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發布的中國城市夜間經濟指數顯示,綜合電影、酒吧、livehouse等業態以及人流、配套共六大維度數據對中國城市進行排名,上海在夜間經濟的各個維度表現突出,夜間經濟綜合指數排名全國第一。
在滬上眾多的夜經濟商業業態中,“限時步行街”成為了近幾年的一個后起之秀,不僅融合了傳統市集的特色,帶來了久違的街頭煙火氣,更以某一時段(通常為人流量較大的周五至周日的晚間時段)限時開放的概念成功吸引了大眾眼球。
“限時步行街”即刻爆火
7月9日傍晚,上海陸家嘴環形天橋上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人們紛紛舉起手機和地標建筑東方明珠電視塔合影,留下“屬地”美好瞬間。走下天橋,沿陸家嘴西路步行200多米,在位于正大廣場一側的富城路上,同樣人頭攢動,浦東首條限時步行街正在開放中。
富城路限時步行街作為東夜濱江-正大濱購市集“一主兩輔”的主線,全場230米,自6月30日起至7月30日,每周五19時至周日24時限時開放。
相比傳統市集,富城路限時步行街的品牌業態更豐富、更有文化特質,囊括了網紅美食,品牌特展和文創零售等系列商戶,如迪士尼商店、資生堂、KFC、盒馬、全家、大眾點評、叮咚買菜、滬上王記蔥油餅、正大食品等。
此外,東夜濱江-正大濱購市集還包括兩條輔線,一條是陸家嘴西路正大廣場沿線,另一條是濱江大道富都段,運營者顯然希望通過限時步行街和自身商戶的串聯實現雙贏,既通過限時步行街為商場商戶引流,又可以為外地游客和上海本地的居民提供更為豐富的“吃喝玩樂”選擇。
事實上,“限時步行街”概念在上海并不新鮮。今年5月20日,因周邊知名高校云集而標榜為年輕時尚街區的大學路正式升級為限時步行街,并于開街當天舉辦了以“后備箱市集×撲通撲通的青春”為主題的大學路限時步行街活動。
據不完全統計,上海近年來先后開設了6條市中心的限時步行街,除上文提到的富城路和大學路,還有安義夜巷、外灘楓徑、長寧凱田集薈和茂名路,這些限時步行街幾乎都成為滬上知名的網紅打卡點,大力拉動了所在商圈的消費。
縱觀上述限時步行街,普遍以周末和夜間限時開放為主,其背后是上海正著力打造的夜經濟。
限時步行街是城市夜經濟發展的典型
眾所周知,消費是拉動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商務部關于城市居民消費習慣的調查報告顯示,城市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大型商場每天18時至22時的銷售額占比超過全天銷售額的50%。
巨量引擎發布的《2023年中國城市夜間經濟發展報告》亦指出,通過調研發現用戶選擇在夜間外出越來越趨向于主動選擇,而非被動接受;相對于工作需要、白天沒有時間不得不選擇夜出的人群,越來越多人會因社交需求、釋放壓力、消磨時間的原因,主動選擇在夜晚外出或消費,甚至已有超20%的用戶表示養成了夜間外出的生活習慣,夜生活不再是生活方式的備選。
由此可見,夜經濟對于一個城市的發展有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過往,夜經濟的產生更多基于傳統商業體自身,但隨著人們更為豐富的生活需求,夜經濟也正在更多的城市空間發生。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組織編制的《上海市夜間經濟空間布局和發展行動指引(2022-2025)》中提出上海夜間經濟發展的“1+15+X”空間布局體系,即“1”指以一江一河交匯口為核心,沿黃浦江、蘇州河岸線展開的1條濱水夜間經濟活力帶;“15”是全市范圍內夜間活動最活躍、夜間項目最密集、最能引領潮流的15個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X”指將在各區培育一批多樣化形態的夜間經濟特色示范項目。
政策主導之下,近年來夜經濟也逐步從過往購物中心、酒吧等個體單打獨斗,轉變為政府與商業運營商合作推動,限時步行街便是比較典型的案例。比如富城路、外灘楓徑均坐落于黃浦江濱江,大學路、茂名路、安義夜巷等也均處于上海地標性生活集聚區,周邊都有非常成熟的商業,如今在政府的牽頭之下,限時步行街在特定的時間里不僅實現了局部商業空間的擴展,實現了與周邊商業的聯動,并帶來了巨大的人氣集聚效應。
此外,限時步行街的火爆,也源于其精準切中了城市夜生活的業態需求。巨量引擎調研顯示,對于夜生活特色,餐飲和生活氣息是居民最“易感”且認知度較高的類目。主打網紅美食和煙火氣的限時步行街也由此更易成功。
于購物中心而言,各式市集已然不算新物種。相較于限時步行街的玩法,商場市集更多局限于特定空間,多為常規市場活動,招募對象以個人攤販和部分場內商戶為主。盡管限時步行街在商業形態上與市集較為類似,但顯然空間更大更開放,可聯動一個或者多個周邊商業體,覆蓋人群范圍更廣,整體檔次也更高。正因如此,更多知名品牌會入駐到限時步行街中,以達到品牌年輕化推廣的目的。
城市發展需要推陳出新,諸如“限時步行街”這樣的創新概念,或許正蔓延至更多城市的不同角落,賦予商業更多活力。
文章來源:銥星云商