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城君得知,位于海南儋州的萬畝文旅大盤“恒大海花島”,已經在2021年年初開園。雖然未見有媒體的集中報道,但這一消息還是在產城君的朋友圈引起較大關注,主要是因為以下兩點:
(1)海花島是通過填海建成的人工島嶼,規模有12000畝之大,涵蓋28種旅游業態,作為游客,大家很想去一睹真容。
(2)作為填海項目,海花島的命運,曾經在政策對海南人工島的嚴厲約束下,顯得難以預測,如今的開園,才令人感慨。
下面分別對以上兩點進行簡要介紹。
No-Number-
01
認識一下海花島
海花島是一座規模極大的人工島嶼,據百度百科,海花島填海面積12000畝,距離海岸約600米,總跨度約6.8公里。
從空中來看,海花島由三個獨立的離岸式島嶼組成,形狀為一朵花和兩片葉子。中間的那朵花是1號島旅游產業園區。左右兩片葉子分別是2號島和3號島高端度假社區,有高層和別墅。
海花島俯瞰圖
“年初開園”指的是1號島旅游產業園區的開園。1號島涵蓋28大業態,包括國際會議中心、國際會展中心、別墅酒店、歐堡酒店、希爾頓酒店、影視酒店、童話世界、雪山水上王國、海洋樂園、珍奇特色植物園、植物奇珍館、五國溫泉城、婚禮莊園、影視基地、博物館、文化娛樂城、國際購物中心、風情商業街、風情飲食街、茗茶酒吧街、運動健身中心及游艇俱樂部等。
海花島1號島旅游產業園區功能分布
2、3號島的別墅和高層,在2015年一期開盤,一期共765套,戶型面積為44-404㎡,首期高層價格為5700元/㎡左右。2017年加推樓盤。2020年,新的高層和產權式公寓開盤,目前在售24-106㎡瞰海公寓,銷售均價是18000元/㎡。(價格均來源于房天下網站)
海花島土地使用規劃圖(2、3號島高端度假社區部分)
海花島作為一個萬畝人工島嶼,從2009年就有了初步概念,2015年一期住宅銷售,2021年旅游產業園終于開園。這些特點對游客構成了較強的吸引力,從海花島發布的視頻看,景區現場人氣較旺。產城君的朋友圈里,就有朋友已經慕名去了海花島游覽。
海花島人流如織
No-Number-
02
海花島的命運
海花島的命運一度撲朔迷離。2018年5月,海南省重磅發布《海南省貫徹落實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明確生態保護紅線區內全面禁止圍填海,嚴肅查處清理違法違規旅游建設項目、房地產項目。
該《方案》要求各市縣對照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中提及的多個違規人工島項目實施“雙暫停”(暫停建設、暫停營業),叫停了多家房地產企業圍海填海項目,如日月島、如意島等,并逐一提出整改措施,包括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等。
海花島也出現在整改措施清單中,對海花島的反饋意見包括:“海洋部門對該項目未批先建等違法行為處罰不到位,項目施工造成大面積珊瑚礁和白蝶貝被破壞”。整改目標為“實施分類整改,對受影響的海洋生態環境進行修復恢復,對項目違法用海行為嚴肅查處。”
《海南省貫徹落實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中對海花島的反饋意見
政策發布后,外界對海花島面臨的壓力多有猜測。2018年,網絡上有對海花島是否已停工的討論。
2019年,恒大海花島公司開始實施生態修復行動——“海花島周邊海域珊瑚礁與白蝶貝資源修復補償項目”,海花島公司將65萬粒白蝶貝苗種增殖放流至海花島沿岸,以補充生物多樣性。同時,海花島還繳了約2.15億元的罰款。
但到了2020年,海花島又一次被點名,2020年10月發布《海南省貫徹落實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報告整改方案》顯示,“第一輪督察整改方案明確,海花島項目用海范圍內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應停止建設,整改到位后才予以復工。但恒大海花島公司未落實相關要求(……)”。整改目標為“依法依規完成兩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要求,拆除4條涵管橋,恢復公海屬性,依法處置39棟住宅建筑,規范和落實生態修復,消除島體安全隱患。”
《海南省貫徹落實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報告整改方案》
就在外界認為海花島的命運難以預測之時,2021年年初,海花島迎來開園,才讓不少人感到驚訝。
No-Number-
03
聽大自然的話,別讓她受傷
對比其他海南人工島項目的現狀,海花島似乎是其中最幸運的。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目前,因資金、違規等問題,海口如意島跨海大橋已銹蝕在海面上長達4年之久,葫蘆島燈塔酒店項目閑置9年未做二級開發面臨全島拆除;正在建設的萬寧日月灣因公然違規填海造地開發房地產項目面臨整改或拆除;已經建成的三亞鳳凰島一期項目只有酒店公寓而不見規劃中的商業和旅游項目。
已停工4年之久的如意島跨海大橋(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黃婉銀 攝)
海南的填海造地熱潮很大程度源于,海南當時將填海審批權下放至市、縣,填海(圍海造地)27公頃以下市縣可審批,27~50公頃省政府審批,50公頃以下需上報國務院。在2008年后,海南填海造島邁入大躍進時代。2017年,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海南,明確指出當地眾多人工島存在化整為零違規審批、未批先建、以國際客運港和郵輪港名義行房地產之實等問題,海南的“圍填海熱”戛然而止。
事實上,除了海南人工島之外,我們也都聽過一些其他度假項目因為違反了生態保護,而受到處罰的新聞。例如,青島首家超五星級酒店涵碧樓的41棟海上別墅因為“破壞海岸”被拆,又比如,海南澄邁的富力紅樹灣項目因為破壞紅樹林被要求整改,富力公司目前已投入約3400萬元,累計補種紅樹約20萬株。
涵碧樓別墅拆除前后
這些項目,花巨資投入開發,有的中途叫停、胎死腹中,有的精心設計的部分屬于違規、最終拆除,眾多整改措施中,最輕的結果可能就是,企業又用大筆投入來彌補錯誤、修復環境。
無論是大筆的資金投入,藝術品級建筑的拆除,還是寶貴生態環境的破壞,都令人痛心。此后的文旅度假項目,或許可以從這些教訓中學到,要想少受政策風險的影響,最好的方式還是盡量不要越過環保紅線,尤其是在整個社會對生態保護和社會責任越來越重視的當下,需要尋找一個生態環保與旅游開發共存的模式。
在生態環境資源的利用上,原生態、零負擔、無添加,或許可以成為未來文旅項目一個新的宣傳點,創造良好的社會口碑,收獲寶貴的觀眾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