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爆發如同一記重錘,重重地敲擊在商業地產行業之上,使其原有的運營模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商場關閉、客流銳減、商家經營困難等問題接踵而至,讓商業地產行業陷入了困境。然而,危機往往與機遇并存,在疫情的倒逼之下,商業地產運營模式加速變革與創新,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數字化運營全面加速
疫情期間,線下商業活動受限,消費者的購物習慣被迫向線上轉移,這極大地推動了商業地產的數字化運營進程。一方面,商業地產項目紛紛搭建線上銷售平臺,通過直播帶貨、小程序商城等形式,將線下商品搬到線上,滿足消費者足不出戶的購物需求。例如,一些大型購物中心與電商平臺合作,邀請商家入駐,消費者可以在電商平臺上瀏覽商場內各品牌的商品,并下單購買,由商家或商場提供配送服務。
另一方面,數字化營銷手段得到廣泛應用。商業地產項目利用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進行線上推廣,通過發布精彩的內容、舉辦線上互動活動等方式,吸引消費者的關注,提升項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例如,不少商場在抖音等平臺上開設官方賬號,發布商場內的時尚穿搭、美食推薦、優惠活動等視頻,吸引用戶點贊、評論和分享,從而為線下商業引流。同時,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精準營銷也成為常態。商業地產運營商通過收集和分析消費者在線上平臺的行為數據,了解消費者的偏好、需求和購買習慣,進而制定個性化的營銷策略,提高營銷效果。
此外,數字化運營還體現在商場的管理層面。利用智能化系統,實現對商場內設備設施的遠程監控和管理,提高運營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例如,智能照明系統可以根據商場內的人流量和光線情況自動調節亮度,既節能環保,又能保證照明效果;智能停車管理系統能夠實時監控車位使用情況,引導消費者快速找到車位,并實現線上繳費,提升消費者的停車體驗。
體驗式消費深度升級
疫情使得消費者對于消費環境的安全性和體驗感有了更高的要求。商業地產項目開始更加注重打造深度體驗式消費場景,以吸引消費者前來。在空間設計上,增加了更多的通風設施和開闊空間,減少封閉區域,提升消費者在商場內的安全感。同時,通過營造主題化、場景化的購物環境,為消費者帶來獨特的體驗。例如,一些商場打造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主題街區,將傳統建筑風格、民俗文化元素與商業相結合,讓消費者在購物的過程中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
體驗式消費還體現在業態的豐富和創新上。除了傳統的購物、餐飲業態外,增加了更多的休閑娛樂、文化藝術、健康養生等業態。例如,一些商場引入了沉浸式劇本殺、藝術展覽、瑜伽健身館等新業態,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此外,加強了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互動體驗。商家通過舉辦各類手工制作活動、美食烹飪課程、親子互動游戲等,增強消費者的參與感和粘性。例如,一些家居品牌會舉辦家居裝飾 DIY 活動,邀請消費者參與,讓消費者在體驗中了解產品,提高購買意愿。
綠色健康理念融入運營
疫情讓人們對健康和環境的關注度大幅提升,商業地產項目也將綠色健康理念融入到運營之中。在建筑設計和裝修方面,采用環保、健康的建筑材料,減少室內環境污染。例如,選用低甲醛的板材、環保的涂料等,為消費者和商家提供一個健康的室內環境。同時,加強商場內的通風和空氣凈化系統建設,確保空氣的流通和清新。一些商場安裝了高效的空氣凈化設備,能夠有效過濾空氣中的病毒、細菌和有害顆粒物,為消費者創造一個安全的呼吸環境。
在商業業態的選擇上,更加傾向于引入綠色健康相關的品牌。例如,有機食品超市、健身器材專賣店、健康養生餐廳等受到青睞。這些業態不僅符合消費者對健康生活的追求,也為商業地產項目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競爭力。此外,商業地產項目還積極開展綠色環保活動,如垃圾分類宣傳、環保公益講座等,引導消費者樹立綠色環保意識,營造良好的商業氛圍。
社區商業成為新熱點
疫情期間,社區商業因其便利性和貼近消費者的特點,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因此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商業地產運營商開始加大對社區商業的布局和投入。在業態規劃上,更加注重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增加了生鮮超市、便利店、藥店、美容美發店等生活服務類業態。例如,一些社區商業項目引入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生鮮超市,居民可以通過手機 APP 下單購買生鮮食材,超市提供配送到家服務,極大地便利了居民的生活。
同時,社區商業也在不斷提升服務品質和體驗感。通過打造社區鄰里中心,為居民提供休閑娛樂、社交交流的場所。例如,在社區商業內設置圖書館、親子游樂區、社區活動中心等,豐富居民的業余生活。此外,社區商業還加強了與社區居民的互動和溝通,通過建立社區微信群、舉辦社區文化活動等方式,增強居民對社區商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靈活租賃模式興起
疫情給商家帶來了巨大的經營壓力,為了幫助商家渡過難關,同時也為了穩定商業地產項目的租戶結構,靈活租賃模式應運而生。傳統的固定租金模式在疫情期間給商家造成了沉重的負擔,許多商家因無法承受租金壓力而選擇閉店。因此,商業地產運營商開始采用更加靈活的租賃模式,如 “保底租金 + 提成租金” 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商家在經營困難時期可以按照較低的保底租金支付,當經營狀況好轉后,再按照銷售額的一定比例支付提成租金,這樣既減輕了商家的前期壓力,又能激勵商家努力提升銷售業績。
此外,短租模式也逐漸流行起來。對于一些新興品牌或季節性產品,商家可以選擇短租商鋪進行試營業或短期促銷活動。這種模式降低了商家的租賃成本和風險,同時也為商業地產項目帶來了更多的新鮮感和活力。例如,一些網紅快閃店、限時主題展覽等通過短租商鋪的形式在商業地產項目內開展活動,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為項目帶來了人氣。
疫情后商業地產運營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革與創新,數字化運營、體驗式消費升級、綠色健康理念融入、社區商業發展以及靈活租賃模式興起等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商業地產運營商只有積極適應這些變化,不斷創新運營模式,才能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商業服務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