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定義
設計旨在引導創新、促發商業成功及提供更好質量的生活,是一種將策略性解決問題的過程應用于產品、系統、服務及體驗的設計活動,設計區別于藝術的一個根本點在于,設計是一種服務,而非自我表達。藝術是內心情感的主觀表達,而設計則是以用戶為核心,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行為。好的設計不僅能讓消費者受益,更要給商業品牌帶來巨大的無形價值。
商業本質
對于以經濟利益為最終指向的企業機構來說,商業的根本目的是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最大的利潤。那么排除稅率因素,獲取最大(凈)利潤可通過增加總收入和降低總成本來實現。總收入主要來自企業提供的產品服務,而總成本則來自人力、運營、硬件、產品等。增強購物中心活動導入顧客的能力和效率,需要足夠場景洞察力和深化設計,通過設計的差異化,對視覺產生刺激,搶奪顧客的注意力,搶奪認知資源。足以可見在未來,空間將成為一切服務的載體和流量的入口。
消費升級和產業機構的改變,讓增量物業的版圖必須和變化了的因素協同;存量物業面臨著城市更新的重新規劃、再造,這是機遇,也是挑戰。那么,如何通過設計的手段去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提升空間的價值呢?
隨著第四代商業模式的崛起,現階段商業改造更新中,往往僅關注品牌業態的調整,從而形成購物、休閑、餐飲三大主導業態組合模式,進而導致商業項目的趨同化、缺乏自身的商業特色以及 “千店一面”的格局。因此,商業空間升級更新中,運營者不僅需要關注業態結構更新,還應適應當前消費者的審美偏好,積極擁抱新的消費趨勢,在動線改造、場景消費、藝術植入、建立情感鏈接以及數字升級上不斷為消費者創造驚喜。
當商業空間被賦予了生活意義,空間便具有了更豐富的生活多樣性,項目便能與城市中對生活有要求的消費者建立起更深的情感共鳴與粘合力。
如何看待設計的價值
近年來,藝術型的商業購物中心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世界各地,隨著新一代消費人群審美文化水平的整體提高,消費需求也進一步升級,商場需要匹配甚至引領更高層次的體驗,商業場景迭代,藝術跨界已成不可擋的趨勢。
在談設計賦能之前,應該先確立該如何看待設計的價值。看國內的購物中心,設計的同質化已經非常嚴重。而客戶在選擇設計服務商的時候,并沒有什么忠誠度,除了作品,往往還看重的是設計公司的其他附加值,例如行業經驗、專業精神、服務態度、成功案例等。
大多數的成功創新并不是創造出新的實物,而是用新的條件把舊的事情在做一遍。創新的最大難點,不是想出新的方式滿足需求,而是看到舊的滿足需求方式不合理的地方。而且難點在于因為舊的方式被沿用多年,大家習以為常,并不覺得有問題,這會形成一道厚厚的認知屏障。真正阻礙創新的,就是這個東西。
而且使用新條件進行創新之后,如果用戶的替換或適應成本很高的話就變成了炫技,不是真正的創新。
設計師站在用戶和業務的視角,能夠從全鏈路的視角出發,洞察各利益相關者的關注點,運用專業的設計方法去挖掘產品和設計的機會點,最終促進業務持續健康向上發展。
藝術與商業的結合,并不僅是為商業空間內容的豐富和品味的提升——在商業不斷藝術化的同時,藝術也借助商業項目成熟的營銷體系,得以觸及到更廣大和多元的人群,從而更有效地實現其商業價值。
設計為什么可以賦能商業
當設計價值和商業價值能實現直接關聯時,更能激發起設計師創作的熱情。設計師需要掌握更多數字化技術,更高效、直接地獲取用戶反饋,在第一時間根據用戶日新月異的需求和喜好對設計進行優化,并快速將產品推入市場。
設計賦能商業,不是用設計來改變商業策略,而是通過設計方法來優化、創新商業策略所映射出的產品體系。商業環境下的設計職責是服務企業的戰略規劃和用戶需求,而連接戰略規劃和用戶需求的介質則是“產品服務”,因此設計的工作也可說是“設計服務”。
產品服務是企業在商業策略上的體現,如果說產品服務是連接商業和用戶的介質,那么設計則是連接用戶與產品服務的介質。雖然設計無法直接接觸到商業核心,但是商業所映射出的業務需求(例如:產品形態、業務流程、運營活動、品牌傳播、用戶體驗、合規服務等)需要通過載體來面向市場,而載體的形式則需要通過設計來規劃并實現。
在購物中心的設計中內部流線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合理規劃與購物中心的運營成敗息息相關。動線改造,包括平面動線,立體動線改造,節點空間改造,成功的商業動線設計原則應該涵蓋三個方面:1.內外部交通動線的順暢性;2.動線空間序列的連續性;3.動線空間序列的完整性,強調建筑內動線和外動線設計的邏輯性以及與城市肌理的融入。動線設計作為商業設計中最重要的三要素之一,其優化調整不僅影響著人的行為體驗,對商業建筑的運營收益有更為直接的影響。
好的商業空間除了營收、客流,鎖定客群,更重要的是空間成為傳播、解讀、體驗、轉化信息的一種媒介。提升空間內涵意味著必須讓購物中心獲得更具創造性和趣味性的消費體驗,與消費者產生情感連接,讓購物中心的標簽與屬性更加清晰。
場景式消費為商業空間注入靈魂
對于消費者而言,內容決定時間,時間決定消費。實體商業的沉浸度,從某些層面而言成為商業中心線上線下流量爭奪戰的關鍵競爭力。現如今,影響人們選擇消費場所的不再是單一的目標物品,而更多是對情境的偏好、對代入感和互動性的追求。
①場所營造,創造有征服力的到訪理由盡管實體購物依舊受到人們的青睞。消費者的要求卻一直在不斷的提高:除了購物的基本功能外,更加追求體驗感;
②傳統的設計維度展現出新趨勢。原有的傳統設計,包含大家都知道的:建筑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園林設計、照明設計、機電設計等。即使是傳統的設計維度,也會在新空間時代也展現出新的趨勢;
③主打感官體驗!多維度設計理念融入。是此前開發商之前比較少接觸的,包括整體VI設計、IP內容設計、主題空間設計、體驗設計、數字多媒體設計等。
“社交”作為貫穿人一生的活動,也是購物中心未來需要集中發力的趨勢,需要洞察消費發展趨勢和人的消費需求,重視與顧客的情感交流,不能簡單粗暴和浮于表面,為商業空間創造場景、衍生內容,進而網羅不同社群的人們,激發人們在此社交互動,從而帶動消費。
結語
用設計賦能商業,不是試圖用設計策略去推翻boss的觀點、去改變戰略需求,而是洞察出商業規劃所衍生的業務需求,通過設計方法來改善、創新各類需求進入市場的“方式”,進而推動商業發展。
文章來源:成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