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飆馬商學院

小縣城如何逆襲?這個遍地是梨的城市,給出了答案

來源: 觀點       作者: 觀點       時間:2022-05-09
圖片


小城市如何發展,是擺在當今中國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現在的中國有超過2800個縣級城市,包括縣城、市轄區、縣級市和自治縣等。這個群體的數量一直都處在變化之中,撤縣設區、縣城合并的風潮一度搞得轟轟烈烈。


回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城市化,經歷了幾個大的階段——


支持小城鎮——重點發展大城市——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在中國GDP邁向世界第二的進程中,中國城市化率也從10.64%一路攀升到64.72%。但與此同時,一個“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出現了:一方面,大城市的城市化率已經趨于飽和(例如京滬,已經分別為87.5%和89.3%);另一方面,廣大三四線城市、廣大縣城卻依然遠遠落在后面。


這種巨大的離散度,疊加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大城市產業轉移需求,給小城市帶來了發展契機。


由于具有土地、勞動力、政策等多重成本優勢,小城市將成為未來我國新型城鎮化的主力軍。


但面對2800多個小城市,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也浮出水面——


如何理清產業、經濟、社會發展的脈絡,讓那些接地氣、水土相服的產業真正生根發芽,給小城市帶來可持續的生命力?


這個問題,在過去的數年里,很多地方嘗試著給出自己的答案。近期,機緣巧合之下,筆者實地走訪了一個小縣城,隱約看到了這條路上的那一束光。



1

“世界梨都”的機遇和挑戰



從合肥新橋國際機場一路往北,驅車近4個小時后,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古老的小城,名為碭山。


這里是安徽省的最北端,也是皖蘇魯豫四省七縣交界處,芒碭山腳下,黃河故道邊。


圖片

▲碭山縣自然地理地圖


碭山縣是歷史名城。2200余年建城史,秦設三十六郡,碭郡是其中之一。劉邦和謀士張良一起,在這里進行了著名的“下邑之謀”。經此一役,劉邦扭轉了楚漢之爭的劣勢。


除此之外,碭山還是五代梁王朱溫的故里,近代畫壇宗師齊白石的祖籍。


如今的碭山,拂去歷史的塵埃,有了新的榮光:世界梨都。


獨特的砂土和氣候,孕育了高含糖度的水果。吉尼斯紀錄認定的世界最大連片果園里,酥梨占據了半壁江山,年產量能達到15億斤。


不止酥梨,碭山年產各類水果30億斤,是全國水果生產十強縣;一年的水果加工能力達到120萬噸,是全國水果加工第一大縣。


圖片


這些年,碭山縣還探索出“生態旅游+休閑運動”的發展模式。依托梨花節和采梨節,碭山引來了國際馬拉松、國際龍舟邀請賽等國際賽事。


但這些光芒之下,碭山依舊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過去的2021年,碭山縣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35908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16288元,比起五年前,這個數字可謂翻天覆地。


但視野放大一點來看,同期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741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8931元,碭山離這個數字還有著不小的差距。


此中根源可以追溯到碭山的經濟結構。《碭山縣2021年1—12月份經濟運行情況》顯示,整個2021年,碭山縣生產總值254.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4.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35.5億元。三大產業的結構占比分別是:


17.6:29.2:53.2。


換句話說,第二產業(工業)的底子是比較薄弱的。


而且,在占比本就不多的工業里邊,也基本上是農副食品加工、飲料制造、紡織服裝等。


圖片

▲摘錄于《碭山縣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如何做大做強工業,尤其是“綠色工業”,是“世界梨都”面臨的巨大挑戰。


一個有著千年歷史底蘊和巨大生態優勢的小城市,該如何在新時代實現逆襲,也是筆者最好奇的一件事。



2

天時,地利,人和



很多事情,從歷史中都能找到答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鑒古知今。


說到城市逆襲,筆者腦海中浮現出兩個地方。


一個是廣東佛山的北滘鎮。


這個面積92平方公里,人口僅37萬的小鎮,不靠資源不靠區位,卻孕育出了2家世界500強企業。在世界500強廣東榜單上,它排名第三,僅次于深圳、廣州。


論工業總產值,它已經突破了4千億,比海南、青海等省份還要高。有人把它稱為大灣區“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


圖片


但很少有人知道,“宇宙最牛小鎮”北滘,曾經的財政收入在順德排倒數第一,最初建制成立時不過是一個窮鄉僻壤的水鄉農村。


另一個是安徽省會合肥。


這兩年,合肥的發展令全國驚訝。十年時間里,這座城市的GDP從不足3000億元增長至超萬億,成為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全國排名也從第38位升至前20。


圖片


一個是從偏僻農村到“宇宙最牛小鎮”,一個是從默默無聞到獨領風騷,這兩個地方,經歷了什么?


經過一番仔細研究之后,我發現了它們的共同點——都完成了產業升級。


北滘從農業升級到制造業,再升級到高端制造業。時至今日,北滘鎮內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約180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5倍。


再看合肥,通過“以投帶引”的招商引資模式,先后引入和培育了京東方、合肥長鑫、蔚來汽車等一批龍頭企業,撬動顯示、半導體和新能源汽車等產業上下游,實現產業鏈整體提升。


由此可見,產業升級是它們逆襲的不二法寶。有了路徑,還得看條件。深處內陸的碭山縣,有沒有產業升級的可能性?


其一,廣大小城市的城鎮化,是未來的方向,這也是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與此同時,長三角地區正在進行新一輪的產業重構大潮,高端制造成為整個區域的呼喚。安徽更是準備進一步“放大”合肥模式,力爭讓省內更多城市躋身長三角第一方陣。


這是天時。


其二,筆者注意到,碭山雖然工業底子偏薄,但電商產業高度發達。2015年到2020年,碭山的電商銷售額從10.4億元增長為60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41.7%。目前有十多萬人從事電商、物流、包材相關產業。


電商和物流息息相關,為了進一步做大電商產業,碭山拼命修路、增加物流網點,加上又是四省七縣交界處,四通八達,申通全國最大的第一個萬噸冷庫就建在碭山。


這是地利。


天時地利都有了,人和在哪里?


不得不說,碭山是一個幸運的城市。時間回到2020年12月,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與碭山縣人民政府簽約,邁瑞醫療將投資建設碭山縣邁瑞醫療科技產業園。這個項目,光前期建設投資就達4個億,更重要的是,這里將成為邁瑞醫療在全國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主打的正是高端制造業。


圖片


之所以說碭山幸運,是因為邁瑞醫療的董事長李西廷,正是從碭山走出來的。在那個普遍都不富裕的年代,李西廷先后經歷參軍、高考,憑借知識走出了大山。


時至今日,李西廷創辦的邁瑞醫療,已是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的絕對龍頭。其在全球已經建立了十大研發中心,共有近3500名研發工程師。

這個還在一線奮斗的“創業者”,沒有忘記自己出發的地方。從2004年開始,李西廷就陸續給家鄉捐資,助學、扶貧、公益……


圖片


這就是人和。



3

碭山新起點



天時、地利、人和皆備,碭山的產業升級之路算是打開了。


今年五一勞動節的前夕,4月28日,碭山邁瑞醫療科技產業園的開工儀式在碭山順利舉行。


圖片


筆者也有幸在現場,親眼見證這座皖北小城的蛻變時刻。在一片喝彩聲中,我依稀聽見這樣一段話——


這里將打造成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工業園區,成為碭山最亮眼的名片,助力整個地區的發展。”


起初我還有點疑惑,但踩著那片泥土,看著這個產業園的規劃,我心中的疑惑漸漸消失了,后來甚至變成了一絲期待。


碭山邁瑞醫療科技產業園,總面積約298畝,總建筑面積約20萬平方米。現代化的精密機加廠房,最快2023年第一季度就能啟動生產。


圖片

▲碭山邁瑞醫療科技產業園效果圖


這個項目落成后,將給碭山帶來一個新的起點。


最直觀的是經濟效益。遠期相關產業規模將達到百億級,這對碭山GDP和稅收增長的意義不言而喻。


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產業。作為高新技術企業,邁瑞給碭山帶來的,絕不僅僅是一個產業園,作為中國醫療器械龍頭企業,邁瑞的到來,也將吸引醫療器械產業集群的蜂擁而至。


這些,都將為碭山一個更遠大的目標做好準備——


承接珠三角、長三角的生物醫藥產業轉移。


未來,“世界梨都”外,碭山或許還將多一個稱號:醫療器械制造之都。



4

轉動“多贏”的齒輪



寫到這里,很多人也許會感到好奇——


身處一線城市的邁瑞醫療,為何會選擇碭山這樣一個小縣城?


換句話說,除了產業扶持和社會責任感之外,邁瑞醫療能在碭山收獲什么?


作為一家現代化企業,邁瑞醫療的每一步戰略規劃都要符合市場規律。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邁瑞醫療同樣要考慮整個公司的發展和股東們的利益。


事實上,選擇碭山,邁瑞醫療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個重要的契機是全國骨科集采的開始。


骨科是邁瑞醫療重點發力的方向之一,早在2012年,邁瑞就全資收購了“德骼拜爾”,后者骨科產品線豐富,產品覆蓋關節、創傷、脊柱、外固定、封閉負壓引流材料等骨科植入物及耗材。


2020年,邁瑞醫療武漢基地開工建設,承載的主要功能正是骨科植入物等設備制造。


這背后,是一個日漸龐大的市場。如今,在全球人口持續老化、意外性創傷以及新興醫療技術發展等因素影響下,全球骨科醫療器械市場保持穩定增長,已成為全球醫療器械四大領域之一。


圖片

▲中國骨科醫療器械市場規模,資料來源Evaluate MedTec


以國內來看,骨科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從2013-2020年,由117億元不斷攀升至36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在17%左右。但一個扎心的現實是,此前這個市場被外企把持——


以2019年為例,中國骨科植入市場,6家進口企業共占據38.05%的市場份額,14家國產企業才占據27.38%的市場份額。


而集采到來之后,在帶量采購和國產骨科產品性能提升的雙重背景下,進口替代加速進入日程。就在此前進行的人工關節(包含髖關節和膝關節)國采中,44家企業中選,邁瑞關節產品在國際國內全部中標企業中,醫院報量占比進入前十,成為主力供應商。


巨大的需求涌來,光一個武漢基地是無法滿足業務擴張需求的。


這樣的情況下,李西廷和邁瑞高層判斷,未來十年骨科將成為公司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而碭山恰好可以逐步承接部分骨科器械和機加工生產,降低骨科業務成本。


如此,不僅骨釘產能緊張的問題得到緩解,還能有效規范產品質量,加強供應鏈管理。


加上剛才我們講到的,如今的碭山交通區位優越、物流發達,能緊密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期來看,碭山制造基地還能為邁瑞醫療提供核心零部件,支持各類主營業務產品的裝配。


不久的將來,邁瑞在碭山的這個“第四大制造基地”,將深度融入邁瑞的全球化發展。


碭山實現產業升級和經濟飛躍,長三角一體化多了一個高端制造的接口,邁瑞醫療則實現了降本增效和產能提升——這是一場多贏的典范!



5

結語



對碭山來說,找到一條高質量發展的路子,并不容易。


2020年,在國家的支持下,碭山貧困戶已經全面脫貧。但這樣一個工業基礎薄弱的縣城,如何實現真正的共同富裕,依然是一道難題。


面對家鄉的困境,李西廷想過很多種解題思路,從最早的捐錢捐物,到后來的建科技園“筑巢引鳳”。遺憾的是,碭山的工業基礎太差,優秀人才嚴重外流,廠房建好也未必能招來真正的優質企業。


思來想去,恰逢骨科集采需求,李西廷決定邁瑞自己來做,這才有了現在的碭山邁瑞制造基地。這背后的邏輯,用李西廷的話來說就是——


“物質上的幫助,終究是短期的。根本性的幫助,在于扶智。”


國內有一位財經作家曾總結過“先富帶動后富”的三種方式——


發錢,修路,扶持創業者。


顯而易見,三種不同的路徑,持續的周期是不一樣的。發的錢總會花完,修的路需要長期維護,但扶持了一個產業,就能生生不息,共同奮斗。


從這個角度來看,產業振興是效果最好、可持續性最強的幫扶舉措。李西廷和邁瑞醫療在碭山選擇的,正是這樣一條路。


在碭山,筆者曾和李西廷有過一場深入交流,探討了共同富裕、碭山基地、邁瑞產業鏈等多個問題,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


“一個本地人,如果能來到邁瑞廠里(碭山基地)上班,每月能掙好幾千塊錢,他背后一個家庭就有了致富的基礎。


把碭山的產業搞起來,讓家鄉富起來,把人才留住,是他最大的心愿。


我們常說,這個時代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于中國而言,產業升級和共同富裕,正是這場變局的兩條主線。


在我看來,如果和碭山一樣的2800多個縣級城市都能找到自己的騰飛之路,那這場大變局,我們就算徹底把握住了。


時代浪濤還在翻涌,碭山這座小城,已經給出了一個清晰的方向。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