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寶山區顧村鎮的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占地面積3.09平方公里,2012年經市經信委批準掛牌成立,是上海首家以機器人為主題的特色產業園。為上海八大智能制造核心區。2021年被認定為上海市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園區。先后被授牌為國家機器人檢測評定中心、上海市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等。2023年成為國家工信部首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而這一切,都是以“存量盤活”提質增效為前提的。
向低效存量要發展空間
以大量物流倉儲、初級加工、鋼材堆場為主業的顧村工業園區,成立于1994年,隨著區域功能轉型和經濟發展,該工業園區產業能級低、畝均產出低、安全隱患多、管理難度大、對交通和環境負面影響嚴重等問題越來越突出。
2008年,園區通過盤活存量工業用地,成功引進了上海發那科機器人企業,首次嘗到了“用存量土地換發展增量”的甜頭,并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開始主動對園區進行多種方式的調整盤活,創新運用收回閑置土地、股權收購,整體租賃,與企業合作開發、空間置換、鼓勵企業自主轉型等多種方式,圍繞機器人產業,開展系統性的“騰籠換鳥”。
2010年,發那科機器人的一期項目建成,在園區內形成了新產業龍頭的引領效應,2012年申報“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成功,進一步確立了園區新的主導產業。到2014年,發那科一、二期共占地近100畝,三期達到了431畝,總量達到了521畝,全部都是通過盤活原有低效工業用地、“騰籠換鳥”實現的。同時,2012年調整胡莊金屬制品廠地塊,使鑫燕隆一期項目于2014年成功入駐園區,成為機器人產業鏈重要的一環。2015年以來,對園區內的市北玻璃廠、新格有色金屬、鳳威、斯加科、寶力水泥、佳龍實業、盛江耐火材料、創業紙張等進行了調整盤活,解決了機器人產業發展所需要的發展空間問題,激活了一大批沉淀已久的低效工業用地,使園區迎來了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期。
效果圖
向智能制造頻拋出“橄欖枝”
——以收回閑置土地再利用的方式,引進的賽赫智能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赫智能”)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汽車智能制造領域的設備供應商,屬于汽車行業的上游行業,下屬有6家控股企業。“賽赫智能”主要客戶為整車生產商及一級供應商,擁有完善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體系,主營產品包括車身連接與組裝設備、車輪裝配與檢測設備、整車總裝與整車下線檢測設備等三大主要產品以及與此相關的信息化、智能化工業軟件系統。公司目前主要服務的客戶既包括捷豹路虎、阿斯頓?馬丁、福特、豐田等整車生產商,也包括北汽奔馳、北美通用、克萊斯勒、一汽大眾等一級供應商。目前正積極布局大飛機復合材料機身組裝線、大型飛機發動機組裝流水線等核心技術在國內落地,車輪智能裝配線以及車輪智能檢測站、高速高精度多軸高端機器人運動控制與伺服控制系統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另外,中交數據中心等項目也通過同樣的方式成功引進等。
——以股權收購的形式,收回寶靈制藥地塊的地面資產,和清華大學合作引進清控科創項目;盤活航發機械廠廠房資源引進易卜半導體項目;收回聯合氣霧資產,與復寶實業合作,引進復旦軟件園項目等。
——整體租賃調整企業物業,經過對印刷四廠物業的重新布局和優化,成為費勉儀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費勉儀器”)的新辦公地。成立于2014年的費勉儀器,是一家以大科學裝置的研發、設計、集成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涵蓋了真空技術、低溫技術、薄膜制備以及等離子技術四大塊,已申請專利146項(其中發明專利49項),代表性產品已在全球多個高校、實驗室和半導體企業廣泛應用,為知名的高端儀器供應商。同樣通過整租方式,為江西佳時特數控技術有限公司量身定做產業空間,使國內領先的高端精密數控機床、高端精密零部件制造及自動化柔性生產線設計、制造、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找到了合適的生產經營場地。該公司通過多年的技術攻關和積累,形成了高精密機床從設計、制造、調試,到應用等一系列核心技術能力,自主研發的高速數控機床填補了國產空白。
羅浩斯科創中心(效果圖)
一一合作開發獲得增量。園區與聯東合作,引進聯東U谷項目,實現工業上樓;與上海大學合作,在原鴻達球鐵廠地塊引進柴火空間項目。
一一鼓勵企業自主轉型。支持羅浩斯、葆禾智谷以及歐際柯特、神龍等多家企業轉型升級,淘汰原有業態,引進新產業。
近十五年來,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堅持契而不舍“調結構、盤存量”,先后調整土地1727畝,占園區現有工業用地面積(2842畝)的60.77%。使淘汰劣勢行業、發展優勢產業真正落到了實處,結出了碩果。
圍繞機器人構筑產業鏈
目前,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已集聚機器人和智能制造上下游全產業鏈眾多代表企業,形成較為完整的生態產業鏈,上游產業涉及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等,代表企業有柏松機電設備、允仁傳動等;中游產業主要涉及本體技術以及規模化量產,以上海發那科、途炫機器人等為代表;下游產業主要包括銷售貿易,物流、技術服務、商務服務等領域企業,代表企業有傲鈴自動化、趵諾自動化、錚實光電技術等。
目前涉及機器人產業鏈的企業占園區總量的80%以上。園區已入駐271家機器人上下游企業,高新技術企業62家,小巨人企業6家,上市、掛牌企業7家,專家工作站1家,院士專家服務中心1家,戰新企業18家,專精特新企業39家,規模以上企業58家。2016年至2022年期間,科研技術服務業企業由17家增長至56家,稅收增長14.7倍;擁有高新技術產品收入的企業數從20家增長至62家,高新技術產品收入規模由51.3億元增長至146.5億元,企業數量、收入規模均實現翻三倍增長。從專利權賬載金額來看,2022年6家擁有專利權的企業賬載金額6435萬元,是2017年的3.8倍。
上游企業上海阿為特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專注于科學儀器、醫療器械、交通運輸等行業的精密機械零部件制造商,提供新品開發、小批量試制、大批量生產制造一站式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該企業入駐上海機器人產業園以來快速成長,近日,通過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委員會2023年第47次審議會議,成為寶山區首個新三板順利轉板北交所企業。
中游企業為成立于1997年的上海發那科,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制造商發那科與上海電氣的合資企業。發那科總部位于日本富士山下,由于其在工業自動化的成就,也被外界稱為“富士山下的黃色巨人”。公司主要為汽車工業及一般工業領域的用戶提供機器人,以及包含機器人的自動化成套生產系統的銷售、安裝和服務。
下游企業視比特機器人成立于2018年,總部位于長沙。2021年在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成立研發總部。在天津、寧波、加拿大、塞爾維亞、捷克設立了辦事處,在3D視覺算法、機器人柔性控制、手眼協同融合、產線級機器人協同、工廠級智能規劃與調度等方面均有國際領先技術和行業落地應用。在重工業智能分揀產線、汽車行業大尺寸高精度三維量測、物流行業動態分揀機器人等方面填補了國內空白,一批核心產品已經在工程機械、智慧物流、汽車工業檢測與測量等領域大面積交付使用。
隨著園區的不斷集聚發展,德國賽赫智能、奧地利伏能士等多家機器人領域的龍頭企業,以及鑫燕隆、快倉(寶山)全球智能機器人研發總部、汽車產業互聯網等以智能裝備制造為主體的總部型企業均已落戶園區。形成了“以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共生”的企業集群,園區機器人及智能制造上下游產業生態鏈日臻完善。其中機器人和智能制造是特色鮮明的“產業牌”,上海機器人產業園作為寶山打造科創中心主陣地建設的承載區和成果轉化區,重點聚焦機器人本體研發制造、核心智能部件設計制造、智能機器人集成應用和智能硬件展示應用等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鏈高端核心領域。
文章來源:上海轉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