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最近十年得到迅速發展,在中小學生群體中的滲透率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展研學旅行,研學旅行市場主體也迅速發展。特別是在疫情期間逆勢上漲,顯示了強大增長勢頭。2019年增長至480萬人次,2021年達494萬人次,超過了疫情前的人數,2022年研學游人數突破600萬人次,達到歷史新高,研學旅行的需求強勁勢頭。
可見,從研學旅行的市場化服務機構、適宜開展研學旅行的場地、以及布局在研學領域的資方,都在這一輪熱潮中,齊頭并進,助推著這一新興細分且精準領域的蓬勃發展。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景象呢?簡單的算一筆賬,全國1.5億中小學生,如果一個學生一個學年的研學相關費用是1000元的話,這就是1500億的千億級市場,如果再考慮到關聯的投資、衍生消費、產品消費和服務購買,那這個想象空間就很龐大了。這是基礎教育改革的創新舉措,是文化旅游新型業態的適時而出,更是文旅和教育首度緊密牽手的一次全國性的實踐。
研學規劃是先行官
市場足夠有想象力,那么支撐整條產業鏈各環節的企業也就有事可為,從規劃、設計、投資、建設、設備設施采買、活動組織、內容研發、用戶購買等,均需要為研學旅行這一市場量體裁衣,量身定制。
如果說研學開展的場地為研學之體,那么規劃和課程就是研學之體的兩翼。研學規劃需要“規劃和課程并舉”才能向實而生,一方面好的規劃為后期的課程運營起來好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保障,另一方面,好的規劃對資金和建設周期都會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因此,研學規劃的重要性,在研學產業端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起跑線。做出一個好的研學規劃,不僅是幾個空間如何擺布的問題,也不是幾張漂亮圖紙的問題,更是需要遵循并通透的理解“教育屬性”為本的這個基本前提,這就涉及到對適齡研學對象的心理學、行為及習慣等細致的、細分的、精準的觀察和研究,可以說,研學規劃比旅游規劃更具有挑剔性、更需要精致的打磨。
開發主體的類型及問題
目前,對于研學規劃有需求的主體,大致分為這么幾類:
(一)政府性企業機構:比如各地旅投,旅投對于研學規劃的需求,其根本動因還是受其作為投資屬性的需要,通過對研學類項目的投資進而擴大或者增值保值國有資產,并通過研學運營的市場化運作實現其預期的經濟收益。
(二)各類景區、景點、特色鎮村: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水利景區等自然資源依托型的場所以及紅色、民俗等人文類景點基于已有的空間和基礎,為了和研學旅行這類剛需群體無縫銜接,所以需要結合其資源特點和功能使用對其空間進行二次優化。但是特色類鎮村單獨做研學規劃的還比較少,主要還是依托鎮村其他正在做的規劃,將研學旅行適情況作為其中的一個內容板塊或者項目策劃植入到總體規劃中。
(三)地產開發類企業:典型的地產商投資布局研學的就是碧桂園,碧桂園因其旗下有博實樂教育集團,所以在研學及營地的投資方面更具有優勢,也更有需求。當然也有其他的中小型地產商對研學規劃有需求,但是更直接的目的還是為了占有土地資源或者為為其地產銷售做配套支撐。在度假地產方面,北戴河的阿那亞就比較聰明,在項目初期就前瞻性統籌調配,通過前置招商與啟行、歌華等營地進行合作,秉承誰運營誰規劃的專業思維為阿那亞做了良好的專業的配套服務。
(四)各類農園、拓展基地:隨著鄉村振興等系列舉措的實施,以前的農莊、采摘基地等也都因為其基礎設施不完善、整體環境相對簡陋等原因而使得經營狀況堪憂,隨著城市近郊各類休閑戶外新業態的興起,傳統的拓展基地競爭也越來越大,交通位置稍好、經營主資金稍富余的一些經營主,也就想著借研學之機進行研學規劃的謀劃,但是這類規劃總盤子不大,多在50畝-300畝之間,這類業主,服務的溝通難度最大,規劃費用也相對較低。
(五)各類有特色產業支撐的經濟發開區:開發區是一個經濟屬性超強,特色及主導產業清晰的區域,除了中國的西北等一些經濟相對落后的片區,中國各地市及縣區一般都設有開發區,這也導致了開發區在招商、引資、創稅等方面的難越來越大,同時也出現了廠房等各類生產空間的閑置,因此開發區在面臨動力變革、產業優化等方面問題的時候,研學旅行為其提供了一條附加之路,尤其是有工業旅游基礎的開發區,更是占據優勢。
以上五類研學規劃的需求方是行業里目前比較典型也具有一定基礎數量的,當然,隨著市場的深入實踐和發展,研學規劃的需求方類型也會越來越多。在需求方的接洽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比如需求方對于研學規劃的理解問題還是停留在空間規劃、視覺效果等結果的呈現上,對于空間規劃前就應該做的課程內容開發及架構缺少認知,溝通的難度比較大,另一個問題就是對于規劃需求方而言,他們認為課程內容的設置,本來就應該在研學規劃里,而不是應該在另外收費,這種認知的不對應,也會導致規劃的實用性和后期的可操作性會有所脫節。
研學規劃服務商的現狀
研學在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的業態,已歷經了5年的時間,從政策引導到市場觀望,從局部試點到全面實施,可以說,與研學有關的各類機構都在嘗試、調試和優化期,研學規劃作為一個新興的規劃類型,與傳統的旅游規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又不同于旅游規劃的服務商也不例外。
就是這樣一個千億級的研學營地市場,目前專門做研學規劃的公司還少之又少,與市場的快速和專業發展情況完全不匹配。一方面,通過百度輸入“研學旅行(營地教育)基地(營地)規劃設計”等關鍵詞的搜索結果看,直接出現規劃設計的公司或者機構還沒有,多數都是通過新聞、課程、營地運營等相關的信息中涉及到規劃設計,多為相關研學及營地的運營端服務公司,他們順帶著延展業務而又了規劃設計。
另一方面,通過在營地現場的調研和營地行業的同行交流情況來看,他們的規劃設計多是由景觀設計、建筑設計等設計公司完成,對于研學規劃相對陌生。而在研學及營地教育領域的規劃業務,目前話語權比較活躍的是北緯開營(包括研學及營地規劃設計、夜游產品、雙語小記者三個業務板塊),主要依靠碧桂園的博實樂教育集團進行業務發展。在旅游規劃的行業里,專項做研學營地規劃的公司目前還沒有搜索到,依據由網絡信息、電話咨詢等方式聯系了國內10家旅游規劃甲級公司的情況看,他們均表示對于研學旅行板塊的業務正在著手,也會涉及課程的設計服務。
一體兩翼的研學規劃
對于研學規劃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兩個核心,首先是對課程內容的總體架構,其次是就課程內容的使用場景來布局總體空間,這是在規劃動筆之前必須厘清楚的兩個問題,我稱之它為圍繞研學營地目的地的一體兩翼,但任何一翼的配置不合理,都會影響到研學運營的使用。
具體來說,課程內容的總體架構,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著手,比如項目所在區域的特色化資源,這個資源就包括顯性的可見自然資源, 比如植物、動物、水文等,也包括人文資源,比如非遺等,這個梳理方式和傳統的旅游規劃在做資源普查的時候有一定的相似度,只是課程內容的架構需要幾次轉化工作,第一次是從資源到知識點的轉化,第二次是從知識點轉化為適合于各年齡層次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教育教學語言,第三次是把教育教學語言告訴設計師,由設計師在用藝術設計的思維轉化到空間場景設計中。
這個流程,是傳統的旅游規劃中不會有的,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對于空間的總體規劃和布局,這是旅游規劃從業者很熟悉的工作了,一要參照相關規范,二要把內容所需要的場景能夠最合理的布局在規劃空間內,最好才是規劃圖件的呈現。總體來說,一體兩翼的研學規劃,既是對旅游規劃設計工作路徑的新補充,也是對研學規劃的探討。
最后,真誠的期待有更多更好的研學規劃在研學領域里被看見,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