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主要議題,以學習和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為實現路徑,對我國“三農”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在這一背景下,如何發揮農文旅融合發展優勢,以新質生產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實現農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目標至關重要。在未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農文旅融合將成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標志著我國鄉村發展將進入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為重要突破口的新階段。
堅持統籌農文旅資源導向,促進農文旅產業協同發展
農文旅融合發展要堅持以“農業為本、文化為魂、旅游為韻”的發展理念。堅持資源導向,發展智慧農業,加快現代化農業建設步伐,合理利用自然風光、農田農事、古村落等各種鄉村旅游資源,深入挖掘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等傳統文化精髓,注重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和創新,挖掘農文旅產業的深層價值,根據原有的鄉村資源基礎進行創新,調整產業結構,延伸文旅產業鏈。整合鄉村、景區、民宿、餐飲、交通等旅游資源,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務,建設鄉村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鄉村旅游精品工程,提升文旅產品價值,從而實現鄉村文化活態化、鄉村風景景觀化和鄉村居民富裕化,推動農文旅產業有機融合和高質量發展。
開發農文旅特色產品,全力打造鄉村獨特IP
根據每個鄉村的旅游資源特點,找準特色產業及發展模式,打造農文旅特色IP。深入挖掘鄉村的農耕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工藝文化、建筑文化和紅色文化等文化資源,加快旅游名村、特色莊園、特色民宿的建設,開設參與感、體驗感、互動感較強的農文旅項目,開展民俗文化演出等文化娛樂活動,鼓勵鄉村旅游文藝創作,打造農文旅特色品牌。加大對古建筑和古村落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力度,建立和完善村史館,增強公眾的文化和文物保護意識,提升鄉村文化和農文旅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真正把農文旅產業打造成促進富民增收的特色產業。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文旅智慧化發展
首先,加快道路、水、電、網絡等農文旅相關基礎設施以及停車場、餐館、公共廁所等配套設施的建設,增設觀光車、公交車等公共交通設備,完善加油站、充電樁、騎行棧道等交通配套設施,提高自駕游的安全程度。其次,將現代化農業管理理念、先進技術和設備等引入農業,使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和智能裝備等與農業相結合,實現農業生產的精準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有效提升農業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再次,充分利用數字技術,通過5G、AR、VR、物聯網等新技術,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智能推送服務,包括智能導覽、智能化安全監控等,設置線上游覽設施和二維碼掃描導覽,讓游客通過掃碼就能了解景區景點的基本情況以及文物的歷史故事等,提高游客的旅游美好體驗感。
規范農文旅產業服務標準,提高服務水平
首先,健全農文旅產業的管理制度,包括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衛生管理制度、秩序管理制度、文明管理制度等,規范農文旅經營主體的營業資質,嚴格把控食品安全、住宿安全、人身安全等安全標準,保持景區內與景區外的產品和服務價格基本一致,嚴厲打擊和懲罰欺詐游客的惡劣行為。其次,堅持入職前和入職后的定期培訓制度,強化對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培訓內容應涵蓋農業旅游基礎知識、接待禮儀、服務意識、衛生管理、食宿注意事項等。嚴格實行培訓合格上崗制度,考試合格者方能頒發上崗證,禁止無證上崗。再次,必須明確獎懲制度,對于遵守規章制度、服務質量好的農文旅產業經營者給予獎金或榮譽證書等各種物質或精神方面的獎勵;反之則進行經濟懲罰,情節嚴重者吊銷營業執照。
借助農文旅數字化平臺,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
充分運用數字化技術賦能農文旅產業發展,建立農文旅綜合數字化平臺,開展農文旅專項推廣活動,展示當地特色農產品,通過電商直播帶貨等網絡營銷模式提高農產品銷售量,帶動農副產品增值,并依托數字化平臺對鄉村文旅項目進行流量宣傳,迅速提升當地鄉村旅游的知名度,探索線上與線下結合、體驗與銷售聯通的營銷模式,激發游客的興趣,塑造農文旅融合品牌,讓村民足不出戶得到較高收益,提升村民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另外,可運用智慧文旅平臺的大數據監測功能,對重要路段和景區的車流量、人流量等做到實時監測,提高游客出行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合理開發農文旅資源,制定環境保護政策
首先,要樹立“保護為主、合理開發”的理念。政府要發揮自身的引導職能,強化宏觀方向調控,政府在進行調控期間,要以當地經濟發展現狀及農文旅資源等為依據,對資源承載力、環境容量等進行充分測算和考量,有針對性地制定縣域旅游發展的長期、總體規劃,從而保障旅游開發與生態保護之間的協調共贏。其次,制定環境保護規章條例,對盲目開發鄉村、過度開發鄉村以及游客污染環境的行為,給予強有力的懲罰和制約,對于隨意進行張貼廣告、污水排放、擺攤營業以及垃圾堆放等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嚴厲處罰。再次,每年投入專項資金進行鄉村環境的治理與維護,并且要對鄉村環境治理、保護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與個人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最后,加大鄉村資源保護宣傳的力度,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使之成為鄉村資源的合理開發者與自覺保護者。
建立人才引進機制,加強農文旅人才隊伍建設
面對當前農文旅產業復合型人才缺乏的問題,政府應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才引進、培育和扶持政策:第一,政府應制定并完善農文旅專業人才的引進機制,提高人才的薪酬待遇水平,多形式、多渠道招賢納士,例如實施鄉村振興歸巢計劃、農文旅人才開發計劃等,創設良好的創業環境,增加人才回鄉創業的動力,充分發揮農文旅人才的智慧和力量。第二,依托高校、專業培訓機構以及人才實訓基地,對于農文旅從業人員、農家樂經營者、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等,定期開展與農文旅相關的政策法規、經營管理、服務禮儀等業務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通過外部聘請和內部培養相結合,培育一支專業素質強、技能水平高的農文旅產業人才隊伍,不斷提升農文旅行業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推動農文旅產業的高質量融合發展,推動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現。
【免責聲明】本文由飆馬商業地產整理編輯,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