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逐漸成為市場的新贏利點,“共享+”模式迅速推廣起來。“共享農場”作為一種平臺化思維的產物,對于政府、農莊主、農民以及城市消費者而言,可謂“四贏”局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共享農場的相關概念。
共享經濟逐漸成為市場的新贏利點,“共享+”模式迅速推廣起來。“共享農場”作為一種平臺化思維的產物,對于政府、農莊主、農民以及城市消費者而言,可謂“四贏”局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共享農場的相關概念。
共享經濟發展到現在,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時期比今天更火熱,而農業領域的第一道“共享”曙光,出現在了農場里!目前,田園綜合體和美麗鄉村建設在全國范圍的熱度都在持續升溫,“共享農場”的孕育空間正在慢慢變大。那么共享農場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要借助哪些載體,又是如何實現盈利的呢?
01
何為“共享農業”
“共享農場”作為一種平臺化思維的產物,對于政府、農莊主、農民以及城市消費者而言,可謂“四贏”局面。
對于政府而言,“共享農莊”模式,通過使用權的交易,將農莊的閑置資源與城市需求之間進行最大化、最優化的重新匹配,將不確定的流動性轉化為穩定的連接,間接地縮減了城鄉差距問題。
對于農莊主和農民而言,通過產品認養、托管代種、自行耕種、房屋租賃等多種私人定制形式,不僅可以降低經營風險、提升產品附加值,還能夠和以往低頻消費的用戶建立強連接。
對于城市消費者而言,有一方良田,播撒夏秋之繁實,有一處宅院,納三五好友,賞四季之風月,幾乎是人生最大幸事。
02
共享農場發展空間巨大
1.從政策的角度上來看
“共享農場”業態發展可以說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2016年11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三權分置”放活了土地經營權,為包括“共享農場”在內的現代農村農業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礎。
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2018中央一號文件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當下國家正大力鼓勵“旅游實現鄉村振興”,“共享農莊”業態模式的發展隨之也將愈加清晰。伴隨著國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下發,共享農場成為新的發展風口。
2.從市場需求上來看
這些年隨著農村人口的大量進城,農村被閑置的資源越來越多,房屋、土地等等都是極龐大的市場,城市中的房屋閑置出現了愛彼迎等一些短租平臺,但是農村這塊的閑置資源還沒有一個大的平臺來進行整合。
現在房產、工程等行業的投資熱逐漸式微,原先在這些行業中積累一定資本的老板們也在尋求轉型,于是他們開始把目光放在更傳統的農村市場上。而養老問題也日漸呈現,在二胎政策開放后,兒童教育這方面也備受關注,這一切問題的交匯,促使“共享農場”的出現非常有前景。
共享農場的鬧騰,現在還僅僅停留在農業圈內;在農業圈外,共享農場的影響力可能還沒有前兩年民宿帶來的熱度高。總的來說,共享農場有市場,但是缺乏一個吸引人的模式,去打開市場。共享單車紅紅火火,但也只成就了摩拜和ofo,還有依靠阿里這個大樹的哈羅單車,其余基本死亡。
03
政府重點扶持的5類“共享農場”
1、產品訂制型
對消費者認養的農作物建立檔案,嚴格按照約定標準進行生產。產品成熟后,按照消費者的要求既可配送到指定地點,也可進行代銷,將銷售收入返還消費者。
2、休閑養生型
鼓勵農村集體組織和農民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發展特色民宿客棧,吸引消費者特別是“候鳥”前往農莊休閑養生度假。打造“民宿+農地”休閑養生產品,把經營權租賃給“候鳥”人群、城市居民,用于農業生產或農事體驗。
3、投資回報型
消費者及投資主體通過眾籌等方式募集資金用于發展“共享農莊”,農莊為消費者及投資者提供農資供應、技術指導、托管代種代養、產品銷售等配套服務,消費者及投資者按約定獲得實物或投資收益回報。
4、扶貧濟困型
引導消費者及投資主體與貧困村或貧困戶直接對接,消費者認養貧困戶的農作物或者承租貧困戶的農地、農房,貧困戶通過出租土地、房產或以土地、房產入股獲得財產性收入以及通過打理農莊獲得務工收入,實現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
5、文化創意型
立足特色資源,吸引各類藝術家、創客利用品牌設計、故事挖掘、藝術再造、農業科普等文創藝術方式,打造特色農莊。
04
共享方式
產品共享:以個人訂制或團購訂制等形式,為消費者提供海南熱帶特色農產品直供、認種、認養等訂制服務。
農莊共享:利用獲得的建設用地、集體建設用地或盤活利用空閑農房、宅基地,采取合作、租賃等方式,發展共享農莊。
土地共享:將菜地、果園或其它農地劃分為若干小塊,以共享的方式,將其經營權租賃給消費者,用于農業生產或農事體驗。
資源共享:將農場閑置的場所、公共空間等資源釋放出來,以租賃、合作等形式滿足消費者需求。
項目共享:以合作方式共建農莊,或共建某一特定的項目,消費者及投資者按約定獲得實物回報或投資收益回報。
05
共享農場的盈利點
1.賣產品
有些水果基地采用采摘活動,從而把農產品賣出去。這比你去尋找渠道銷售賣是不是更有價值。共享農場大多都是走標準化有機種植的路線,有了會員的見證,產品質量有目共睹,在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的今天,優質農產品的價值只會不斷提升。不僅賣農產品可以賺錢,還能發揮其附加價值,加工、配送、餐廳……都可以囊括其中。
2.租賃
依靠租賃賺錢是農業共享模式的最可靠的保證,通過提供租賃服務可以實現資源的價值。其中,比較多的就是土地租賃、農機租賃。
共享農場永遠不缺可以租賃的資源,只要農場還有閑置資源沒有完全被利用起來,就能租賃出去,既能賺錢又有社會效益。
比如,農場或者合作社耗資百萬購買的收割機。一旦完成了自己農場或者合作舍的收割任務,剩下的時間可以通過租賃的方式服務周邊的農民。
3.資本運作
這一點有點像共享單車模式,把平臺打造成資金池,通過聚焦錢和資源,之后再通過資本運作,從而完成財富再造。
農場的會員多了,自然共享農場就成了一個資金池,會員費、認領費聚集起來,可以用于投資其他項目。不過這樣的資本運作必須謹慎,要有科學的規劃和風險預估。
比如,一家養殖大戶,養了5000頭豬。如果采用領養的方式,一頭豬以1000元被領養,那么就有500萬元的現金。養殖大戶可以憑借這500萬投資其他項目,從而實現財富的增長。
也有人認為共享模式適合體量大的市場。就農業來說,也有很多大體量市場,比如農資、農產品等。但,如何實現供應鏈及價值鏈再造就成為農業經營者思考的重點。
來源:旅游節慶營銷智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