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實操】商圈測定5大黃金法則
來源:贏商網 作者:贏商網 時間:2014-10-09
核心提示:商業地產在進行市場商圈分析中,最基礎的工作是劃定市場商圈的范圍,也稱為商業地產市場商圈的測定。
萊利的零售引力法則
美國學者萊利研究了美國的都市商圈,總結出都市人口與零售引力的相互關系,被稱為萊利法則或萊利零售引力法則。
前提:假定有a、b兩個都市,處在二者之間的c城會有多少消費者去a城或去b城購物?以表明a、b兩城的零售引力有多大。
內容:某一城市的零售引力與兩都市人口成正比,而與中間城鎮到兩都市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
——a都市從中間地c城吸引來的購買額;
——b都市從中間地c城吸引來的購買額;
——a都市人口;
——b都市人口;
——a都市與c城的距離;
——b都市與c城的距離。
康維斯的均衡點法則
康維斯,又譯康帕斯,為美國伊利諾大學的經濟研究學者,在1943-1948年間對萊利法則進行了深入研究,依據萊利法則,提出了康維斯均衡點公式,用以測量商圈的分界點。
公式:
——a地到商圈分界點的距離;
——a 、b兩地間距離;
——a地人口;
萊利法則和康維斯法則在歐、美、日得到廣泛的運用,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它僅是以人口和距離作為分界點的影響因素。
科亨·阿普波姆法則
創新性:一是把兩地的銷售場地面積作為影響因素之一,舍棄了人口方面的影響因素;二是將兩地間距離換算為小汽車行使時間,更符合現代社會的特點。
公式:
——a地到商圈分界點的時間距離(小汽車行駛時間);
——兩地之間的距離(小汽車行駛時間);
——a地的銷售面積;
——b地的銷售面積。
哈夫概率法則
最大特點是更接近于實際,將過去以都市為單位的商圈理論具體到以商店街、百貨店、超級市場為單位,綜合考慮人口、距離、零售面積規模等多種因素,將各個商圈地帶間的引力強弱、購物比率發展成為概率模型的理論。
內容:“在整個商業聚集區集中于一地的場合,居民利用哪一個商業聚集區的概率,是由商業聚集區的規模和居民到商業聚集區的距離決定的。”
公式:
——居住在i地區消費者至j商店街購物的概率;
——全部零售店鋪的總數;
——j商店街的賣場面積;
——居住在i地區消費者至j商店街購物所需的時間;
——購物途中障礙指數,憑經驗推出。
凱恩的吸引力法則
內容:通過比較兩個都市間的人口比、到第三地的時間比、賣場面積比來決定兩都市間的商圈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