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時代背景下,購物中心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從中涌現出不少小體量且具有創新力的小型mall。據統計,2021年3-5萬㎡的社區型商業增量占比達23.87%,較2020年增長3.82%,增幅最為顯著。
小體量一般不超過5萬㎡,往往開發改造成本低,抗風險能力強,遇到疫情等不可抗因素,或者消費市場低迷時可以快速調整方向,避免受到更大損失。
商業體輻射區域為“最后一公里”,商場在做客群市調時更簡便,定位時也可以更精準,商業客流量與收益有一定保證。
因為面積不大,開發商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做“精”做“美”上,也因此,小體量商業大都“小而美”,美得有特色,美得更鮮明,能夠滿足不同客群的各項需求,廣受消費者歡迎。
在粗放型經營時期,小體量商業簡單、粗暴,以商超零售販賣為主,到了以精細化運營為主的時代,則在有限空間內,花大力氣,做大文章,讓小小的商業體釋放巨大的能量。商業地產出現很多經典的、有趣的、創意的,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小而美商業,這些商業獨具魅力,吸引周邊社區、所在城市居民,甚至是全國各地、世界各地的人前來體驗、打卡。
近年來,世界各地就出現了很多經典的小體量商業體,我們甄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看小商業體如何玩出與眾不同的商業吸引力。
內地
北京暖山生活
集文創+體驗+親子為一體的小商業代表
暖山生活位于北京朝陽區北苑地區,是典型的商業社區。周邊白領人群消費能力較強,消費潛力巨大,因此,商業項目定位為滿足周邊商務辦公及住宅人群日常消費。
從體量上看,暖山生活廣場也只有不到3萬平方米,卻是集文創+體驗+親子為一體的小商業代表。
項目共四層,地下二層至地上二層,涵蓋了文創、體驗、美食、時尚零售、親子等業態,其中,地下二層以“文創”內容為主。
設計上,暖山生活精致、小資,提供如家一般舒適感的同時,也為周邊消費者創造了不一樣的生活品質。
上海廣場
商辦融合點亮傳統商業零售新模式
存量時代下的商業改造大多以純商業零售為主,而位于上海最繁華地段淮海中路的老牌商場——上海廣場則另辟蹊徑,采用商辦融合的模式,在眾多小體量商業體中殺出一條新路。
上海廣場在商場3-6層引入大體量聯合辦公品牌WeWork,共占地2.5萬平方米,可提供3600個工位,其業態占比高達56%。而與聯合辦公緊密相關的餐飲娛樂業態占比36%,超品零售則占比8%。
一方面,聯合辦公消耗超過一半的商業空間,對于運營商來說,減少了招商、招租壓力,另一方面,聯合辦公的員工即為商業體固定的客流,對于餐飲、零售等業態有一定的吸引力。
雖聯合辦公占據最大比重,但在建筑設計上,上海廣場并非走冷感風,反而極具視覺美感與藝術氛圍。
外觀上,弧形立面搭配全玻璃幕墻,陽光下耀眼而奪目。內部也沒有采用傳統的商業扶梯,而是以無邊界大樓梯和飛天樓梯替代,增加搭乘時的視覺感受。
此外,上海廣場注重藝術氛圍的打造,在項目開業時,聯合9位國內外藝術家及團隊舉辦同名大展,在大門以及內部空間均放置藝術作品,營造出滿滿的藝術氣息。
上海TX淮海
首個策展型零售空間
TX淮海位于淮海中路,是中國首個創新體驗零售與沉浸藝術融合的策展型零售空間。整整6層中每層樓都有著獨特的社群文化,聚集了當代藝術、潮流、美食、社交等業態。
外觀上最吸睛的為一座高達40米的LED大屏幕,循環播放藝術家作品。
1層MARKET H淮海大市集是全天候美食打卡地,融入了“街道的延伸”、“多元的社群”、“趣味拼貼”等設計理念,將室內空間延伸至街道,打破戶外街區與室內商業空間的界限,重點突出美食社交,增進年輕消費者的交流體驗。
另有街頭潮流、家居生活方式、復古vintage王國等樓層,每一層根據不同定位設計,每一層都讓你仿佛進入到另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展廳”。
TX淮海不僅是購物場所,更是一個傳遞全球創意文化力量的平臺,給了年輕消費者表達自我的獨特空間。
廣州永慶坊二期
“最廣州”老街的“新生”
廣州永慶坊是對西關老街進行的改造項目,致力于打造嶺南文化對外交流窗口。2016年10月,融合了民宿集群、文化體驗店、特色餐飲、創意辦公、文藝展演空間等多類業態的一期開業。2020年-2021年,永慶坊二期分階段開業。
目前已開業的二期聚合了老字號、西關風情體驗區、濱水休閑餐飲區、復合型文化展覽中心、沉浸式文化體驗區、辦公生活區等功能。
在品牌方面,除了引進多家首店品牌外,還有鐘書閣華南首店、奧比咖啡中國首店、茶理宜世“梁祝”主題門店、瞻云酒店粵劇主題門店等合力打造“西關風情”主題。
另外,永慶坊二期注重本土品牌的引入,如廣彩、廣繡、琺瑯、骨雕、欖雕、醒獅等10間非遺大師工作室的廣州非遺街區,以及集納7家廣州小吃味道傳統老店的老字號集合店“荔枝食集”等,成為永慶坊“最廣州”的一張名片。
永慶坊二期還引入了喜茶、茶里宜世、奈雪的茶、恩寧公啡、華為、永慶有禮了、La Fee De Fleur花藝等網紅店,為“最廣州”味道加入新的氣息,也吸引更多新一代的廣州人前來。
中山時代·芳華里
全客層全時段運營的社區商業
約5.6萬㎡的社區MALL卻輻射了中山西沙鎮超80萬消費客群,時代·芳華里在打造上聚焦社區居民,包括上到老人,下到娃娃的全齡客群在生活、飲食、親子、運動的“家門口”消費需求。
并非如普通商場早上十點到晚上十點間營業,時代·芳華里貼合不同社區群體的時間習慣全客層全時段運營:從晨練、早餐的“晨經濟”,到深夜食堂的“夜經濟”,從托育、健身“周中經濟”到娛樂、購物的“周末經濟”,7×24為周邊社區居民帶來創新多元的購物娛樂體驗,實現家門口的花漾時光。
空間打造上以“拿筆小象”IP為主。拿筆小象形象分布在時代·芳華里各處:外廣場45度角仰望天空的藍色拿筆小象雕塑,拿筆小象的畫筆世界“幻想櫥窗”等,充滿了創意與童趣,吸引社區居民乃至全城的眼光。
臺灣
臺中PARK2草悟廣場
跳脫既有商場思路的非典型公園商業
PARK2草悟廣場以臺中知名觀光景點“草悟道”為重要綠軸,將自然科學博物館、市民廣場、臺灣美術館等景點通過一條3公里的“綠色走廊”串聯起來,打造了一個全臺首創的休閑消費場所。
與傳統商場的既定形象不同,PARK2草悟廣場是介于公園和商場之間的空間,其以公園、店鋪、藝文生活為三大主軸,融合綠植景觀、開放式空間、特色選店等元素,體現戶外生活和城市慢活的態度。
商業體涵蓋1F、B1兩層樓,建筑采用半穿透性鋁網,通過不規則蜿蜒的廊道,分隔內外空間,既方便自然采光,又能充分融合綠植。
一些設計細節上獨具匠心,如非洲多寶瓶、酒瓶蘭等旱生植物與店面結合,打造“城市綠洲的獨立沙漠島”概念。
空間內指示圖標打破傳統的冷硬刻板印象,而是通過拼貼、重組的手法形成如涂鴉藝術的字母形態,更為靈動有趣。
品牌方面,雖然在有限的空間內只有16家,卻特色鮮明,保有其獨特性和新穎性,如站著吃烤肉的韓國人氣燒肉店新村,亞洲第一間汲飲式雞尾酒吧Draft Land,臺中知名早午餐品牌Sunday in the Park,首間結合戶外風格與咖啡的選品店ROCKLAND P.L.U.S……
屏煙1936文化基地
屏東文化保存與城市更新的探索
屏煙1936文化基地是在建于1936年的屏東煙葉廠基礎上改造的臺灣第一個大博物館群。4.2公頃的園區內,打造有首座煙葉博物館、屏東客家館,8號、9號倉庫。
煙葉博物館保存了完整的煙葉以及煙葉加工機具,并通過AR等技術展現屏東煙葉種類、耕種以及產業發展脈絡等。
客家館展現了六堆客家先民族群的文化與發展,通過投影、影音等裝置打造沉浸式互動展。
8、9號倉庫是以“屏東大武山”為主題的六大展區,結合投影、香氛、光雕秀等多種藝術、創意與科技表現手法,展現“登大武山”的探險歷程以及壯闊山景、各式生態。
臺南南美春室The POOL
藝術化的可持續商店
以樹為概念,以白色為整體建筑基調,屋頂玻璃覆蓋如葉片般的金屬鋁片的臺南南美春室The POOL看起來不像是一個商業體,更像是個逛完美術館后供休憩的美好空間。
南美春室The POOL位于臺南美術館2館5樓,設計上與美術館結合的同時,呼應臺南的城市樣貌,注重創意美感的同時,又在探討可持續經濟的可能性。
利用廢棄玻璃、金屬碎屑、木頭三種材料設計的桌面,回收大理石制成的小桌燈底座,口吹玻璃的燈罩,極具設計感與美感,讓人無比舒適,身心得以放松。
商業業態只做了餐飲規劃,引入了特色菜品和多款限定甜點等臺南飲食,供逛美術館后休閑之余,胃口同樣得到滿足。
臺南南美春室The POOL作為美術館的補充,設計上極具水準,且有很好的藝文功能,是美術館之外恰如其分的補充空間。
國外
日本東京 NEWoMan
車站的餐飲Mall
日本東京新宿站每天有高達360萬的人流量,NEWoMan就位于這里的南口區域,具有天然的流量優勢。這家小體量的商業體沒有零售,只有5家餐飲店面,因此其全稱為NEWoMan FOOD HALL。
五家餐飲精心甄選,各具特色,涵蓋了世界各國不同風味與特色的美食。從早到晚,形形色色的人流聚集在新宿車站,在這里可以讓胃口得到充分滿足。
餐飲營造出來的繁華景象也提振了該商區的商業面貌,讓新宿街煥然一新。
商場公共部分在男性化設計基礎上,又采用柔和綠色進行氛圍的緩和,讓女性來到這里也不會感覺到違和。
泰國曼谷the COMMONS
小商業體也時髦
在泰國曼谷眾多巨無霸商場中,一家只有5000㎡體量的小商業體卻因小而受到關注,自2015年開業起一舉成為泰國曼谷旅游打卡網紅地,它就是the COMMONS。
the COMMONS目前有兩家店,選址均在富人區,一店是the COMMONS Thonglor,二店是今年1月16日剛開業的the COMMONS Saladaeng。
the COMMONS Thonglor四層建筑體內集結了20多家餐飲、酒吧、特色小食以及各種受年輕人喜愛的美發、健身等生活方式店鋪,并留出更多的開放空間,方便休息、聊天。
空間設計簡約時尚,內部巧妙運用“階梯”原色打通商戶之間的屏障,營造開放、通透的空間氛圍。
the COMMONS Saladaeng外觀最引入矚目的是整片的紅色屋頂,靈感來源于19世紀末,該地區火車站臺亭子紅色的屋頂。
階梯元素同樣貫穿整個項目,指引行人的同時,為店面做了自然分區。階梯每一層設有平臺可以躺坐休憩。
the COMMONS Saladaeng擁有三個樓層:一層The Ground是grab & go(即買即走)外賣快餐和休閑餐廳,以曼谷街頭小吃為主;二層The Market是正餐,提供寬敞舒適的就餐體驗和社交活動;三層The Platform保留了原址的參天榕樹,留出大量的公共區域,是供社區使用的多功能空間。
新加坡白沙浮廣場
傳統商場與露天購物結合的商業體
白沙浮廣場(Bugis Junction+Bugis+)原名lluma,2011年改造后更名,是一個集娛樂和零售于一體的商業項目。雖然商業面積僅有2.6平方米,卻很好地滿足了當地居民的綜合性需求和旅游者的消費觀光需求。
整個商業體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傳統的商場,一部分是露天購物區。業態部分主要分布于商場7層里的不同樓層,比如時尚業態分布在1-2層,餐飲業態主要分布在4樓,娛樂業態則分布于5層和7層。
建筑外立面沿用以前的lluma,水晶網的材質在白天看來閃閃發光,夜晚則會發出絢麗奪目的色彩;內部則采用了曲線形的動線設計,利用創意色彩鋪陳地面,充滿靈動性與趣味感。
白沙浮廣場共有130余個品牌,每個品牌都精心篩選,充分契合了白沙浮街區藝術、教育與娛樂的功能定位,真正讓商業體為當地居民服務,與整個城市充分融為一體。
結 語
小而美商業的集中爆發,為商業體帶來了更多的活力,也讓不同圈層的消費者需求得到實質的滿足,這是我們非常樂意見到的。
當越來越多的小商業崛起,則可能會出現雷同化,讓消費者產生疲勞、厭倦,如何破局,如何從眾多小商業脫穎而出,如何做出你無我有,你有我優的商業,是需要我們深度思考的,也是未來商業關注的重點。
文章來源:和橋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