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端午節假期延續了從元旦、春節到五一節的增長趨勢。6月10日,文旅部公布端午假期出游數據,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1.1億人次,同比增長6.3%;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403.5億元,同比增長8.1%。但經測算,在出游人均消費方面并未刷新紀錄。
本文將介紹部分省份的端午假期文旅“亮眼成績單”,并結合市場總結端午游的6個特點。
多地“成績單”出爐
6月11日,多地文旅部門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端午”假期接待游客人次及旅游收入均超去年。
北京市假期共接待游客779.2萬人次,旅游消費100.9億元。鄉村游累計接待游客135.1萬人次,同比增長16.3%;營業收入17273.4萬元,同比增長8.3%。
上海旅游大數據監測,假日三天,上海市共接待游客761.52萬人次,同比增長13.24%;市賓旅館平均客房出租率為58%,同比增加3個百分點。市主要旅游景區(點)累計接待游客316萬人次,同比增長37%;
根據聯通大數據,天津市假期共接待游客667.51萬人次,其中本市游客311.57萬人次,外省游客355.9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5.09億元。
重慶市累計接待國內游客701.44萬人次,同比增長9.5%;實現旅游總收入41.23億元,同比增長17.9%。
經測算,福建省端午假期全省累計接待游客680.41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9.6%,比2019年同期增長35.3%;游客旅游總花費48.3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5%,比2019年同期增長34.0%。
河南省共接待國內游客1443.4萬人次、同比增長14%,旅游收入64.5億元、同比增長16.2%;與2019年同期相比,接待人次增長52.9%,旅游收入增長43%。
遼寧省端午節假期共接待游客1026.5萬人次,同比增長40.4%;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7.6億元,同比增長51.7%。省內7家5A級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36.69萬人次,同比增長8.65%。
據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消息,端午假期各地節日氛圍濃郁,安徽省接待游客1937.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1.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7%、13.9%。鄉村旅游接待981.8萬人次,旅游收入4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3%、16%。重點觀測的100家“皖美民宿”共接待游客1.6萬人次,收入267.2萬元,同比增長7.3%。
廣東全省累計接待游客1924.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91.1億元。其中,全省4A級及以上景區接待游客610.6萬人次,納入監測的14段古驛道沿線重點區域共接待游客86.9萬人次,納入監測的13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共接待游客46.3萬人次,納入監測的100個鄉村旅游點和歷史古村落接待114.3萬人次,納入監測的75個重點公共文化機構接待52.6萬人次。
據江蘇智慧文旅平臺監測:端午假期(2024年6月8日0時至10日16時),江蘇省納入監測的634家A級旅游景區、195個省級以上鄉村旅游重點村、45家省級以上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和202家文化場館去重后共接待游客1190.4萬人次,游客消費總額4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和15.1%。
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獲悉:端午節假期,全疆接待游客568.58萬人次,同比增長11.30%;實現旅游收入57.57億元,同比增長25.88%。
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數據顯示,假期接待國內游客877萬人次,是2023年的1.05倍,是2019年的1.17倍;實現國內游客總花費59億元,是2023年的1.15倍,是2019年的1.27倍。
寧夏回族自治區累計接待國內游客206.61萬人次,旅游花費13.9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72%和9.97%。
根據手機信令大數據建模分析顯示:湖南省共接待游客1368.81萬人次,同口徑比去年端午假期增長23.7%。其中,過夜游客856.48萬人次,占62.57%,一日游游客512.33萬人次,占37.43%;省外游客93.74萬人次,占6.85%,省內游客1275.07萬人次,占93.15%。假期三天過夜游客平均停留時長為1.588天,省外過夜游客平均停留時長為1.529天,本省過夜游客平均停留時長為1.593天。銀聯商務大數據建模分析:全省游客人均每日花費為523.88元。經測算,端午假期3天,全省游客總花費達96.81億元,同口徑比上年端午假期增長25.34%。
傳統景區依然后勁十足
湖北省文旅廳信息顯示,端午節三天,全省A級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579.42萬人次,較2023年、2019年同比分別增長22.37%、增長44.17%。
安徽省文旅廳信息顯示,大黃山90家4A級及以上景區接待游客76.8萬人次,門票收入279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65.6%、64.3%。黃山、九華山、天柱山景區接待游客同比分別增長93.5%、44.4%、90.6%。
從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四川省納入統計的891家A級景區三天假期累計接待游客1260.09萬人次、門票收入10939.1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2.33%、6.23%,較2019年分別增長49.67%、53.85%。
江蘇省10家A級旅游景區舉辦端午賽龍舟帶動游客量同比增長15.7%。民俗文化體驗游、展覽參觀游等受到熱捧,南京博物院、中國揚州大運河博物館等文博場館端午主題體驗活動名額爆滿。
寧夏回族自治區A級旅游景區接待游客120.36萬人次,旅游花費4546.0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2.36%和增長33.44%。
傳統民俗活動體驗火熱
今年端午恰逢文化與自然遺產日,多地旅游景區紛紛推出民俗活動,渲染節日氣氛,吸引游客參與。
在河南,開封府開展贈送香囊、投壺品粽等“宋潮”民俗活動,清明上河園的萬粽迎賓、端午科考為游客帶來北宋端午體驗。信陽雞公山景區“國風端午民俗節”加入祈福元素,通過與游客包粽子、做香囊等擦亮“吉”文化標簽。新鄉南太行各景區舉辦端午游園會、詩詞對弈等民俗活動,讓游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廣東省龍舟活動氛圍熱烈,吸引眾多省內外游客現場觀看“打卡”。廣州市舉辦“五月五·龍船鼓”活動,組織數十龍船隊伍赴荔灣湖“趁景”再續592歲鹽步老龍與泮塘老龍結契情佳話。江門市舉辦2024全國龍舟大聯動“嘉士利杯”江門(開平)國際龍舟邀請賽,為游客奉上龍舟活動觀賞體驗之旅。清遠市舉辦2024年廣東龍頸龍舟錦標賽、2024年英德市龍舟賽、連州西岸鎮非遺賽龍舟民俗活動、白廟疍家游龍活動等活動,邀請數十支龍舟隊伍揮槳競渡,吸引數萬名旅客群眾前往觀賽,部分賽事同步進行網絡直播,吸引了二十多萬人觀看,點贊量超兩百萬。
遼寧省各地“粽”情歡樂,體現出濃濃的民俗煙火氣。撫順赫圖阿拉城和清永陵分別以“安康端午 粽享皇城”和慶祝“清永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周年”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為游客帶來獨特體驗。鞍山千山景區、動物園等推出的香囊艾草DIY、非遺漆扇制作、旱地龍舟等民俗文化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熱情參與。鐵嶺銀岡書院、世外桃源景區等推出中醫藥文化體驗、畫紙鳶、墨香書法等文旅活動,讓廣大群眾沉浸式體驗端午文化。
在福建,2024福州國際龍舟邀請賽、福州長樂三溪村夜賽龍舟、莆田端午“爬龍船”等賽龍舟活動吸引眾多游客現場觀賽體驗。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推出的端午“洗河”傳統民俗活動、寧德周寧縣舉辦的“七步八浦龍端午民俗節”活動也都人潮涌動。2024福州國際龍舟邀請賽、福州長樂三溪村夜賽龍舟、莆田端午“爬龍船”等賽龍舟活動吸引眾多游客現場觀賽體驗。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推出的端午“洗河”傳統民俗活動、寧德周寧縣舉辦的“七步八浦龍端午民俗節”活動也都人潮涌動。
城市夜游夜娛受到熱寵
在這個端午假期,多地的夜經濟如同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展現出了熱鬧與繁華,也釋放出強大的消費活力。
湖北省夜游項目“出圈”,打造假日旅游爆品。武漢推出《粽葉飄香·龍舞江城》端午節主題燈光秀,亮相武漢兩江四岸,用燈光創意展現粽子、龍舟等端午元素,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蔡甸花博匯景區推出“知音花月夜潑水電音節”,吸引大批游客參與潑水狂歡和電音派對。襄陽華僑城奇幻谷推出“奇幻夜光大巡游”“奇幻煙花光年”等夜游場景,奇夢海灘水樂園打造“奇幻火星音樂節”等大型夜間娛水演出,均備受游客親睞。端午期間,襄陽奇幻度假區共接待游客超過8萬人次。十堰桃花源街區的夜游、夜宴、夜購、夜娛等多業態元素受到游客追捧。孝感雙峰山途居露營地篝火晚會、天嶼湖水上煙花秀、草坪音樂派對、天幕露營燒烤、彩燈大世界成為熱門打卡項目,迎來夜游消費高峰期。
在河南,“醉美·夜鄭州”“古都夜八點”“鼓樓夜市”“洹河夜游”品牌效應持續放大,各地休閑街區和街頭公園燈火輝煌、人流如織。鄭州順城街的音樂、美食、老建筑,讓各地游客感受到了老鄭州的獨特魅力。眾多游客在洛陽廣州市場步行街休閑打卡、品嘗美食,感受多彩夜生活。開封大宋不夜城匯集好吃好看好玩多種業態,給游客帶來“宋代夜生活”體驗。安陽殷墟考古文旅小鎮、古城倉巷街、縣前街成為游客夜游網紅打卡點,使安陽“越夜越精彩”。許昌2024端午美食匯、鄢陵音樂啤酒文化節,為游客備足各種特色美食。漯河食尚年華田園綜合體舉辦美食評選,讓游客參與評比十大名菜、十大名面、十大小吃。
夏日特色游玩項目精彩紛呈
當端午假期遇上高溫天,親水戲水、登山納涼、啤酒美食等消夏避暑新玩法成為游客的“心頭好”。
在天津,津南區天山海世界米立方的水上電音趴和哪吒鬧海系列活動、北辰區天津曙光水鎮的水上夏令營活動、靜海區崇泰莊園的歡樂水世界帶領游客開啟一場奇妙的仲夏歡暢清涼之旅。薊州區盤山景區國潮盤山詩詞文化節暨“粽情端午,暢游盤山”和黃崖關長城景區《大明邊塞》黃崖關長城沉浸式文化演出及夜游黃崖關長城活動,集文化藝術、賞景納涼、娛樂休閑于一體。炎炎夏日,蚶子、蟶子、扇貝、海膽等進入最肥美的季節,各大商圈和美食店鋪推出一系列河海兩鮮和津味燒烤、特色砂鍋以及各式刨冰、酸梅湯等夏季特色美食。
端午假期期間,四川省的東郊記憶、三花川劇團、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內“擠”滿了年輕人,他們既在潮流先鋒的文創園區里,盡情釋放青春活力,同時又在煙火氣的最深處,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新煙火主義”旅游趨勢漸起
傳統節假日激發了人們對國風文化、特色民俗的探索欲望。在攜程平臺上,可以體驗端午特別活動的景點超過百家,如安居古城端午龍舟會、夜上黃鶴樓荊楚主題游園會、方特樂園端午主題活動等;平臺上端午相關日游線路有數百條,包含了采艾蒿、做香囊、觀看非遺表演、漢服旅拍等國風體驗項目。
文博游繼續引領“國潮風尚”,有特色主題的博物館在端午假期更是搏位出圈。
充斥著特色非遺表演、傳統文化體驗項目的古鎮在端午假期大放異彩。報告中端午排名第一的古村宏村,假日里推出古黟漳河花船表演、水戲端午·全民狂歡宴、廣德王國端午尋寶大作戰等20余項特色活動,景區內及周邊的大部分民宿預訂在端午假期的前兩天基本飽和。
此外,民俗文化游正在逐漸成為端午包車游的流行趨勢。端午小長假包車游訂單同比增長超一成。在廣州順德看龍舟游龍和水上市集,在古鎮嘉興感受“裹粽”大賽、香囊制藝,將非遺手作、特色美食等民俗體驗融合,游客更喜歡在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的碰撞中暢享端午“樂游”之旅。
除了 “新中式”“國潮”等文化旅游之外,攜程研究院發現,更日常、更chill的“新煙火主義”旅游正在給大眾“洗腦”,形成一種日常化、休閑化的“家門口”旅行方式。端午期間“粽情天地,嗨啤津夏”天津夏日文旅主題活動正式啟動,假日的天津橋邊音樂匯第二季也同步拉開帷幕,連續三場“國粹芳華”京劇專場演出在天津海河畔舉行,吸引了許多市民及游客感受國粹魅力。石家莊搖滾演出季的持續火熱,也成為了市民和外地游客感受城市魅力的又一選擇。于近日正式開啟“全民PK賽”的貴陽路邊音樂會,為旅行者“在路上”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和情緒價值。告別走馬觀花、“打卡式”旅游的年代,如今的游客更希望通過一次旅行獲得更豐富的心靈感受,更高的情緒價值,甚至是能放空雜念由旅行注入活力。
“家門口旅游”又香了
受端午假期“前后不接”難拼假、以及居民常態化旅游的影響,周邊短途游或 “家門口旅行”又開始“香”了。
攜程端午報告顯示,周邊游及本地游訂單占據假日近7成旅游訂單;端午周邊游預訂量同比去年增長近兩成。杭州、南京、上海、廣州、蘇州、北京、天津、濟南、成都、深圳位列周邊游熱門目的地前十。
以“2小時高鐵圈”為代表的周邊短途游引領假日風潮。從交通運輸部獲悉,6月8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超2.27億人次,環比增長20.9%。其中鐵路客運量達到1690萬人次。
攜程端午報告顯示,1-2小時高鐵圈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川渝等地區。其中,深圳-廣州、上海-杭州、北京-天津、上海-蘇州、上海-南京、上海-嘉興、石家莊-北京、寧波-杭州、成都-綿陽、義烏-杭州為主要熱門線路。
此外,端午短途自駕游依舊火爆。攜程報告顯示,短途周邊自駕游占比高達九成,客源一半來自一線城市,同城取還車的比例達94%。成都、三亞、烏魯木齊、海口、昆明、上海、貴陽、西寧、北京、伊寧位列端午自駕游前十大熱門目的地。
游客越來越偏愛選擇靈活化、個性化的出游方式,在慢節奏旅行、深入體驗、放松休閑中享受生活。云南、青海、甘肅、內蒙古、貴州等地成為年輕人自駕游、避暑游的熱門選擇。“影視+文旅”雙向賦能,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的熱播帶動以新疆阿勒泰地區、伊犁州尼勒克縣等為代表的自駕游目的地持續火熱。北京環球度假區、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珠海長隆度假區等“門票+酒店”的自由行套餐備受歡迎。
文章來源:巔峰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