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張香港街頭卡車拉走多幅地標招牌的照片在網上廣為傳播,傳言宣稱香港會將霓虹燈招牌統統拆掉,后被證實該圖片為合成,香港特區政府屋宇署也向媒體表示從沒有針對霓虹燈招牌采取大規模執法行動。
但香港的“古董”霓虹招牌確實越來越少,近年來,出于安全考慮,香港屋宇署加強了針對危險及廢置招牌的執法,“美都酒樓”“南昌押”“梁添刀廠”等多塊地標式霓虹招牌相繼被拆除,很多人也擔心香港這一標志性的文化產物就此而消失。
招牌不僅是商家的門面,也是城市特色的體現。規范街道沿街店鋪招牌本來無可厚非,但近年來許多城市對招牌進行統一管理,“一刀切”做法并沒有真正提高城市的規范化建設水平,反而讓城市變得呆板,失去活力和特色。
雷同的城市
失落的游客
統一的招牌其實也是城市發展趨同化的折射,小到一間店鋪、一個招牌,大到一座古城、一個小鎮,如今許多城市逐漸從千差萬別變得千城一面。
以古城、古鎮為例,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域建筑都有其獨有的特色,各具亮點。比如徽派的青瓦白墻、磚雕門樓,蘇派的園林式布局,晉派的斗拱飛檐等,而現在許多古鎮天南地北位置不同,但是建筑風格、業態布局都趨于一致,整體都是中間一條路,兩邊是商鋪,紀念品和特色小吃大同小異,市場流行什么就引入什么,例如今年竹筒奶茶走紅以后,許多古鎮都引入這一特色。這些相互模仿、相互借鑒的古鎮不僅破壞了原有的歷史文化風貌,喪失了應有的韻味、特色和價值,也讓游客產生審美疲勞。
同時,消費主義的盛行以及觀光打卡所帶來的高度專一化同樣也使城市變得千篇一律,之前在流量和熱度的誘惑之下,許多地方都打造了所謂的“小京都”“小圣托里尼”“小巴黎”“小瑞士”,只為吸引游客前來拍照打卡。
而近一兩年,西安不夜城的爆火也引得諸多城市效仿,從黑龍江、山東到湖北、廣西等,全國各地均涌現出不少不夜城,這些不夜城的主題雖然各有特色,但都會依托一個歷史文化主題,主打燈光秀、街頭表演、街區美食、夜景游覽等概念,大多都是“換湯不換藥”,看起各有特色,實則本質都一樣。
市場的熱點和游客的喜好不斷改變,那些曾經火熱一時的同質化古城以及各種“小京都”如今大部分已經“涼涼”,現在快速復制粘貼的不夜城又會火多久呢?
城市做旅游
從哪里出發
旅游業與其他產業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他產業的項目追求標準化,項目成功以后可以在異地快速復制粘貼,實現規模化、產業化,而旅游業追求的是個性化、差異化,項目的成功與否受諸多因素影響,標桿案例無法異地復制,例如知名的阿那亞、袁家村,這么多年其他地方也無法打造出第二個阿那亞和袁家村。
旅游的個性化、特色化首先是基于已有的資源,但旅游產業發展了幾十年,那些具有差異性的一流旅游資源早已開發殆盡,剩下的都是一些“邊邊角角”。那城市的旅游“個性”從何而來?一座城市的文旅產業的發展絕不是只靠某一個項目,城市旅游的“個性”是從全局規劃、從市場、從產品而來。
首先是資源梳理,從自然資源、區位交通到消費結構、市場趨勢等多維度進行分析,以自然資源為例,山水是大部分地方最常見的自然景觀,就單體資源對比,山比不上張家界,水比不上九寨溝,但可從數量上、特點上做文章,以點帶面,串珠成鏈,推動集群化發展,例如打造山地自行車、山地馬拉松聯賽,每一座山都是不同的賽場,或者結合其他產業,主打旅游+康養、旅游+體育等。
其次是產品建設,在前期資源梳理、市場趨勢分析的基礎上,打造區域唯一性、獨特性的旅游產品,這既要有重資產不斷投入,也要有輕資產不斷創新,更離不開政府對文旅產業的扶持。
再次營銷宣傳,如今年輕人已成為旅游市場的主力軍,所以無論是宣傳渠道還是宣傳形式,最好契合年輕人的喜好,通過活動、事件等推出不同的創意營銷方式。
以河南為例,從《唐宮夜宴》到《洛神水賦》再到《龍門金剛》,河南依托當地文化特色打造的“中國節日”系列節目多次在全網出圈,這些節目不僅帶火了出鏡的河南博物院、龍門石窟、云臺山等景區,也帶動了文化和旅游的發展,河南也進一步深入實施“行走河南 讀懂中國”的文旅融合戰略,推出各種利好政策推動文旅的發展,包含“引客入豫”獎補、“鄭汴洛”旅游專項促銷等。
此外各地市趁熱打鐵,各自依托不同特色優化產品供給,例如洛陽市聚焦“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策劃舉辦“古都夜八點”文旅消費集聚區點亮系列活動。濮陽市大力發展文旅特色夜間經濟,打造馬頰河創意小鎮、金堤河夜經濟藝術燈光秀、東龍湖音樂噴泉秀等網紅打卡地和文旅商綜合體。漯河市精心培育漢字文化游、食品工業游、鄉村生態體驗游等精品線路。
一系列舉措也讓河南旅游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單,今年國慶河南共接待游客8480.1萬人次,位居全國第一,旅游收入也達到了587.6億元,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
游客的需求和觀念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任何熱點、爆點都只是一時的,城市旅游產業發展如果一味地迎合流量,全然模仿借鑒,最終就會失去吸引力,保持乃至創造城市的特色與個性,才是旅游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
文章來源:CTDU中旅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