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國慶出游熱潮,多座旅游城市為了拓寬游客的體驗場景,進一步滿足夜間消費需求,紛紛推動24小時“不打烊”消費場景的延展。長沙夜市和早市“無縫銜接”,成都春熙路商圈凌晨一點依舊熙熙攘攘,北京夜間藝術展、夜游美術館集等各種形式的休閑文化活動在晚間上線。各地創新供給,不斷優化公共服務環境,走出單一“煙火氣”業態的夜間經濟,借助數智手段豐富消費者出游選擇,逐步融合聯動多個消費場景,使消費者的選擇更加多元,帶動“不打烊”的消費活力持續攀升。
“24小時城市”概念衍生
在全球化與信息化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節奏不再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自然時間表,而是轉向更靈活多樣的模式。城市運行和生活的全天候特征促使城市規劃和治理開始關注夜間問題,催生出“24小時城市”(24-hour city)的概念。
24小時城市的概念最初源于英國,強調城市服務和活動的全面性和連續性,既在白天擁有繁榮的商業和生產活動,又能在夜晚持續滿足居民、游客和工作人群的日常生活、休閑娛樂、出行和安全等需求該概念已經從增加夜間消費的單一經濟目標擴展到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維度,以滿足人們的多樣化需求。
成都街頭營業至凌晨五點的火鍋店
它反映了城市對不同生活節奏的包容性,是城市中直接或間接發展的各種經濟和社會功能的復合體。作為一種城市發展愿景,24小時城市戰略主要出現在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城市,它不僅滿足了數字時代打破時空限制、實現彈性生活方式的內在需求,也成為推動城市治理模式變革、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戰略選擇。“24小時城市”一詞與24小時經濟(24-hour economy)、夜間經濟(night economy)密不可分,有時甚至被視為同等的概念。
全球各地“24小時城市”的涌現
發展夜間經濟是24小時城市戰略誕生的根本原因,但不同社會背景下各城市的目標設定有所不同,所延展出的夜間活動也各具特色。
例如倫敦,2007—2016年間,受經濟衰退和經營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倫敦的夜間經濟縮水的同時,夜間文化喪失、就業減少等問題也接踵而至。這促使當地出臺24小時城市政策以恢復夜間經濟活力。
晚間熱鬧的倫敦街頭
從實施成效看,2018年,倫敦夜間商業活動每年創造的經濟收入達到170億—260億英鎊,夜經濟總量達全國總量的40%;夜經濟從業者160萬人,占倫敦勞動人口總量的1/3。
夜間商業活動,為倫敦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也成為倫敦的一張名片。今年9月17日,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宣布,倫敦知名購物街牛津街(Oxford Street)將于兩年內打造成行人專用區,禁止包括自行車在內的各類車輛駛入,以帶動銷情,并為倫敦的“夜經濟”提供助力。
牛津街景|來源:視覺中國
而日本東京作為著名旅游城市和“夜經濟”發展的先驅,其舉措包括延長文化設施的開放時間,舉辦煙花大會等傳統文化活動,增加文藝演出,增設監控設施,確保民眾人身和財產安全等,通過在一些節假日的深度拓展,發展了不少“夜經濟”的典型場所。主要由全國性社會組織、地方商業團體、經營者和區政府主導,官民一體推進“24小時日本”。新宿、銀座、澀谷、六本木等服務差異化人群,以豐富的夜間活動促進城市夜經濟發展。如澀谷一帶聚集了很多24小時經營的居酒屋、酒吧、Live House,甚至拉面店也會營業到凌晨五點,不斷刺激夜間消費。
東京城市夜景
擁有“東方威尼斯”美名的泰國首都曼谷一直以來以“旅游城市”的形象示人,眾多的流動游客及其帶來的“吃喝玩樂”的需求,催生了曼谷活躍的服務行業,也催生了發達的夜間經濟,夜市、劇場等旅游目的地受到廣大游客歡迎。
曼谷作為泰國最具潛力的夜生活城市之一,政府正致力于通過綜合規劃,打造安全、便捷且充滿魅力的夜間體驗。這包括發展娛樂、餐飲、文化、購物等多個領域,以及建設地標性建筑、優化燈光音響效果、舉辦創意項目和藝術音樂節等,以吸引本地和外國游客。
夜晚曼谷街頭小店|來源:泰國瀾象網
并且泰國政府已經采取了一些具體措施來促進夜間經濟,如允許曼谷、春武里、清邁、普吉島和蘇梅島等關鍵地區的娛樂場所營業至凌晨4點,以延長經濟活動時間。此外,政府還鼓勵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增加產品多樣性并滿足消費者需求。泰國前總理他信·西那瓦近期也表達了對泰國經濟發展的新愿景,其中特別強調了娛樂綜合體和夜間經濟的重要性。
國內24小時“不打烊”消費場景
我國“24小時經濟”相較歐美起步稍晚,但發展非常迅速,國內24小時營業場景在不斷更新,為多種業態融合煥活提供了可能。
1、24小時餐飲。
當前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快餐店已成常態,并且逐漸向整個餐飲業滲透。“凌晨一點鐘。”成都春熙路商圈附近的一位老媽兔頭商家表示,暑假期間來成都市區旅游的游客增多,他決定調整自己的營業計劃,準備更多的產品,同時將營業時間延長一個小時。凌晨兩點可以去蹄花店吃蹄花,凌晨三點還有客人在吃燒烤,并且不乏有火鍋店營業到凌晨或是24小時營業。成都的“鬼飲食”專指深更半夜在街頭巷尾擺出供人解饞加餐的小食攤,這座煙火城市歷來就有夜食的傳統。
成都深夜營業的餐飲店
95后、Z世代是夜間經濟的主力軍,而夜間消費中,吃喝是主流,占比超過48%。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中,能夠滿足飽腹和提供情緒價值的新茶飲也躋身夜間賽道。據餓了么數據顯示,在歐洲杯賽事期間,成都咖啡、炒飯、漢堡等美食在0至5點的外賣量同比去年增長超過100%,凌晨奶茶訂單上漲73%。規模稍大一些的新茶飲門店,如24小時營業的喜茶、霸王茶姬等,成為年輕人深夜社交的新去處。
有分析人士認為,突破了常規營業時間的限制,意味著能有更多與消費者接觸和陪伴可能的機會,將有助于提高品牌形象、促成更多交易,擴大盈利的可能性。
2、24小時健身房。
有吃必有練,24小時健身房在國外十分常見,但在中國也才發展不久。這些年24小時智能自助健身房正以每年近千家的速度進行擴展,其發展的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國家對于全民健身的大力推動和人們對自身健康狀況的關注度大大增強。
24小時自助健身房是指在一定范圍內不需要有員工進行管理,通過智能化技術實現全自動化運營。這種運營方式可以讓會員隨時隨地進入健身房進行鍛煉,不再受限于開放時間。此外,24小時自助健身房還可以提供更個性化、更私密的健身體驗,讓會員更加方便自如地進行鍛煉。
集裝箱式智能健身倉
在北京和上海,24小時健身房尤其受到運動愛好者歡迎。一間不打烊的健身房會讓消費者心理上感到舒適,讓消費者在安排健身計劃的時候更少顧慮,甚至會刺激健身時間不寬裕、健身意愿不強的消費者產生健身需求。
3、24小時書店。
24小時書店是實體書店的一個子門類,即24小時不打烊的實體書店。臺灣誠品書店敦化南路店1999年率先采用此模式,而且是誠品書店四十余家分店中唯一一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2014年4月,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開始24小時營業,成為北京第一家24小時書店,一度成為業內熱點,受到年輕人的熱烈推崇。而今天,在北上廣深等城市,24小時書店已變得常見,雖然部分書店出現了停止運營的情況,但整體而言,24小時書店是實體書店行業經營的一個亮點。
從公益性角度看,24小時書店是城市精神文化的地標,作為公共文化空間、城市記憶空間和市民交往空間,對文化意涵交融、城市形象構建和個人交往具有重要意義。從經營模式看,24小時書店對數字時代書店的轉型探索提供了可借鑒的創新模式。如北京三聯韜奮書店三里屯店、三聯韜奮書店三里屯店等24小時實體書店均采用了多元經營模式,在銷售圖書的同時,都設有閱讀空間或咖啡廳,并售賣文創產品、開展線下活動等。
書店中夜讀的讀者們|來源:書香中國
對于24小時書店來說,提供給讀者一種理想的豐富的立體的情感體驗是經營之本。讀者可以在任何時候閱讀和購買自己喜歡的書籍,挑選心儀的文創產品,或者只是來喝一杯咖啡、聽一場講座。除了這些日間經營也能提供的體驗,24小時書店還倡導把夜間閱讀變成一種生活方式,進而轉化成購買行為。這些都是與讀者建立情感連接、形成情感認知甚至維系情感關系的邏輯鏈條。
4、24小時寄遞服務店。
今年5月,湖南順豐在解放西街頭開出了全國第一家24小時營業的寄遞服務店,主要是為了應和長沙“夜經濟”發展,滿足游客夜間寄遞需求。據工作人員介紹,門店采用三班倒的形式,確保寄遞點24小時營業,主要寄遞的品類以特產居多,游客們隨手買,隨手寄,完全沒有“負重逛街”的后顧之憂。
長沙順豐24小時寄遞服務店
一部分人群認為,快遞企業作為服務行業,24小時營業也屬于商業行為,通過滿足用戶需求來賺錢無可厚非。而還有部分則持反對意見,認為夜間寄件的游客寥寥無幾,其他企業可能效仿內卷,影響員工休息,造成資源浪費。
但快遞業的24小時運作早就有先例,雙十一購物節剛剛火爆時,幾乎所有的快遞企業均采取24小時運轉狀態,快遞夜收夜派也是常態。而今在諸如長沙解放西這種特定城市的熱門地段,24小時營業的快遞店的出現也無可厚非。
從順豐嘗試24小時營業可以看出,行業整體仍有增量的情況下,處于內卷競爭的快遞企業,包括順豐、京東、三通一達在內,也在不斷嘗試新的服務模式,希望從慣性競爭中突圍。
5、24小時自助密室。
從年輕人的喜好出發,現在的夜間休閑空間不僅有24小時自助KTV、棋牌室,還衍生出了24小時自助密室。
四川德古拉密室是全國首家24小時云自助密室,目前上線了一款24小時主題劇情,并且它不會因為無人自助,而出現動線平庸、謎題卡頓等現象,依舊具備沉浸感,在線上平臺就可以進行游戲場次預定。玩家預訂成功后,店家會再次來電確認。在游戲開局當天,玩家只需掃描大門的二維碼,就可進入到游戲的等待區。當所有玩家到齊后,AI云助手將關閉店門,并進行入場視頻的播放,并且部分互動操作也會放在觸摸屏中,便于玩家操控游戲進度。
那么如果解密解不動,又沒有工作人員怎么辦。游戲過程中,智能助手會實時識別,難度提示也會層層降低,直到玩家解出為止。而且雖然現場沒有工作人員,但依舊有人遠程控場,保證游戲的流暢進行。
自助密室中玩家在觀看進場視頻|來源:德古拉密室
與人工營業的24小時密室相比,自助密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用工成本,并且固定的密室劇情也方便了工作人員進行后臺管理,簡化了工作量。雖然每個可自助的密室劇情都要進行智能化設計,與人工營業的密室劇情可選量相比有所減少,但其“自助”的亮點仍然會吸引許多密室愛好者前去打卡。
結語:夜購、夜食、夜游、夜娛、夜宿、夜行,24小時經濟在逐漸滲透人們的日常生活。而24小時經濟并不是簡單地將運營時間拉長,而是要有計劃、有目標、創新性地擴展夜經濟范圍,延伸夜經濟概念,豐富夜經濟場景,保障夜經濟發展;大力開展夜間購物餐飲、休閑娛樂、體育健身、文化演藝等活動,促進商旅文體融合發展,增強夜間消費活力;培育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夜經濟發展集聚區和多業態融合發展的夜經濟場景;從而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業態多元、管理規范的夜間經濟發展格局。
【免責聲明】本文由商業地產智囊整理編輯,文章來源于沉浸城市,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