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憑借優良的交通條件、完善的基礎設施、深厚的文化底蘊、龐大的人口基數、強大的消費能力愈發成為旅游活動的重要場所,集合客源地、集散地、目的地三大角色于一身,是旅游業發展不可或缺與替代的核心環節。
城市旅游以其“短時、低成本、高頻次”的特點在現代化快節奏的生活中迅速發展起來,成為一種新文旅現象,通過深入城市街角巷尾,在滿足游客休閑娛樂需求的同時更細微地感知城市、洞察城市、融入城市,發現身邊的美好。本文結合當下消費者價值觀趨勢,將城市旅游進一步細分為“城市漫游”“城市夜游”“城市美食巡禮”“城市潮流打卡”“城市微生活”等五類。
城市漫游
找回正在消失的“附近”,讓人與城市的連接更加緊密。
隨著大眾旅游由觀光轉向觀光與休閑并行,人們對于旅游的期待不再僅僅滿足于看景觀、逛樂園,更希望“走出景區、深入城市的大街小巷”,去深度體驗一座城市的風土人情與煙火氣息。由此,一種名為“城市漫游”的城市休閑方式悄然流行。“城市漫游”即“Citywalk”,以近距離、易決策、高頻次、深體驗為典型特征,是一種漫步探索城市的休閑方式,人們在尋常的城市里探索不尋常,重新發現附近的美好與驚喜,強化與城市之間的緊密連接。
城市夜游
夜間旅游激活城市發展新動能,成為消費新亮點。
“白天的城市專注生產,入夜的城市釋放消費”,人們通常將一天的18:00-22:00點稱為夜間經濟的“黃金四小時”,在這一時段的經濟產值則被稱為“夜間經濟”。據統計,我國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夜間經濟”已占全天服務業營業額的50%,重慶三分之二以上的餐飲營業額是在夜間實現的,城市中的居民和游客在這一時段游樂歡愉,盡享城市夜生活的精彩繁華。“夜間經濟”的興起繁榮,使城市文旅休閑空間得到了有效拓展、消費場景得到極大豐富,除KTV、餐飲、購物等傳統夜游業態外,“文化夜市”“夜游博物館”“夜游景區”等不斷進入人們視野,沉浸式演藝、劇本秀、光影秀、音樂節、livehouse、漢服游園等新體驗項目也層出不窮,成為城市文旅的重要組成和吸引力構成。
城市美食巡禮
食住行游購娛,食是旅游發展的優先要素。
在旅游“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中,食是旅游發展的優先要素。有關數據表明,城市的美食街、小吃街等地段的酒店往往是城市中最熱門的酒店,每逢節假日通常是“一房難求”。“食” 在旅游六要素中的地位快速上升,不再僅僅是一次旅行的組成部分,而是在線上平臺的相關美食話題和攻略的互動下成為旅游者決定前往某一目的地的重要動機,成為旅游吸引物體系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繼“跟著山河去旅行”“跟著文化遺產去旅行”之后,人們開始熱衷于“跟著美食去旅行”,去目的地品嘗時令食材、地道風味也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現實選擇和出游原動力,并由此產生了“美食地圖”“城市美食打卡清單”等類型的旅游產品。
城市潮流打卡
以藝術為原點,鏈接游客、成為體驗城市的新窗口。
隨著游客旅游決策行為逐漸由熱門景區景點驅動轉向超越物質滿足的精神文化需求,旅游偏好則更加側重于能夠提供情緒愉悅和社交體驗的項目,在決策中充分張揚個性與偏好,更有可能因一個趣味話題、一場在線社交互動和某種情感連接而奔赴一場旅行,在一場集體性的社交狂歡中獲得精神滿足和情感鏈接,以藝術、科技、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的“博物館旅游”“國潮旅游”“時尚市集”“音樂節/演唱會”等城市潮流打卡正成為新時代游客體驗城市的新窗口。
城市微生活
慢節奏沉浸式,感受城市底蘊,挖掘在地文化。
“城市微生活”是一種短而小的在地生活化旅游體驗,因為能夠讓游客以一種“當地人”的視角探索和發現城市中的小美好以及體驗深度化、方式休閑化、消費品質化而廣受市場青睞。對比以往到此一游、走馬觀花、打卡趕集的“快餐式”“外來者”旅游方式,城市微生活將角色定位為“本地人”,將體驗內容定位于“城市生活”,傾向于以一種“無景點”的旅行方式深入當地人的空間、匹配當地人的生活方式,以一種在地的、深度的、散漫的、沉浸的、多角度的全新體驗,去品鑒一方水土、品味一方美食、了解一方文化、參與一方活動、體驗一方生活,短暫地成為一方人,感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浪漫。
城市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形式,正逐漸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無論是“城市漫游”“城市夜游”“城市美食巡禮”“城市潮流打卡”還是“城市微生活”,將不再僅僅被視為一種休閑方式,而是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和方式的體現。人們將更加注重在城市旅游中發現自我、提升自我,通過這種方式與城市建立更深厚的情感連接。
文章來源:陜西省旅游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