
二、沉浸式戲劇的體驗設計維度
(一)沉浸式戲劇的感官體驗維度
感官體驗訴諸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的體驗營造,在傳統戲劇形式中,觀眾往往只能通過視覺圖像和聲音信息兩種途徑進行戲劇體驗,而在沉浸式戲劇 中多感官的環境氛圍營造能夠使觀眾真正沉浸在演出中。在諸多沉浸式戲劇中,作品形式的選擇往往是為了增強觀眾的感官體驗,Punchdrunk劇團(代表作《不眠之夜》)就曾表示,他們的作品在創作時更注重對觀眾本能和感官的刺激,而非劇本的邏輯和敘述,他們善于制造感官的神秘氛圍,設置種種緊張、恐怖或非常規的情節使觀眾產生刺激興奮感,令觀眾形成高度集中的意識狀態,有效促進沉浸式的體驗。
沉浸式戲劇的舞臺場景通常大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虛擬現實、全息成像、人機互動等技術在沉浸式戲劇中的運用極大增強了觀眾的感官體驗。麥克盧漢認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覺器官的擴展或延伸,而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對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再現現實,創造出逼真的虛擬世界,通過現代技術與感官的雙向交互,人在虛擬環境中產生高度真實的感官感受,形成“感官共振”,打破了人類感官的時空限制。
沉浸式戲劇《燃燒的城市》
(二)沉浸式戲劇的知覺體驗設計維度
知覺體驗是充分利用觀眾內心的感覺和情感創造情感體驗,知覺體驗的前提是要了解能夠激發觀眾特定情感的刺激因素。情感分為心情和情緒兩部分,心情是輕微且不確定的情感狀態,一些能夠影響心情的因素往往是觀眾沒有察覺到的,例如劇場中嘈雜的談話聲或噪音會使觀眾心情變得糟糕,但由于專注于演出情節,觀眾并沒有意識到這一因素,而誤以為是對演出的不滿意。
在《不眠之夜》中,觀眾被要求戴上面具觀看或參與演出,這一規定能夠抑制觀眾之間的交流閑談,使觀眾的凝視更加集中和定向,同時營造出一種神秘感和緊張感。情緒則是強烈的、有著明確刺激源的情感狀態。在沉浸式戲劇中,面對面互動能夠給觀眾帶來更為強烈的情感體驗。在《墜落的愛麗絲》中,觀眾有極高的參與度,大部分時間中都能夠與演員進行一對一的近距離交流互動,例如躺在床上聽白皇后講故事,為愛麗絲梳頭發,喝調酒師調制的“不老藥"雞尾酒等,在交流過程中演員會根據觀眾的應答給出不同的回應,觀眾成為劇情建構者和文本生產者,形成時而愉悅、時而緊張、時而陶醉的多層次情感體驗。
沉浸式戲劇《墜落的愛麗絲》
(三)沉浸式戲劇的思想體驗設計維度
思想體驗訴求于智力,為觀眾創造認知和解決問題的體驗,促使觀眾發揮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在解謎和懸疑類的沉浸式戲劇劇情中,通常都鼓勵觀眾通過收集線索和相關信息來探索答案。成立于紐約的Live in Theater公司致力于打造偵探主題的沉浸式戲劇,他們創作的戲劇都以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犯罪事件為主題,演出舞臺則設置在開放的紐約街頭,觀眾需要扮演偵探在街頭審問由演員飾演的嫌疑人,通過收集證據、探索地圖道具、分析歷史線索來推理作案動機和過程,演出過程中觀眾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力都將極大影響戲劇的走向和體驗。
另一種打造思想體驗的關鍵在于游戲性。約翰?赫伊津哈認為,人類社會的重要 原創活動從一開始就全部滲透著游戲,游戲中蘊含著創造力和競技所必需的思 維能力。首演于2019年的沉浸式戲劇《秘密影院:007大戰皇家賭場》為觀眾打造了大型的游戲場所,劇場中還原了電影中的巴哈馬沙灘、馬達加斯加機場、南斯拉夫皇家賭場等場景,觀眾可以隨意裝扮成影片中的角色,為自己設定詳細的身份和背景,在其中觀看角斗賽、體驗德州撲克、欣賞樂隊表演,也可以完成演員安排的隱藏任務,每個觀眾都能夠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以獲得完全不同的游戲體驗。
沉浸式戲劇《秘密影院:007大戰黃金賭場》
(四)沉浸式戲劇的行為體驗設計維度
行為體驗訴諸觀眾的身體行為,為觀眾創造豐富的身體體驗和行動體驗。在沉浸式戲劇中,觀眾以某種方式參與其中,并對表演擁有一定的控制權,這并不意味著觀眾可以改變演出的文本敘事或者演員行為,而是在于觀眾可以選擇他們想 看的內容,可以選擇他們的回應方式。
為了保證劇場演出效果和觀眾體驗效果,不同的沉浸式戲劇對于觀眾在劇場內的行為都有不同的規定,但相較于傳統戲劇而言,觀眾在沉浸式戲劇演岀過程中擁有很大的行為自主權。在《不眠之夜》一類的戲劇中,大量非戲劇空間轉化為設計豐富的劇場環境,觀眾可以漫游其中,自行探索空間和道具中的隱秘線索,也可以跟隨某一演員的演出路線穿梭在不同演岀場景中,這種控制權和主動性帶來的行為體驗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勵觀眾對更多未知空間的探索,相當數量的《不眠之夜》觀眾在一次觀劇后有意向進行再一次體驗,甚至有觀眾已重復體驗幾十次,從經濟學體驗效用的角度來說,行為體驗對觀眾的當期效用和回憶效用都有極大影響。
沉浸式戲劇《不眠之夜》
(五)沉浸式戲劇的關聯體驗設計維度
關聯體驗將感官、情感、思考、行動與社會系統或文化因素相關聯,在體驗中創 造文化認同、個人價值和歸屬感。通過各種文化符號和歷史情境的塑造,沉浸式戲劇體驗提供了一系列文化和社會的映射。以民國時期為背景的《知音號》將劇場設置在三層蒸汽輪船上,劇場中的場景設置和演員著裝全部為民國時期風格,觀眾在登船的一刻仿佛穿越回百年之前,在多條劇情線中既有愛國人士、商業大亨的傳奇故事,也有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生活演繹,漂移在長江上的“知音號”濃縮了那個風云變幻時代的社會景觀,最終實時攝影機將觀眾的影像和演員一起映射在屏幕上,給觀眾留下一段難忘的民國故事記憶。
沉浸式戲劇《知音號》
三、沉浸式戲劇的體驗設計創新策略
(一)合理運用數字科技,提升沉浸式戲劇整體性體驗
基于沉浸式戲劇的互動性和參與性,觀眾在完成劇情設置的必要行動時,通常需要使用技術設備和道具進行輔助或指引,而設備和道具在使用時的體驗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觀眾戲劇體驗的整體效果,例如對于虛擬現實技術和仿真技術的應 用能夠為觀眾營造更為逼真的虛擬世界,在進行游戲和互動時更為投入,增加戲劇感和新鮮感;而一些復雜的穿戴設備則有可能降低體驗效果,尤其對于不擅長操作設備的觀眾來說,復雜的操作方式反而會增加行動難度,甚至對整體體驗失去興趣。
因此,創作團隊要打造效果理想的沉浸式體驗,需要在產品設計時充分考慮是否將設備和道具作為戲劇演出的主導方式,抑或僅僅作為輔助手段供觀眾使用,在選擇技術設備時要以整體演出效果為設計前提,了解目標市場受眾的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在一些特殊情節中提前安排備選工具或備用策略,保證觀眾在參與過程中的體驗效果。
體驗時復雜的穿戴設備
(二)重塑敘事模式,打造沉浸式戲劇生產者式文本
一方面,敘事模式的創新要注重敘事語境的設計,了解目標市場觀眾對場景的感受和理解能力。雖然文本和臺詞在沉浸式戲劇中不再居于主要地位,但劇場中舞臺場景的設定、角色的塑造、道具的設置和選擇等都暗含著不同的敘事信息,觀眾的參與和互動同樣也成為故事展開的一部分,戲劇文本成為生產者式文本。因此,沉浸式戲劇并非拋棄敘事或顛覆敘事,而是讓觀眾沉浸在敘事語境中,使敘事在觀演體驗中自然發生,故事情節的組織和安排在更大程度上取決于觀眾對現場信息的收集和對行動的選擇。
另一方面,沉浸式戲劇的敘事創新要考量不同受眾群體的文化背景和消費偏好,避免造成敘事的混亂和失效。例如,由于大部分國內觀眾在沉浸式體驗中更傾向于推理劇情和完成任務,關注敘事情節的完整性。中國版《秘密影院:007大戰皇家賭場》演出結束后,大量觀眾表示任務復雜難以完成,故事情節混亂,進而產生“焦點錯覺"給予負面評價;而在英國版《秘密影院》中,國外觀眾更樂于感受其中電影般的場景,將其作為社交場合與演員聊天互動,并不太關注劇情發展,這種文化和偏好的差異對沉浸式戲劇的引入和文本改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同的觀眾群體對于沉浸式體驗的訴求也不同,在戲劇創作和體驗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對受眾群體的偏好和需求進行深入研究,在多元的敘事方式中選擇效果最佳的體驗形式。
沉浸式戲劇《秘密影院:007大戰黃金賭場》
(三)制造偶得體驗和心流體驗,增強沉浸式戲劇情感共鳴
一方面,能夠引起強烈感情的體驗往往是觀眾意料之外、出其不意的,這種體驗是一種廣義上的偶得體驗,即無意間獲得一種幸運的發現時的感受。雖然主觀情感的偶得體驗一般是難以設計的,但是通過創作團隊開放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依然能夠促使更多偶得體驗發生。例如,沉浸式劇場的環境通常打造為超現實甚至 帶有虛幻色彩的氛圍,給人以超越時空的新鮮感,在超現實的空間中也更容易制造更多意料之外的體驗元素。其次,舞臺道具是觀眾更容易接觸到的部分,將支線劇情、背景信息、角色故事等隱藏在道具中供觀眾探索,能夠給觀眾帶來更多意外驚喜。
另一方面,心流體驗也能夠使觀眾獲得充實而滿足的深度體驗感。在心流狀態下,人的意識全神貫注、秩序井然,思想、企圖、感覺和所有感官都集中于同一個目標上,甚至忘記時間的流逝,在這一過程中自我體驗也臻于和諧。制造心流體驗 意味著沉浸式戲劇設計不能只注重營造宏大的氛圍或編排精致的演出,而應推動 觀眾深入演出中,例如采用推理和解迷的情節使觀眾投入歸納演繹和邏輯分析中,獲得劇情參與的成就感;利用多條故事線形式使觀眾的注意力聚焦于故事的發展,在觀眾主動參與還原劇情和體驗角色情感的過程中獲得心流體驗。
沉浸式戲劇《成都偷心》
(四)促進反身性思考和文化認同,強化沉浸式戲劇深層體驗
目前國內一些沉浸式戲劇存在過度重視體驗形式而忽視文化內涵的現象,導致沉浸式體驗成為商業推廣的包裝和噱頭,而戲劇性和藝術性則淪為演出可有可無的元素。對觀眾而言,這樣的體驗只能提供即時而短暫的感官狂歡,難以真正獲得深層體驗的價值感和成就感。因此,沉浸式戲劇的體驗設計不能只注重感官和情緒的剌激,而應從觀眾的個人價值和文化需求出發,傳遞與文化和社會相關聯的深層意義。
沉浸式體驗的深層意義在于能夠促使觀眾通過演出和體驗進行反身性思考,雷恩沃特指出,生命中的每一個時刻都是一個“嶄新的時刻”,在每一個時刻都進行反身性的思考便是對自己的思想、感觸與身體知覺的高層次認知深層體驗要對日常生活世界進行關照和體認;要能夠與外部社會和世界相聯系,觀眾在其中既能感受到虛擬世界的獨特體驗,也能夠通過虛擬世界重新觀察外部社會系統,重新審視作為社會人的處境和意義;要建立在文化認同之上,沉浸式體驗的本質是關于文化的體驗。《不眠之夜》等國外引入的沉浸式戲劇作品在突破西方色彩、融合本土文化方面做了有益嘗試。隨著國內原創沉浸式戲劇的發展,以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為依托的戲劇形式不斷增加,中國傳統文化中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文化符號將為沉浸式體驗的創新帶來更多可能性,同時也將使觀眾在戲劇體驗中獲得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沉浸式話劇《今時今日安仁》
結 語
對于沉浸式戲劇這一藝術形式而言,觀眾體驗是其創作過程中重點打造的部分,觀演關系的轉變、現代技術的運用、開放的互動形式等都是打造多元體驗的有效嘗試。然而從上述體驗類型的分析來看,當前國內沉浸式戲劇雖然在感官體驗、知覺體驗、思想體驗、行為體驗方面的嘗試較為豐富和多樣,但是在打造能夠產生深層意義的關聯體驗方面仍有待加強。這五個維度通過生理、心理、思維等角度營造體驗者的深度沉浸感的剖析,也能幫助沉浸式戲劇的設計者擁有一個結構性的框架參考。
合理運用數字科技、重塑敘事模式、創造偶得和心流體驗、促進反身性思考和文化認同等創新策略的四個角度為沉浸式戲劇的本土化和本土沉浸式戲劇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具體實踐的角度。沉浸式戲劇的創新不能只注重單一維度的體驗設計,而應將各個維度的整合體驗與戲劇體驗媒介相結合,通過對體驗效果的強度、體驗媒介的幅度和體驗類型的深度,以及兩者間的結合方式等層面進行創新設計,打造多層次、持久性、具有轉型效果的深度體驗。
文章來源:沉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