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十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觀念的改變,人們越來越多地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出門旅游的人數也越來越多,需求的井噴也刺激供給側產品的增加,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像黃山、故宮、張家界等優質旅游資源早已瓜分殆盡,如今景區從短缺變為過剩,許多旅游資源平庸、同質化現象嚴重、經營模式單一的景區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對于新入場的景區而言,傳統的景區項目開發、運營思路已不適用于當下旅游市場,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中構建適合當下游客需求的文旅項目?總結一句話就是,沒有創新就沒有生意。創新包括四個方面,分別是業態場景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業務模塊創新以及營銷宣傳創新。
業態場景創新
無場景,不文旅。單一的觀光游已無法滿足游客的需求,在觀光的同時越多越多的游客希望能深度參與其中,滿足其新鮮感、體驗感,例如此前涉及推理破案、實景解謎、換裝扮演、組隊尋寶的劇本殺走進景區、古鎮等多元的文旅場景,并且從長沙文和友、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到長安十二時辰,近幾年全國爆火的案例無一不是場景的創新,而當下景區業態場景創新中,最受歡迎的莫過于沉浸式業態,包括但不限于沉浸式夜游、燈光秀、演藝、展覽、街區等。
例如延安紅街的《再回延安》情景體驗劇,游客可以融入劇情,在行進中體驗紅軍長征時爬雪山、過草地的艱辛。聲光電結合的產品有拈花灣的核心夜游產品《禪行》,該表演采用沉浸式、行進式結合的表現手法,以半山銜日、拈花廣場、五燈湖和微笑廣場四個地標性景點為載體,以觀演融合的全新模式,營通過聲、光、電、動態雕塑、無人機、AR等科技手段營造出斑斕奪目的奇幻效果與炫酷多彩的視覺氛圍,讓游客既是鑒賞者,又是體驗者。
除了沉浸式之外,旅游產品的創新也可以依托景區“IP”結合其他業態,例如大唐不夜城推出的“盛唐密盒”表演,其實問答的形式許多景區都有,“盛唐密盒”的爆火在于并非單一的你問我答,而是融入了當下深受年輕人喜歡的脫口秀,在與上臺觀眾的互動中,他們不斷接梗,并且反應速度快。例如“雞柳是雞身體上哪個部位”,觀眾回答為“雞的劉海”,房大人及時接梗,“先生真乃當代臥龍”,讓觀眾捧腹不禁。
商業模式創新
旅游資源的開發、運營涉及多方利益,為了適應市場需求,理想的模式多方共同參與、利益共享。尤其是鄉村旅游項目,那些成功的案例大都是政府、投資者、運營商、村民等多方形成“利益共同體”,政府引導,引入社會資本,讓村民變為旅游市場參與者,例如袁家村、篁嶺古村在商業模式均有別于傳統的鄉村旅游項目。
因為政府搭臺可以完善基礎設施,給予政策扶持,并協調解決景區開發過程中土地征遷等問題,投資者的引入是為了解決前期開發的資金問題,引入運營商是“專人做專事”,他們更了解市場,可以進行系統的規劃、策劃、宣傳、運營,讓村民參與其中既能保持鄉村特色的生活氣息,也能提升就業,帶動村民收入增長。
業務模塊創新
僅靠門票收入創造旅游收入紅利的時代已經過去,像黃山、泰山這樣聞名全國的景區如今也在增加業務模塊,拓展新的營收來源成為景區發展的關鍵轉折點,一是二消產品的打造,例如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火遍全國景區的文創雪糕等,這些產品創新就是探索二消增長的路徑之一。
二是業務的拓展,如黃山旅游大力發展的徽菜業務,今年上半年徽菜業務營收同比增長86.77%至1.14億元;在數字藏品大火之際泰山景區也順勢發行了多款產品,去年9月20日據泰山景區發布數據顯示,景區發行了6期共22款數字藏品,總營收達300余萬元;已簽約待發行還有6期共30款,預計營收達700萬元。
營銷宣傳創新
如今旅游產品太多了,游客都挑花了眼,“酒香也怕巷子深”,景區的營銷宣傳必不可少,不過景區的宣傳不能像過去那樣簡單拍一個形象片就行了,現在景區的營銷需要玩出花樣才能傳播更廣,像上半年文旅局長紛紛拍攝短視頻宣傳,從策馬奔騰、唱歌跳舞到cosplay、演電影等,這種形式就是創新的一種。
單個景區勢單力薄,景區可聯動多個景區組團營銷宣傳,推出“盲盒產品”,例如湘陰舉辦的2023大學生“特種兵”游盲盒挑戰賽。在挑戰賽中,大學生可以通過抽盲盒的方式解鎖每日行程,挑戰“飛花令”“city walk”“紙船大戰”等競賽項目,借助“特種兵式旅游”解鎖湘陰各個地標。
當然,景區的創新是建立在市場需求之上,同時還要考慮到產品創新的投入產出比,千萬不要隨便跟風創新,去年引入露營劇本殺,今年引入沉浸式演藝,明年又換新的……因為之前有一些景區為了引入劇本殺不僅改造了部分設施,同時還招募了許多NPC工作人員,景區的確因此吸引了許多新的游客,但后期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加之新的旅游熱點涌現,生意又冷清下來了,綜合計算成本時,并沒有帶來經濟效益。
總而言之,無論什么創新,都需要因地制宜,畢竟景區營業是為了創造利潤,無法帶來收益的創新都是空談。
文章來源:CTDU中旅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