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農業是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進行延伸開發的,具有引導城市家庭體驗鄉村氛圍和田園生活的功能。而發展親子農業旅游必須真真實實將農業生產經營好,如果將農業生產表演化,那就勢必失去鄉村旅游的原汁原味,削弱鄉村旅游對外來游人的應有魅力。
那么,目前有哪些較為成熟的發展模式呢?以歐美地區為例,以下這6種模式較為典型。
一、租賃模式——親子開心農場
歐美親子農業伴隨著休閑農業而產生,在經歷了萌芽、觀光采摘、操作體驗度假三個階段之后,目前,歐美發達國家的休閑農業己經進入發展的最高階段——租賃,以親子開心農場為代表的市民農園模式是農業租賃經濟 最具代表性的產物。通過租賃模式,城市兒童可以和父母一起體驗農業生產、經營以及收獲的過程,享受農耕生活的樂趣。
二、森林幼兒園模式——自然教育法
森林幼兒園起源于丹麥。丹麥媽媽艾拉·法拉陶每天帶著自己的兩個學齡前的孩子,偶而也和鄰居的幼童一起同行到森林去散步,媽媽們發現天天在戶外活動的孩子們要比一般的孩子更樂于互動交流、身心平衡、較少生病,而且體能也較佳。
于是,在20世紀50年代初這群幼兒的父母親聯合起來成立了世界第一所森林幼兒園。此后,森林幼兒園在丹麥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受到廣泛重視,并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傳播和發展,尤其是在德國。
在這類幼兒園的日常課程中,傳統的教室被蔥郁的黑森林取代,孩子們整日在戶外活動,觀察動植物、燃篝火、爬樹、做游戲、畫畫,想休憩的時候,孩子們就躺到由樹樁和樹枝做成的巨大“沙發”里。德國許多室內幼兒園每周也都會帶領孩子們去附近的森林里旅行一次。目前全德國已有超過1500個森林幼兒園,并逐步向英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擴展。
三、融合發展模式——“綠色假期”
在意大利旅游業中,有一支新興的生力軍——農業旅游,也稱作“綠色假期”。它始于上個世紀70年代,發展于80年代,到了90年代已成燎原之勢。截止1996年初,意大利全國20個行政大區,已全部開展農業旅游活動,尤以托斯卡納大區更為突出,每年接待的國內外農業旅游者達20萬人次。
意大利政府對“綠色假期”旅游也作了如下規定,讓其成為了以此冠名的旅游模式的特色:
1. 接待游客用房必須是非農業生產活動用房;
2. 游客的食物全部或大部分必須是本農場或當地農場的產品;
3. 組織接待游客的有關人員必須是非農業直接耕種和飼養人員;
4. 農業旅游應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要內容;
5. 農業旅游主要利用農場的現有資源和條件,允許維修原有的莊園或別墅,不準蓋新的;
6. 少數農業旅游開發較早且較好的大區,規定農業旅游收入不得超過農業總收入的1/3,否則加大稅收比例。
四、鄉村博物館模式——歷史大課堂
鄉村博物館是城市人緬懷鄉村生活,農村當地人追憶往昔生活的場所,盛行于英國、德國、挪威、瑞典、加拿大等眾多歐美國家。
鄉村博物館往往以一個特色突出的村寨為載體,通過靜態的設施展示和動態的生活展示滿足參觀者獵奇的心理,是兼具區域性、文化性的民俗展示園地。對于兒童來說,鄉村博物館是了解鄉村生活變遷、區域歷史沿革的體驗基地;對于父母來說,可以在這里追憶歷史,給孩子講授歷史知識。
五、鄉村休閑娛樂模式
歐美親子農業中,通過鄉土化的休閑體驗和趣味性的鄉村娛樂活動,為消費者提供簡單、有趣的鄉村生活體驗。
在環境營造上,追求原汁原味,注重對自然、人文景觀的保護,盡一切可能將旅游對自然景觀的影響降至最低。
在交通工具上,以步行為主,拖拉機、觀光馬車、小火車、自行車等是最常見的交通工具。
在產品設計上,以簡單化、原生態和趣味性為主,玉米迷宮、稻草堆、小豬賽跑、牧羊犬趕羊等都是受人青睞的親子產品。
在農場,小朋友們可以喂山羊、駱駝、小鴨子,還可以騎木馬,行走在鄉間小道上可以盡情地釋放童真天性。
六、農業創意節慶模式
在美國農業節慶中,有南瓜節、草莓節、櫻桃節等創意節慶活動。其中,草莓節有北卡羅來納州草莓節、田納西州草莓節、加州草莓節、佛羅里達草莓節等農業節慶歷史悠久、形式多樣,包括草莓采摘品嘗、副產品加工制作、草莓小姐選舉等,還專門針對兒童和殘疾人設計了眾多娛樂項目。
【免責聲明】本文由飆馬商業地產整理編輯,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