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徐匯濱江CityWalk字幕畫框爆火出圈,巨型畫框將美學取景運用到極致,自帶字幕與氛圍,框住想要的畫面,滿滿電影感。
美學又稱感性學,其反映的高顏值會產生“溢價效應”,如網絡熱詞中的顏值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美學理念。將美學理念融入到文旅發展中,積極探索“美學+文旅”模式,喚醒當代人深度文旅感官審美,助力文旅新業態出圈。
游之美學+文旅
游覽是旅游活動的核心部分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內容,以極致美學去設計游線,主要可以從城市和鄉村兩大層面出發。
從城市出發,即是City Walk。以步行漫游城市,尋覓串聯城市美學的驚艷的漫步路線,以開放的姿態開展旅游活動,營造城市美學景觀,讓漫游者得到更多的審美享受,做好漫游廊道的打造、漫游節點的建設、公共服務的完善,在城市空間中去探尋身邊的美好、附近的魅力。比較典型的案例是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City Walk路線;
從鄉村出發,即是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用鄉村美學去詮釋鄉愁,將鄉村美學解構為時間、空間、人文三大序列。時間序列,以四季為線索,探尋中國鄉村的時間美景序列;空間序列,分鄉路、廊橋、鄉居、田園、攝影地五大版塊,對鄉村有形元素進行分類研究;人文序列,拓展最美鄉村人文內涵,用民俗、手作、傳統、物產展現最美鄉村的人文之美。用美學空間重構去再造鄉村價值,串聯鄉村美學游線,締造理想田園生活。
比較典型的案例是荷蘭韭菜農田GROW打造了一幅超現實的景象。由羅斯加德工作室設計,舞動的燈光是詩意的,靈感來自科學配方的藍色、紅色和紫外線,可以幫助植物生長得更好,減少高達50% 的殺蟲劑的使用。長滿韭菜的2萬平方米農田里閃閃發光,宛如異世界仙境,實現了科學和藝術相互碰撞的設計。
購之美學+文旅
打造一個極具審美觀感和豐富內涵,又與眾不同、特點鮮明的“美學場景力”空間已成為釋放旅游消費潛力的重要手段。通過對購物商業空間場景化營造和美學概念空間構建,不僅能吸引消費者聚合人氣,更能帶來沉浸式消費體驗。
長春「這有山」無論是建筑設計還是布局規劃,全都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購物中心。將美學理念融入其中,借用依山而建的山地建筑邏輯,山在城中,人在山中,茶社、書店、話劇院、酒店、影院、文創、小吃街、問蟾亭等移步換景,徘徊在山中,尋亭臺、踏山階,仿佛一處都市里的“桃花源”。
娛之美學+文旅
將美學融入到文娛活動之中,構建富有文化內涵的旅游生活方式和美學娛樂體驗場景,拓展旅游活動的文化意義,提升旅游產業的休閑格調。
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是適度的影視美學創新,作為集特色餐飲美食、文創購物、藝術打卡、推本體驗、演藝暢玩、宴席品鑒、休閑社交等業態于一體主題街區,不管是從場景營造,還是故事情景等,無一不展示著大唐的色彩之美、人文之美、藝術之美,彰顯傳統色的底蘊,散發中式美學魅力。
最近開業的美國拉斯維加斯MSG Sphere受到全球矚目,完美地將數字科技、幾何美學等運用到建設與場景中。場館外立體靜態或動態圖像,讓“賽博科技+巨物美學”成為最好的宣傳,尤其是爆火的黃色表情包;場館內全方位投影屏幕、裝置和美學內容,帶來視、聽、觸、嗅等多維度立體沉浸式體驗。
行之美學+文旅
行是聯系旅游者與旅游對象、客源地與目的地的重要環節,旅游交通是實現旅游“行”的必要手段,不同的交通工具會帶來不同的體驗。“行之美學”打造流動的風景線。
從空軌層面來看,今年武漢光谷空軌旅游線開通,車輛造型以“科技之翼”為創意主題,外觀色帶采用“科技藍”,整體設計充滿美學理念和科幻色彩。全車擁有270°觀景功能,部分車廂地板設置透明式觀景窗,毫無遮擋可盡情欣賞,視線所及之處皆是周邊中央生態大走廊的美景。
從公交層面來看,以成都CITY TOUR火鍋巴士為例,推出“公交+戲劇+火鍋”主題限定巴士,把成都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時尚潮流的國際范兒,佐以麻辣鮮香的煙火氣,以一場饕餮光影盛宴展現“成都味道”,開啟城市浪漫互動之旅,重新定義城市生活美學。
從地鐵層面來看,多元化的地鐵空間美學設計為人們出行帶來了豐富的視覺盛宴。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都依托在地文化內涵,運用藝術美學營造更新站點空間和地鐵本身。設計或復古文藝,或極簡深邃,或唯美清新,或融入歷史,或賽博科技······極具視覺震撼的藝術感,顛覆常人的想象空間。
從公路層面來看,山東省平陰縣女神一號旅游公路,以女性成長為主題,建設四大驛站,依托六個農旅節點,因地制宜培育六大特色體驗項目,策劃“女神之眼、田園精靈、海誓山盟、浮光掠影、黃河落日、藝術長灘、流光溢彩、叢林玫瑰、七色彩虹”九個浪漫景觀節點,借助文旅思維和美學鑒賞,打造女性友好旅游目的地的先行區。
從機場層面來看,新加坡星耀樟宜機場作為亞太區主要的航空樞紐,集航空設施、購物休閑、住宿餐飲、景觀花園等多功能于一體,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室內瀑布Rain Vortex,并新增的電子瀑布「水舞奇光」(The Wonderfall),帶領觀眾進入沉浸式之旅。機場美學設計理念和高科技運用,頗受大眾歡迎。
宿之美學+文旅
宿是旅途中重要的環節之一,承載住宿的建筑主體和住宿環境最能引發游客視覺沖擊和情感共鳴,包括建筑構造、建筑色彩、空間營造等藝術美學設計,珍惜地域原有文化特色和融入自然,做好色彩搭配,在滿足視覺審美的同時,傳遞豐富文化情感信息。
阿那亞通過藝術美學和情感定位,構建以興趣愛好為基礎的社群運營,從建筑、文化、審美、藝術、社群、產品、內容等角度盤活資源,打造開放產品業態。從“孤獨圖書館”到“阿那亞禮堂”,再到“阿那亞”系列酒店等。阿那亞將東方美學貫徹到建筑里,將無人接盤的爛尾樓變成精神寄托的生活理想,打造網紅建筑群IP和特色酒店系列。
黃山關麓帳篷客酒店掩映在山巒和云霧之中的“桃花源”,以野奢美學理念為骨架,融入傳統徽派在地文化,以及現代設計手法,打造親近自然卻又不失奢華享受,多次榮獲人民日報、中國旅游研究院等官方權威認可。關麓之美,不止于酒店野奢住宿;野奢之上,更是觸手可及的徽州生活風情的創新性體驗。
食之美學+文旅
在數字賦能各行各業的時代格局下,借助全新的技術形態,依托美學鑒賞,滿足口腹視聽全方位感受,創造出戲劇性的感官體驗,已然成為打造新餐飲的必然。
日本東京的SAGAYA牛肉餐廳由Teamlab藝術團隊設計,將優雅的美食、陶瓷藝術、美學鑒賞與實時投影相結合,投影投射在空間的每一面墻壁和餐桌上,投影的物體大小和形狀會受到餐盤的影響。在傳達美食口味的同時,也可享受幻真幻假的藝術環境,為用餐者獲得多重感官的用餐體驗。
法國名廚Paul Pairet籌備了3年多的時間,2012年在上海開設了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餐廳,由一張長桌、10個位子、20多道前衛料理菜式套餐,全面融合視覺、聽覺和嗅覺等元素,依照每道菜式的味覺主題而量身設計的情境,4個小時、5種感官共同演繹的一場完全沉浸式的美食體驗之旅。
結 語
顏值經濟迅猛發展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美學場景與藝術空間,各地也開始積極探索“美學+文旅”的實際應用,探索如何打造各美其美的文旅美學空間,如何建構生活審美化和審美生活化的美學場景,并由此推動當地文化旅游的創新發展和文旅新消費場景的出圈。
文章來源:奇創旅游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