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飆馬商學院

從“網紅”到零售標桿,蔦屋書店的“經營秘笈”復盤

來源:未知       作者:未知       時間:2021-01-05

蔦屋書店,頗帶有些傳奇色彩。

做書店的看它,做生活方式業(yè)態(tài)的看它,做商業(yè)的依然看它。

蔦屋書店的每一間店,都成為了具有標志意義的存在。

昨日,上海首家、全國第二家蔦屋書店,在文藝地標“上生·新所”園區(qū)正式開業(yè)。

預約制入場,開放預約僅18小時,前3天預約均滿額。目前,前4天各時段預約人數也已全部滿額。

對比2個月前杭州蔦屋書店開店的預約盛況,這間網紅書店的熱度只增未減。

作為席卷日本國民過半的“生活方式提案”品牌,蔦屋書店緣何能成為地標級品牌空間?這一模式該如何在中國市場復刻?

從“網紅”到零售標桿,蔦屋書店的“經營秘笈”復盤

攝于上生新所蔦屋書店開業(yè)當日

抱有這些問題,我們有必要再回顧一下蔦屋書店吸引眾多消費者打卡的原因。

畢竟,它的本質不是書店,它也不只想做網紅。

01 不是書店,蔦屋書店本質是一家用戶公司

說起日本蔦屋書店,媒體和大眾的標簽往往是“全球最美書店”、“北野武最喜歡的書店”、“森林圖書館”等,很多國內書店在店面設計、堆頭擺放等方面,也會把蔦屋書店當做標桿。

但其實,蔦屋書店并不單是一家零售書店,而是一家用戶公司

賣書、賣家電都不是核心競爭力,背后的用戶數據庫和內容搭建才是更重要的品牌資產

蔦屋書店,只是其母公司CCC集團(Culture Convenience Club)實體店面的一個空間配置,類似設置的還有蔦屋家電等店面。CCC集團成立于1985年,彼時蔦屋書店1號店成立僅2年。

CCC集團實體書店的興盛,依托于其用戶數據與內容兩大力量,數據庫方面的積累主要來自于T-CARD會員積分卡、T-POINT積分系統等,內容實驗室則借力于其集團內的各大出版社、設計、建筑等公司。

從“網紅”到零售標桿,蔦屋書店的“經營秘笈”復盤

2003年,CCC集團推出T積分,將書店用戶與百貨中心、超市等連接,實現了品牌和數據賦能。

CCC也是日本最早開始做“共同積分”的企業(yè)。到今年8月,CCC已有接近17.5萬家加盟店,T-CARD持卡人數7000多萬,超過日本總人口數(1.26億)的50%。

用戶可以在全日本168家公司、64萬家店鋪進行消費,可購買商品種類達1.2億,包括加油站、宅急送、羅森等衣食住行游各類場景。

東京有55.3%的人都在用T積分,而且T-CARD會員年增長率高達9.6%,其中20-29 歲的T會員數占 8 成,換句話說,CCC手中也掌握著日本的最強消費力

多維度消費數據構成,精準內容產品與服務推薦。CCC集團能追蹤到半數以上日本人的消費行為,并將消費記錄分解成300多個維度,比如家庭構成、有車/無車、對潮流(不)敏感等等,完善用戶信息,刻畫出更立體、生動的用戶形象。然后推導出“購買某類書籍的人經常會在這樣的地方吃晚餐”等消費判斷,并進一步推測消費習慣、消費觀念,繼而推薦更“適銷對路”的內容與服務。

基于用戶數據,蔦屋書店的內容實驗室能為用戶提供更匹配的內容產品。CCC集團創(chuàng)始人增田昭宗曾表示,蔦屋書店是一種生活方式提案,要提供一種具備價值觀的生活方式。店內店員也以“提案師”的身份為顧客提供指引和幫助。

從“網紅”到零售標桿,蔦屋書店的“經營秘笈”復盤

這也是增田昭宗收購多家出版社的原因,比如擁有《美術手帖》雜志的美術出版社、出版男性生活方式雜志《Pen》的出版社、主婦之友出版社,甚至老牌出版社德間書店等。

此外,其內容實驗室的范圍也一直在不斷擴大,除了出版社,還有電影、廣告、旅行社等。

從“網紅”到零售標桿,蔦屋書店的“經營秘笈”復盤

因為更了解用戶,CCC集團能為更多用戶創(chuàng)造更好的體驗。也由此,進一步刺激和引導了內容消費,逐步篩選和培養(yǎng)出更多長期復購的內容消費者。

這些用戶數據再進一步積累下來,成為其店鋪運營、新店選址的依據。基于數據了解用戶,以會員運營建立長期關系。

所以說,蔦屋書店本質上是一家用戶公司。

02

不是網紅,以人群運營單客經濟

比起二次傳播,二次到店率更能體現一個品牌的口碑。

不管是全國首店還是上海首店,“第一”自帶營銷屬性,本身就能吸引一大波前來打卡的人。

這在市場營銷學中叫“首店經濟”,即某個品牌的第一家店入駐某一區(qū)域后,帶來積極經濟效益的現象。

首店開業(yè),僅是吸引和留住人群的第一步。

單靠首店經濟,很容易讓品牌成為“網紅品牌”,隨著熱度褪去,店鋪也會逐漸被淹沒甚至關店。

以網紅店更流行的奶茶行業(yè)為例,成立于2013年的鹿角巷,一度迅速在各地擴張,每次新店開業(yè)排隊動輒3-4小時,這種盛況曾出現在50多個國家……但好景不長,很多地區(qū)都止步于第一家店,如下圖所示深圳的第一家店,僅在開了15個月之后就匆匆關店。

從“網紅”到零售標桿,蔦屋書店的“經營秘笈”復盤從“網紅”到零售標桿,蔦屋書店的“經營秘笈”復盤

要避開“網紅效應”,品牌需要不斷為用戶創(chuàng)造價值,才能留住用戶,給用戶“留下來”的理由。

互聯網背景下的數字經濟,讓用戶數據、消費數據等變得可追蹤、可量化、可預測,為進一步建立直接、高頻的互動創(chuàng)造了更便捷的條件,消費者在不斷的重復購買中,客戶生命周期被延長,并有可能發(fā)揮客戶終生價值,此所謂“單客經濟”。

蔦屋書店的確在賣書,但賣書不是首要目的,更重要的是品牌運營人群的空間載體

單從賣書來講書,蔦屋書店等實體書店,不管是品類庫存還是物流效率,都比不上京東、當當等線上平臺,雖然也有些獨家稀少的絕版書,但不足以形成絕對優(yōu)勢。

而借助書籍搭建的下午茶、看展、攝影、分享會等內容場景,卻是互聯網書店無法提供的到場體驗。

從“網紅”到零售標桿,蔦屋書店的“經營秘笈”復盤

依托于會員制度,CCC集團的T-CARD成為日本的國民級積分卡。再基于會員數據和人群運營,CCC集團的品牌壁壘越筑越高。

很多到日本旅游的外國人也會入會辦理T-CARD,消費會產生T-point積分,這些積分又可以進一步返現,在其他場景使用,積分起到了刺激消費、增強用戶粘性的作用

當積分的使用場景逐漸擴大,用戶生活消費各個場景都被覆蓋到,品牌越來越不可替代,其商業(yè)壁壘也就逐漸形成。

基于人群特征、細分價值訴求,實體空間更容易形成差異化和有記憶點的體驗。

蔦屋書店并非是單純追求設計、裝飾的標新立異,而是基于數據多維度了解用戶,進而提出的生活方式編輯力和提案力。

用戶在互動中,對品牌的依賴與認同逐漸加深,一步一步從「陌生人」變成「熟人」、「友人」,最認同品牌價值觀的一部分用戶,就可能成為主動傳播并維護品牌的「家人」,即實現客戶終身價值。

從“網紅”到零售標桿,蔦屋書店的“經營秘笈”復盤

從流量到增長、高頻互動、高頻購買,品牌就能發(fā)揮客戶終身價值,逐步實現單客經濟。

通過了解客戶,提供更好的體驗,以關系經營實現更大的盈利。在日本,T積分支撐起CCC集團一半的盈利,另外一半則是來自零售收入,而且零售能獲得收入的前提,是能提供用戶認可的商品。

這就是增田宗昭說的,“如果你不了解你的消費者,你就無法為取悅TA。”

比起售賣商品,CCC集團更擅長也更重視的,是會員經營,讓會員一步一步成為高頻、忠誠會員。

03 人群運營,關鍵在于價值匹配

CCC集團的成功,最值得借鑒的是其人群運營,基于不同人群屬性、核心訴求,提供適配價值

蔦屋書店在日本的各個店面,都有基于數據分析出的核心人群畫像。最出名的蔦屋代官山店,瞄準的是日本“團塊一代”,即日本上世紀60年代中期推動經濟騰飛的主力,TA們能同時享受金錢和時間,并且渴望提升生活質量,增田宗昭也是其中一員。

基于對人群的理解,蔦屋書店在選書、空間設計、視覺呈現等方面,都是基于“團塊一代”的價值需求。

藝術、建筑、人文類書籍與周邊占據大片空間,靠窗40多個私人音樂空間,座位旁有可免費使用的 CD 播放機,同時還有精品咖啡店入駐,顧客在聆聽欣賞音樂的同時亦可享受到代官山蔦屋書店咖啡、甜點、茶品服務。

在關系運營中,人群聚類比等級劃分更重要,關系運營的關鍵是適配的價值提供

常見的傳統會員制,會根據積分劃分會員等級,等級越高、能享受到的優(yōu)待越多。但通過蔦屋書店在日本的成功,可以發(fā)現,具有相同屬性的一類人,很可能也有相似的消費偏好。品牌能基于用戶屬性提供價值,更容易將更多用戶轉化為高頻消費的客戶。

網紅書店如果只是斥巨資在設計、裝修等方面,其實并沒有學習到蔦屋的精髓。

上生新所的蔦屋書店新店開業(yè),同時展出了日本、中國兩位藝術家的雕塑展和書法展,提案師表示后續(xù)還會舉辦分享會、講座等各種活動。

功能配置方面,除了常規(guī)的咖啡飲品之外,二樓還有一個Times Flies的酒吧簡餐空間,營業(yè)至凌晨,滿足城市中更多年輕用戶的探店需求

從“網紅”到零售標桿,蔦屋書店的“經營秘笈”復盤

在日本,積分文化很盛行,但在國內,由于移動支付迅速普及,阿里巴巴的88會員也已打通了消費、娛樂甚至旅游等場景,蔦屋書店的T-CARD積分卡制度,短期來看似乎難有顯性的競爭優(yōu)勢。

會員關系運營的實質,不在積分或卡片形式上的差異,而在于,以不斷加深的體驗給核心人群創(chuàng)造適配價值。

蔦屋書店在中國開業(yè)的兩家店,選址都很有講究,杭州天目里、上海上生新所都是網紅打卡地,商圈內也有很多相同調性的店鋪。

也由此,看起來蔦屋書店將部分數據共享給了所在商圈運營商,比如天目里店的預約服務就只能通過天目里,而非蔦屋自有品牌渠道。

數據共享、長期積累和精細化運營管理,或許也能實現“基于消費數據預判消費趨勢”,繼而實現精準價值創(chuàng)造。

但目前看來,這一切尚未可知。

從“網紅”到零售標桿,蔦屋書店的“經營秘笈”復盤

寫在最后:

中國是現在全球最大的數字經濟體,也是全球數字化接受程度最高的國家。

蔦屋書店選擇現在入駐中國,也許并沒有搶占到很好的先機,但伴隨消費升級與體驗升級的市場需求,蔦屋書店在日本成功的人群運營,能在中國也興起一股生活方式提案風潮嗎?蔦屋書店能在中國也圈粉一大批忠實用戶嗎?這些問題都需要時間來解答。

體驗經濟下,比起服務更多人,更重要也更有價值的,是持續(xù)提供適配價值給合適的人。不斷細分人群、精細化運營,給不同類型的人群創(chuàng)造更合適的服務與產品,從而建立更長期、更忠誠的關系。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