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因為不同的地理位置,文化習俗造就了有其獨特的性格與氣質。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更是城市賴以延續和發展的根基。
人們對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不斷增長,中國城市運營也需要讓城市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就此來看,中國城市運營也應進入新的時代,即城市IP時代。
全媒體延伸,創新城市IP
城市IP是一座城市能夠向外界傳遞自己個性特征的符號。這種符號可以是“現成”的,包括獨特的自然景觀,比如蒼山洱海、喀斯特地貌等;還有與歷史風俗等人文因素相關的,比如兵馬俑、周莊古鎮、昆曲等。
在如今互聯網高速發展、內容平臺興起的背景下,城市IP的概念有了進一步的延伸,可以是依附于城市已有特色基礎上的再次“創作”,比如西安的“不倒翁”表演等。
新媒體環境下,“酒香也怕巷子深”,IP破圈需要制造爆點,引發關注和討論。一是依靠內容加持,賦予符號跨界敘事能力,建立人和城市IP之間的情感紐帶,比如創作孵化音視頻作品、城市紀錄片。
其次是全媒體矩陣的宣發傳播,運用5G、人工智能、元宇宙新技術,實現城市IP在線上、線下的強造勢、強曝光,滿足公眾體驗式、沉浸式的需求,最終達到廣泛傳播的目的。
城市場景IP
隨著技術進步與收入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不再滿足于簡單的物質需求,開始思考如何獲得個體的全面發展,他們開始從工作場所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更加關心生活的環境質量,開始主動選擇城市,由此城市發展邏輯從“產-人-城”開始向“城-人-產”轉變。
毫無疑問,越具有吸引力的城市越具備未來的競爭力。隨著Z世代逐步成為消費主力軍、消費升級意識的覺醒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大規模入侵,人們越來越愿意為特定場景的解決方案付費。
就拿城市超級IP來說,“場景力”構建的重點不僅是氛圍的營造,更重要的是從主題設置到業態配比的運營,再到文化內核。而這些多項因素疊加之后,統一的IP符號帶給消費者持續的、長久的吸引力。
一個真正有趣的城市超級IP應該是怎樣的?至少它值得在朋友圈的PO照中,能夠被人一眼記住,甚至詢問的存在。場景營造就是與在地文化有機融合,以統一的文化符號輸出,構建可感知、可參與的消費體驗新空間,才能營造更具幸福感的城市。
城市“造場景”是一次城市IP開發打造的過程,但真正能夠讓城市具有持續吸引力,持續競爭力的,是如何持續性的運營城市場景,如何讓城市IP煥發持久生命力。
新場景IP引發的城市變化
城市IP有效增加地域辨識度,帶來大量游客,也為旅游產業帶來流量和海量消費數據。旅游景區圍繞IP進行內容創造,打造特色鮮明的高品質旅游產品,能夠改變旅游產業以往依賴“門票經濟”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形成可持續的、多元豐富的精細化發展模式。
由此帶來的影響是:一方面,游客在餐飲住宿業、交通運輸業等領域產生大量消費行為,倒逼城市服務水平提升;另一方面,當下居民消費呈現出圈層化、個性化的新特征,游客的消費行為提供了現有需求與未來需求相關的市場數據。
有助于提升城市資源配置與創新能力。此外,與歷史文化、民風民俗關聯的城市IP往往能夠帶來城市舊廠房、歷史建筑及文化街區的翻新,起到改善舊城環境基礎設施的效果,并吸引創意群體形成新的格局。
城市IP如何打造
地域性是城市發展的根基,文化決定了城市的內涵和品位,而時代則體現了城市的精神和發展,這是超級城市IP的根基,超級城市IP就是對于城市精氣神凝練出來的“魂”進行的形象化演繹。如何發掘出這個IP,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供參考。
1、“追根溯源”法
所謂“追根溯源”法,是指對城市歷史上的文化特征和地域特點進行追溯,找到城市文化和特質上的根源,針對這個根源進行現代化、時尚化和形象化的演繹,創造出特征鮮明的城市IP。
例如阿爾山市發布的城市IP形象“阿爾鹿”,源自阿爾山當地的神鹿傳說,加以阿爾山代表性的圣泉溫泉概念,在活潑可愛阿爾鹿形象上將阿爾山當地的文化自然元素展現的淋漓盡致。
坐落于“阿爾山禮物文創店”前方的阿爾鹿藝術雕塑十分吸睛可愛,一經推出就成為了當地的熱門網紅打卡處。將高萌阿爾鹿IP形象融入游客休閑購物空間,體現了高水準的場景體驗城市運營思路。
2、“望文生義”法
所謂“望文生義”法,是指直接對城市名字或者具有標志性的內容進行演繹放大,為其創造出一個具象化的IP形象,從而塑造出具有廣泛識別性和傳播性的城市IP。
例如熊本縣歷史上沒有什么和熊相關的歷史知名事件或者故事,創造出的熊本熊也只是簡單地利用了熊本城的黑色和“火之國”的紅色寓意。
并為其加上“熊本”的名字,可謂是相對比較直接的“望文生義”,并沒有什么太豐富的內涵與淵源。
但是其難點在于要將IP演繹的符合現代人的心理消費需求,同時配以豐富的營銷手段和方法對其進行廣泛地宣傳。
3、“無中生有”法
“無中生有”指的是完全地重新創造了,但是創造并不是天馬行空地胡編亂造,而應該是契合時代的無中生有,是說這個城市以前沒有這種東西,但是當前的時代有這個元素和需求,結合時代的元素和需求而創造出來的特色城市IP。
例如巴黎的埃菲爾鐵塔,現在人們一說到巴黎都能想到埃菲爾鐵塔,可以說埃菲爾鐵塔已然成為巴黎的標志性城市IP,但是在埃菲爾鐵塔建造的那個年代。
反對聲此起彼伏,認為鐵塔和巴黎的城市氣質不相吻合,甚至當時官方的說法是在舉辦完世博會后予以拆除的。
但是在那個鋼鐵工業快速發展的時代,埃菲爾鐵塔成了當年世博會最經典的建筑,最后成為法國的精神象征。
結 語
隨著數字文化的“產消一體”趨勢日漸增強,城市IP應遵照相對穩定的人設和市場規律,不斷刺激與之相關的內容生產,使整個城市形象處在蓬勃興盛的發展過程中。
這樣,城市才會充滿可以隨時圍繞IP形象而展開文本化的內容元素,每一個角落都有創意、溫情與內涵,也才可以稱之為“內容型城市”,并能夠感召全球不同地區的人們前來探索、體驗。
文章來源:風景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