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最有機會創造的現實版“平行世界”的項目就是城市更新。
能否利用保護、修復、織補、改造、再現等一系列手段留存“舊的記憶”,通過科技、藝術、商業、辦公等內容植入打造的“新的生活”,讓這兩個世界在同一時空出現。這或許也是判斷一個城市更新項目是否成功的一個最樸素的標準。
當然,不是所有的老遺址都能鳳凰涅槃,但是首鋼做到了。特別是經過2022北京冬奧會的洗禮,正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說:“北京首鋼園區工廠改建是奇跡,是一個‘讓人驚艷’的城市規劃和更新的范例。”
而這個中國最頂級的城市更新項目又是如何煉成的呢?我來給大家做一個詳細的解讀。
總規劃——
獨具特色的“體育+科幻”產業集群
全國各地的退二進三的產業園,往往都是轉型為文創、數字經濟、智力服務等產業。但首鋼的產業規劃則與之不同。它最獨特的定位是聚焦與“體育+”和“科技+”這兩個相對冷門、但蒸蒸日上的產業。
這種產業放在全國其他城市,往往都缺乏產業基礎,但北京不一樣。作為中國的文化中心,又是冬奧會的主舉辦地之一,這里的科技、體育和文化產業底蘊都是國內一流的。
在這樣的定位基礎上,進行了分區的規劃。從空間規劃來看,整個首鋼園以園區工業遺址為基點,劃分為北區、南區和東南區,每個區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定位。
▲新首鋼園總圖
其中最精華區域是北區,北區對原有的廠房、料倉等構筑物縫合、加固、織補與改造,推動其功能轉化更新,構建新的遺產化場景與活動空間。
隨著冬奧會場館存留,園區織補改造,以及服貿會展館建設,現在的首鋼園區已經成為了一個集文化、旅游、體育、會展、辦公、娛樂、休閑于一體的文旅多元融合時尚文旅區
▲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北區五大功能片區
科技藝文力——
科技爆改,打造“尖叫地標”
“科技藝文力”這個概念,是我們去年為某個工業遺址更新項目策劃中提出的核心思想。
我們希望一個遺址更新的項目,可以最大限度的去保留一些核心建筑和空間的本體,更多的是用科技糅合自然、人文、工業魅力的手段,在舊的空間里來創造新的內容。利用科技的創造力和時代感,將人文藝術與時代精神的藝文力展現到極致。
這點,和首鋼園在文旅產品和核心吸引物的打造上,不謀而合。
首鋼園的改造和呈現,是大量的運用了科技和藝術的手段。比如下面這些:
①科技打造穿越空間——RE睿·國際創憶館
▲RE睿·國際創憶館
RE睿·國際創憶館,是國際首個基于儲料倉改造的文化遺產主題數字展館。RE睿·國際創憶館通過全域影像、數控聲場、XR等技術,將曾經的工業筒倉變身穿越時空艙。
②科技與藝術的巔峰之作——三號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及D館空間
首鋼三高爐位于園區西北,作為一個世紀前企業建設的起點,這里是園區煉鐵設備最密集、特征最鮮明、空間最震撼的區域。
▲三號高爐核心區
高爐博物館是利用原煉鐵三號高爐及其冷卻晾水池秀池改造而成,也是所有首鋼人的精神家園。三號高爐周邊較完整地保留了鋼鐵生產過程中原有的功能和設施,提供了一組完整的“煉鐵工藝”實體標本的“體驗式博物館群”。
▲高爐與秀池間布置ABC三個附屬館,功能由南而北分別為學術報告廳、臨時展廳、紀念品銷售和配套餐飲
博物館設置了正負雙鸚鵡螺螺旋線的參觀流線,以工業敘事的故事線,大量的空間裝置與動線互動,讓參觀者以浸入的方式游走于自然與工業、靜謐和熱烈之間,達成眾多空間維度效果的反復關照和對偶。
▲博物館的空間裝置
▲充滿科技感與時尚感的燈光秀,是世界一線潮流和科技產業的活動首選場地
③2022年最火的打卡點——滑雪大跳臺
以敦煌壁畫形象“飛天”為原型打造的滑雪大跳臺,是冬奧期間首鋼園最熱的打卡點。飛天曲線與單板大跳臺本身曲線相契合,突出飄逸的感覺。
其設計理念為深入挖掘首鋼園區工業遺存文化價值,高水平建設奧運競賽場館,對首鋼原有老廠房和工業構件進行修繕與改造,滿足冬奧會賽時觀眾、裁判、OBS轉播等各項服務功能。這就將科技實力、工業文化、藝術美學和體育功能完美的糅合。
▲滑雪大跳臺
④科幻與工業的視覺沖擊——瞭倉
瞭倉的前身為首鋼老廠區用于存儲鐵粉等原料的“儲料倉”。改造后建設成為瞭倉沉浸式數字藝術館。
瞭倉藝術館上下共四層,總面積約8,000平米,主營沉浸式光影文化展覽,同時配套有餐飲、酒吧、閱讀、潮玩等消費業態。原生態工業風場景和眾多科幻科技玩法,能夠一站式滿足市民多種沉浸式娛樂休閑需求。
沉浸式數字展覽場館共有6個沉浸式光影展廳,約300臺光影和互動設備能夠為你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沉浸感和虛擬現實交互體驗。感受鋼鐵與藝術的碰撞,科幻與國風的交融。
▲沉浸式光影展廳
▲區域改造無處不充斥著科技元素
科技作為現代生產力與舊工業的碰撞也是時代的精神。以科技藝文力去碰撞遺址的“素顏之美”,是工業遺產更新的精髓之筆。
▲2023年北京跨年倒計時
2022年的新年倒計時活動,空間更加開放、場景更加多元、特色更加鮮明,充滿了科技時尚感。這是首鋼園繼2020年、2021年之后連續第3年成為承辦北京新年倒計時活動的場地之一。這也意味著首鋼園,坐穩了北京城市地標和潮流地標的地位。
顛覆性改造 /
工業遺產設施的新功能和新場景改造
真正意義的城市更新,每一棟建筑,每一個角落都有屬于它的全新故事。這也是首鋼園另外一個大的亮點。園區里的工業遺存建筑將繼續積極參與當下生活,綻放全新活力。
▲六工匯
首鋼園另外一個核心區六工匯綜合體內共有24棟單體,分布在6個地塊,含有五一劇場、沉淀池、冷卻塔、水處理廠、十四總降、制粉廠廠房、電力廠廠房等較多特色工業遺存,具有較高保留價值。改造過程中,五一劇場等多數建筑將進行新舊結合改造。風機房等老廠房原汁原味保留框架結構;三個加速澄清池改造為餐館、咖啡館、便利店。
▲星巴克
星巴克咖啡廳是首鋼園區一個獨具特色的獨立小型建筑體,占地面積2,225m2。咖啡廳是由原干法除塵器罐體設備旁的控制室改造而成,改造的咖啡廳南端就是高大的三號高爐,其烈焰般赤紅色的`燈光效果藝術感拉滿,已成為園區非常獨特的打卡景點。
此外,首鋼大食堂原名焦化食堂,是承載著首鋼工人記憶的食堂,如今搖身一變成了網紅西餐廳供應西餐、燒 烤的休閑餐飲空間。昔日的料倉、筒倉變身為冬奧組委辦公區,存儲煤料的工業廠房、精煤車間變身成為冰壺、花樣滑冰、短道速滑、冰球及配套設施等國家冬季項目訓練場地。前面說到的RE睿·國際創憶館也是功能和場景的顛覆性爆改。
持久生命力 /
打造產業+商業的雙驅運營模式
首鋼園的更新擁有工業復興效應與文旅消費目的地的雙重身份,在產業和商業相對不飽和的京西,首鋼園無疑被給予了厚望,首鋼園的·六工匯將歷史傳承與現代文明相結合,將產業與商業全維度融合,同時依托于精準的客群運營,走出了一條產業+商業雙驅運營的新路子。
未來——為新經濟產業打造全新的辦公模式
在產業運營上,首鋼園·六工匯的產業磁極對標的正是科技和文化類的頭部企業。這些新經濟產業需要可以實現科技+創意的靈感碰撞的生產空間。為此,六工匯為他們定做了“融合自然、工作、生活的多元復合‘場景’與社會化的社交‘場景’,這樣更能激發這些新經濟產業人的創新靈感。
▲六工匯產業園區
之后立足于此,首鋼園·六工匯的辦公空間創新性的打破了傳統的單一模式,從山水自然、生活休閑的融合角度出發,打造了一個個高品質、生態自然、智能化、街區性以及可訂制的獨棟辦公空間。
疫情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尋工作中的身心健康,首鋼園·六工匯為新時代的新產業提供了一種融合工作與生活的新辦公模式——“松弛辦公”。這也將對高端產業的產生強大的吸附力。
高端——打造區域消費目的地
首鋼園中聚攏高端品質商旅客群、頭部產業的領導和白領。六工匯商業中心,精準的把握了這些高端消費客群的喜好,打造了一批代表品質、潮流、美好生活方式的品牌矩陣和高端旗艦商業的消費新場景。
原風機房現為首鋼園?六工匯購物廣場特色中庭,改造完整保留了建于上世紀70年代最東側的建筑部分,內部則保留原排架結構空間及天車等裝置構建。打造了震撼的消費空間。酷炫的工業風和足夠話題度,瞬間為首鋼園搭建起自帶強大吸客力的消費規模。
▲六工匯商業門口的機甲裝置時尚感和科技感拉滿
▲奈爾寶科技館一站式國際化家庭親子成長空間
總體來看,首鋼園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城市更新范例。
工業遺址更新的第一個要素就是,要承認工業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生產效率提升的工業建筑物、構筑物,除了具有生產職能外,也具有較強的文化、歷史、美學和社會價值。
同時工業遺產作為城市歷史文化的縮影,具備得天獨厚的城市觸媒屬性,而工業遺產的可持續利用在其重新定義自身價值的同時,更能夠織補城市空間,激發活力產生更積極的化學反應,為城市注入全新發展動能。
文章來源:房地產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