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選址是一個長期決策行為,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直接掛鉤,一旦定下,改變困難、作用深遠。
一般來說,企業有自建/買樓、租賃寫字樓和入駐產業園區三種選擇,而園區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平臺,近年越多受到企業青睞。
正文:
對普通老百姓而言,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產是多少年的夢想;而對于老板,買房同樣是夢寐以求的事兒。「壕」如小米的雷軍,豪擲52億買樓,回憶九年「北漂」生涯,仍難掩激動之情;張一鳴在字節跳動壯大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花90億豪購北三環的中坤廣場用作總部辦公;而包括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網易等一干互聯網巨頭,在北京均持有樓宇資產....
老板對買樓的「執念」,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1、樓宇是穩定的「理財產品」
過去兩年金融市場不景氣,每到年底,便有ST公司賣房,效果之顯著令人咂舌。2016年,*ST寧通B掙扎在退市邊緣,命懸一線,在賣掉北京西城區2套學區房后,公司凈賺2000多萬,瞬間扭虧為盈。有業內人士言:「三年經營猛如虎,結果賣房最靠譜」,目前來看,市面上真沒有比買樓更靠譜的投資了。
2、自持樓宇是實力的象征
自建/購買樓宇,是公司實力的象征;擁有一幢自有產權、自主冠名的樓宇,比開著勞斯萊斯、開著賓利更有說服力,更能提升客戶的信任度;同時,這種品牌效應,對公司招徠人才,提升員工幸福感與留存率也會起到重要作用;而當企業需要流動資金時,還能將樓宇用作銀行抵押,周轉一部分資金,有效解決企業的融資需求。
3、提供穩定的收入
企業自建/購買的樓宇,自用一部分,另外的物業拿來租賃,將是一筆穩定的經營收入,還間接拓展了公司的業務。
4、擁有更大決策權
「寄人籬下」便有諸多不便,比如你想按企業風格重新裝修,物業不同意;客戶來參訪,停車位卻協調不開;租期滿了準備續約,結果房東說有別的安排,讓你滾蛋...自家的樓便不會有這些煩惱,隨企業怎么「折騰」都行。
企業不買樓,往往是實力不允許。
自建樓宇要通過「招拍掛」拿地,位置較好、面積較小的地塊,不僅要與當地龍頭企業競爭,還要與一眾財大氣粗的房產商血拼,競爭相當激烈;就算高價拿到了地,規劃、融資、開發、招商、運營都是相當專業的領域,外行很難深入了解其中風險,強如房產巨鱷萬科,都曾在園區上「翻車」。
與「自建」相比,買樓確實可以免去以上煩惱,但不是誰都有張一鳴這種經濟實力,動輒掏出幾十個億在三環買樓;要知道,對許多企業來講,從賬上抽走幾千萬、甚至幾百萬,資金鏈就得斷;另外,受經濟下行影響,寫字樓市場供大于求,如果急需資金,一時也很難出手。
租賃寫字樓和入駐產業園區可以拿來一起比較。
1、園區是政策高地
園區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平臺、主陣地,受當地產業政策及區域政策輻射,對企業的利好包括但不限于租金減免(同地段同品質,園區租金更低)、稅收返還、人才 / 科研項目獎勵、金融扶持等,以及一些「軟性」扶持,包括政企對接、業務代辦、專項補貼,省市級普惠政策傾斜等。而寫字樓多為市場化租賃,明碼標價,一般沒有其他專項政策扶持。
2、園區有完善的產業生態
選址就是選圈層,園區是鏈上企業、產業平臺和行業人才的集聚地,只要是企業所需的要素資源,無論是研發、設計、零部件配套,還是人才、資金、交流對接平臺,在園區體系內都能找得到,而寫字樓里的企業來自各行各業,質量參差不齊,加上寫字樓往往偏重招商而輕運營,企業間基本互不聯系。
3、園區有多樣的社區配套
如今大型園區的開發基本秉承了「產城融合」理念,在工作之外,可以為企業員工提供定制化的居住、休閑、娛樂、醫療、教育等全鏈條生活配套空間;在這一點上,除了綜合體上蓋的寫字樓,可以滿足員工一部分的休閑和娛樂需求,更多的只有與餐飲「四巨頭」為伴。
4、園區是媒體焦點
園區發展是地方最重要的「政績」之一,是地方領導的工作重心所在。新聞媒體報道的熱門地點,也是領導、客商的重要參訪點;園內企業因此可能得到更多「露臉」機會,更容易被地方領導「關懷」和得到免費的媒體宣傳報道,這是傳統寫字樓無法媲美的。
5、園區彰顯企業品牌
如中關村、張江高科這樣產業識別度高的園區,本身就代表了產業的優勢企業集聚和政府的挑選把關,入駐企業自帶光環,更容易得到行業和投資人的關注。一些高端的寫字樓,可以在品牌和實力上為企業加分不少,卻無法從產業上給予企業太多幫助。
6、園區有一站式的服務
園區為了提升自身競爭力,都會為企業提供一系列的配套服務,包括但不限于投融資對接、工商財稅、法律咨詢、人事企管、知識產權、研發設計平臺對接等,還可以幫助企業做政策申報、申請政府補貼等,幫企業節省大量時間成本;而寫字樓所提供多為一些企業基本運營所需要的常規性服務,如打印、維修、保潔等,關于企業成長類的服務基本沒有。
7、園區可滿足企業更多定制化需求
專業化的園區會根據企業需求量身定制空間,如影視產業園,層高可以做到6m以上,化工園區配備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生物醫藥的園區配置上下水和通風系統等,而寫字樓僅可以滿足一般企業的研發辦公需求,無法根據企業需求,定制化開發產品。
8、園區處于入駐風口期
當下國內疫情剛剛散去,各地亟需通過發展產業來提振經濟,這段時間,地方領導發展新經濟的心情最迫切、對投資的熱情最高、招商壓力最大,企業的政策就更優渥,入駐條件也就更好,此時把握風口期,入駐園區,是一種變相的「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